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離開了故鄉(xiāng),在海外留學,來華留學生在中國生活,一切都是新鮮的。這樣的新鮮,可以從每一個季節(jié)開始。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聯(lián)系日益密切,留學生就像一個個信使,帶著中國的文化走向世界,也帶著世界各地的文化來到中國,40年來,來華留學工作與出國留學一起蓬勃發(fā)展。
2017年,中國的在華留學生人數(shù)達到了48.92萬,他們來自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qū)。現(xiàn)在他們出現(xiàn)在中國各個大學里,走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道風景。
就像每一個出國讀書的中國孩子都會對國外異常好奇一樣,這些來自國外的學生,對中國的一切也充滿了新鮮感。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都沒有來過中國,他們查了資料,帶著滿滿的期待和緊緊塞滿的行李箱來到這里,才發(fā)現(xiàn)中國能給他們的驚喜還有很多。
秋:入學季之中國初印象
9月是中國的開學季。不同于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春秋入學季,中國的高校在9月統(tǒng)一開學。每年9月,來華留學生帶著滿滿的行囊來到中國,開始他們的留學生活。來華留學生進入中國學生的課堂,既是對于他們的挑戰(zhàn),也是對于中國同學與老師的挑戰(zhàn)。對于來華留學生來說,他們要盡快適應中國的生活,同時也要快速適應課堂進度。
太原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的老師張建忠告訴《留學》記者,能夠招到英語授課的留學生是一件讓他們又喜又憂的事?!皩W院希望可以多一些英語環(huán)境,這樣對于中國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在英語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更快適應閱讀英文原版論文,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文章,都會對他們的學術研究有很重要的幫助?!?/p>
但同時,張建忠也承認,學院承擔了英語授課留學生的培養(yǎng)任務,需要投入很大的時間與精力。在大批招收英語授課留學生之前,學院內可以完成全英文授課的教授并不多,而學院希望將專業(yè)知識同樣有效輸出給留學生,這就需要教授們克服語言關。同時,留學生的作息和學習習慣也與國內有很大不同,學院的教授和中國學生都在慢慢適應,并試著了解與接受留學生帶來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思路。
來自韓國的留學生徐智秀在來中國前就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四級測試,達到了開始專業(yè)課學習的要求。即使是這樣,進入課堂開始專業(yè)學習對于她和授課老師都有不小的難度。與很多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樣,徐智秀說,她的中文閱讀和聽力不錯,就是寫作和口語還不夠好。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老師的語速和專業(yè)的詞匯經常讓我一頭霧水。那個時候,我會經常找班主任反映困難,自己跟不上專業(yè)課程。而我的專業(yè)老師也會聯(lián)系班主任,表示對我學習的擔憂。老師雖然擔心我上課聽不懂,考試出問題,可也不能因為我自己而放下班級的速度。”提及當時的不適應,徐智秀依然歷歷在目。
秋天,天氣漸漸變冷,為了幫助留學生更順利地開始在中國的生活,徐智秀的班主任和專業(yè)課老師會組織中國同學和留學生的茶話會,讓徐智秀等其他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互相了解。專業(yè)課的老師也會在課后給徐智秀布置更多基礎性的作業(yè),幫助她熟悉中國的書本和教材。這樣,徐智秀漸漸進入校園生活的狀態(tài),現(xiàn)在的她對于學習和生活都熟悉起來,可以向《留學》記者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熟練地介紹學校的生活。
冬:來中國的北方看雪
越南學生范文強是跟著他的哥哥來到中國讀書的。據(jù)范文強回憶,遞交申請之后,有一個網(wǎng)絡面試,老師在Skype上問他:“為什么會選擇中國的這個城市讀大學?”范文強沒有準備過這個問題,如實回答說:“因為在這個城市讀大學的哥哥告訴自己,這里冬天會下雪?!?/p>
屏幕那頭的面試老師笑了起來,并對范文強說:“期待和你在這個學校見面?!本瓦@樣,范文強有機會來到太原,并在到太原的第一年就看到了他期待和想象過無數(shù)遍的大雪。
春:東風吹來的希望
1819年的歐洲工人階級革命中,雪萊的一首《西風頌》用一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給無數(shù)人帶去希望和勇氣。這首詩后來被世人熟知,廣泛借用,成為在困境中為人鼓舞打氣的經典之作。對于歐洲的同學來說,西風代表著希望和春天,然而在中國,扮演這個春風角色則的是東風。
在中國過春天對于來華留學生來說是幸福的,因為他們這個時候迎來的不止是冬天的結束,還有輕松的寒假與熱鬧的春節(jié)。無論是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還是各個接收國際留學生的大學,都會在各種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設置文化體驗活動,幫助來華留學生更好的體驗中國文化。
中國過春節(jié)這件事很多留學生在來中國前就知道。隨著中國日益強大,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同時,我國出國留學的學生帶著傳統(tǒng)的習俗和春聯(lián)走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都知道了這個中國最盛大的節(jié)日。
一名從事國際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說,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收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發(fā)送的過年祝福,“他們有的剛來中國,中文還不好,就會用中文問我一句過年好,可能他還不知道這個節(jié)日對于我們中國人的意義,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說明他們在真實地學習體驗我們的文化了?!?/p>
夏:讓非洲小伙兒驚訝的中國“熱”
非洲大部分國家和城市的氣候都是炎熱和干燥的,來自莫桑比克的馬可卻說,西安是他去過最炎熱的城市。馬可在來到中國之前,莫桑比克孔子學院的中國老師告訴他,中國的北方四季分明,冬天會下雪,會很冷。馬可帶著對冰雪的憧憬踏上旅途,卻沒想到讓他更驚訝的是中國夏天的炎熱。
馬可在莫桑比克的時候就愛好武術,來到中國讀大學后,他很快就加入到學校的武術社團里,跟著體育學院的老師開始專業(yè)的學習。一年后,本身就有武術功底的他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老師很看中他的國際學生背景與專業(yè)精神,為了讓他得到更好的鍛煉,更加全面地認識武術,便逐漸開始帶著他一起,到中國的各個城市參加全國性的武術比賽。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比賽中,馬可有機會和隊友一起來到西安。
馬可如愿在到達中國的第一個冬天就見到了大雪。當他覺得他已經適應了中國的氣候的時候,跟在春天后到達的夏天讓他吃了一驚。
莫桑比克在非洲的東南部,是熱帶稀樹草原氣候。馬可告訴《留學》記者,他的故鄉(xiāng)夏天很熱,所以他習慣于炎熱的天氣。但是當他從動車上下來,走出西安北站的時候,撲面而來的熱浪還是讓他驚訝。馬可沒有想到,遠在北回歸線附近的一座中國古城,也可以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達到33℃左右的日均溫,空調的存在非常必要。那場比賽的過程和結果,馬可說的不多,但從他的描述中可以感覺出,西安夏天的炎熱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后來夏天再去西安比賽,馬可已經可以很有經驗地告訴同行的新隊友和老師,西安的天氣很熱,讓大家做好降暑準 備。
國際留學生來到中國,在中國度過一個個季節(jié),一年又一年,中國就像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畢業(yè)后離開中國,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后,他們可能會忘記課堂上的一個知識點或者某次考試的內容,但在中國經歷過的一個個秋葉冬雪春雷夏雨,會真切的存在于他們的記憶中,一直陪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