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偉
當今時代是一個彰顯個性的時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離不開網絡,互聯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運用網絡育人機制,以先進的育人理念來轉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提高思政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與網絡敏感度,實現思想政治學習的主動化、分享化、創(chuàng)新化,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特征。本文對網絡育人的基本含義與特征進行闡述,探討網絡育人的具體優(yōu)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與創(chuàng)新途徑。
近幾年來,互聯網技術迅猛發(fā)展,在大學校園中實現“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無人不網”,網絡已經遍及校園的各個角落。根據資料顯示,全國各大高校都在構建局域網,老搜集育人所需信息。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世界觀與人生觀還不夠成熟,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很容易沉迷于網絡,所以在網絡精神領域需要通過一個濾光鏡來凈化網絡文化市場,對互聯網的使用進行積極引導,以先進的思想來占領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1 網絡育人的基本含義與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實施的網絡育人包含兩層含義:首先,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開展,其次,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網絡上,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這兩方面含義相互補充。整體來看,網絡教學是網絡育人的重要形式之一,與傳統教育有所不同,網絡育人主要是結合互聯網技術賦予了計算機作為單一教學演示用具以外的更大功能,每個學生都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與進度,同時也能夠實現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避免現實環(huán)境中所存在的不實信息,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使教育實現普遍化。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國外的多種思潮駐入中國,導致人們的思想呈現多元化,受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影響非常大,在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滲透下,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信念、道德倫理等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開放的環(huán)境會進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一定要與新時期新形勢的發(fā)展相符合,不能使學生的思想游離于現實世界之外,積極迎接社會上各種思潮與文化,抵抗不良文化的侵蝕,在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選擇、判斷、適應能力,更好的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思政教育開展網絡育人的優(yōu)勢
3.1 網絡育人能夠唱響宣傳輿論的“最強音”
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育人的手段,能夠堅持正確的輿論向導,弘揚正能量,增強服務師生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梢砸愿咝>W絡思政中心為依托,建設思政網新媒體矩陣,設立高校優(yōu)秀共產黨員專欄,根據高校網絡文化工作室思想政治教育專欄,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不斷完善,形成網絡化、校園化的具有青年特色的教育系統,不斷壯大網絡主流思想輿論。
3.2 網絡育人能夠打造理論研究“思想庫”
思想政治網絡教育會依托專家團隊,全面圍繞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推動網絡育人的重大理論,切實發(fā)揮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構建一體化育人方面的思想庫,網絡育人可以發(fā)揮國內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作用,根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目標來積極推動思政學術研究,開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品牌專欄,根據國家思想理論領域的熱點話題來推出原創(chuàng)精品。
3.3 網絡育人能夠開啟工作創(chuàng)新的“發(fā)動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網絡育人機制,能夠實現資源共享,調動各方積極性,統籌各類資源,全面打造信息發(fā)布、工作交流以及數據分析平臺,加強思政工作信息管理的建設與資源的共享,推動網絡思政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網絡育人會依托高校宣傳、組織等部門,建立思政網工作服務團隊,構建資源優(yōu)化機制,科學的制定網絡數據庫建設方案,不斷更新高校思政數據資源庫,進一步開發(fā)思政網工作大數據分析的基礎應用與高端應用。
4 思想政治網絡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途徑
4.1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校園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第二個家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會蘊含著學生與老師共同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校園文化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會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高校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社會上的教育資源,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教育的重點,以校園人文底蘊為支撐,以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全面促進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生態(tài)教育環(huán)境形成。
4.2 占領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在現代化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主要陣地,互聯網已經覆蓋大學校園的各個角落,具有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等優(yōu)點,學生對現代化的教育方式也比較容易接受,所以互聯網在未來高校發(fā)展的歷程中也會成為德育教育的新天地。高校在通過互聯網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加大網絡建設的投入,利用現代化網絡傳媒技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社會前沿動態(tài),關注國內外形勢發(fā)展與熱門話題,及時提出正確觀點,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另外需要建立專門的德育網站,加強黨建團建校園網建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舉辦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通過互聯網來弘揚校園文化的主旋律。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需要加強網絡監(jiān)控力度,對網絡行為進一步規(guī)范,幫助學生增強網絡法制以及倫理道德觀念,提高辨別是非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4.3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
首先,需要開展形式政策教育,形式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造設立形式資料報告庫的基礎上開展形形色色的校園組織報告會,使學生能夠及時的了解國內發(fā)展形勢的變化,掌握改革開放的新成果,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民族自豪感。其次,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問高校的發(fā)展指明方向,以高校獨厚的人才資源來進一步拓寬學生榮辱觀教育的途徑,將實踐教育與倫理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推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校園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將榮辱觀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將榮辱觀教育與師德建設相結合,將榮辱觀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大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實現校內教育與理論教育的良性互動。
4.4 完善思想政治網絡育人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必須借助一定的方法,在新形式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目標與內容都會發(fā)生變化,在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思想政治網絡育人機制,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引導大學生善于創(chuàng)造、勤于學習、甘于奉獻,實現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F代社會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的價值觀與思想信念都會體現出科學化的特點,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善育人機制,隨著科學的進步與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增強教育中的科學含量,利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形成網絡教育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4.5 設立符合大學生特色的新媒體平臺
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針對這些特點,高校需要建立電子論壇、聊天室等思政教育特色欄目,利用交互式的信息傳遞方式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與宣傳。開設網上黨校、團校等,引導校園輿論,傳播先進文化,以清晰的視角來傳播思政教育內容,另外,高??梢越⑽⑿殴娖脚_,開發(fā)網上評教、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等特色專題,推進師生與官方媒體之間的互動。
結束語:通過新時期下的互聯網技術能夠帶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同時對廣大青年的思想狀態(tài)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這種教育手段有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的特點,高校必須以積極的姿態(tài)來對思政網絡育人陣地進行構建,進一步打造網絡文化精品,為培養(yǎng)新時期個性化人才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煙臺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