桑德斯的很多作品都經由著色師之手進行過手工著色,攝影師會向著色師提供物品顏色的說明。對于一張手工上色的作品而言,只要攝影師或者著色師愿意,沒人可以阻止他們根據個人喜好進行后期調整。
19世紀下半葉,紙質攝影術傳入了中國。然而,在當時傳統(tǒng)守舊的社會中,剛剛興起的照相技術被視為“西洋淫巧之物”,民眾對于攝影存在著諸多憂慮與誤解。有人認為拍照有傷風化,更有甚者認為相機會攝取人的魂魄。說服達官顯貴接受攝影,成為推廣攝影的突破口。當攝影師們?yōu)榛首宄蓡T和重臣們拍攝了肖像照后,攝影自上而下地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當時最時尚的生活方式。更多的外國攝影家進入中國,更多的本土攝影師和攝影機構逐漸崛起,他們將鏡頭對準了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從而誕生了中國第一批“工作照”。
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是晚清時期活躍在中國的英國攝影家,他以私密的拍攝視角記錄下中國百姓的生活方式與職業(yè)。桑德斯的著名作品《升堂》,就呈現(xiàn)了一幅戲劇性的審判畫面:官員正襟危坐,申訴人跪地叩首,記錄員執(zhí)筆沉思。不過這個場景卻不見得是真實的抓拍,而有可能是桑德斯基于自身對法庭的了解,雇請演員完成了精心設計出的復原場景。
《織工》是桑德斯的棚拍作品,展示了一位紡織女工工作的場景。當時,受制于有限的燈光設備,在工作室內拍照的攝影師只能依靠自然光為拍攝對象打光。這樣的條件下,即使使用當時性能最好的鏡頭,曝光時間也至少達到十秒。在此期間,拍攝對象的任何移動都會被記錄在底片上,從而導致最終的作品呈現(xiàn)虛影。因此,桑德斯選擇了在光線更明亮的地方,利用背景布搭建了臨時攝影棚。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證據”:因為太陽光照的角度較偏,背景布的影子投在了紡織者的腳邊。
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同樣熱衷于記錄中國百姓的生活片段。在其所拍攝的《篩茶》中,有人手執(zhí)茶篩,有人吃煙小憩,幾位篩茶師或立或坐,姿態(tài)各異。這張照片直接呼應了畫家關聯(lián)昌的作品《制茶》——一幅早年間同樣以茶業(yè)為主題的畫作。這類描繪中國民生風情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彼時受到西方游客、商人以及收藏家的歡迎。而攝影在中國的興起,讓人們對同類題材下繪畫作品的需求驟減,攝影作品迅速取代了亞洲外銷工作室創(chuàng)作的西式繪畫,許多油畫行也改為了照相館。
《篩茶》約翰·湯姆遜攝約1870年蛋白印相
《織工》威廉·桑德斯攝約1865年手工上色蛋白印相
關聯(lián)昌工作室,《制茶》,19世紀40年代,紙本設色,邦瀚斯拍賣行版權所有
《年輕的理發(fā)師》佚名,約1870年手工上色蛋白印相
《賣撣子》威廉?!さ滤箶z,約1865年手工上色蛋白印相
通過中國第一批“工作照”可以看出,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街頭小販,無一不流露著屬于那個年代的生活氣息。攝影師們最大化地將年代特征呈現(xiàn)在了影像之中,令當下的觀者得以一覽過去的行業(yè)百態(tài)。
世相與映像:洛文希爾攝影收藏中的19世紀中國
展覽時間:2018.11.27-2019.3.31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