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的時候,帶他出去,他總是知道牽住母親的手。人多的時候,也能感覺到手牽得緊緊的。以后他長大一些,其實還沒有真正長大,就不想牽母親的手了,離開了母親,獨自在前面蹦蹦跳跳,或者騎上他的小自行車,一路先去了,扔下母親在后邊的路上遠遠地看著他。有一次,我快步追上兒子,佯嘆一聲,說:“唉,還是女兒好,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眱鹤油O聛?,認真地看了我一眼,說:“兒子是媽媽的大衣?!?/p>
棉襖能御寒,溫暖;大衣呢,當然能擋風。兒子真能為我擋住些風,遮住些雨嗎?即使不能,即使兒子根本還不知道什么是遮風擋雨,聽了兒子的話,心里真是有些感動,也不知感動的什么,便覺得人生卻是多么的好。
也許,這就是子女給你的報答。
老話說子女就是債。一點不錯。父母對于子女的幫助,撫育成長,與生命同在,這種幫助更具體,更實在。而子女給予父母的東西,更多的是無形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財富,雖然父母也許從不要求子女給他們什么。
當我枯坐寂寞的書房,孤獨地與書籍做伴;當我從電腦上下來,頭昏眼花,肩膀酸疼,手指僵直;當我不能被人理解;當我身心都很疲憊;當我找不到愿意聽我說話的人——每當這樣的時候,我最愿意也是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帶兒子上街。
漸漸地,兒子已經不十分需要我再牽著他的手;漸漸地,兒子覺得應該由他來牽我的手。無論是我牽著兒子的手,還是兒子牽著我的手,這一份親情,這一份感覺,會永遠溫暖我的心,鼓勵我。
我的一些朋友、熟人常說,平時看不到你,卻常常見你在星期天牽著你兒子的手,在街上走。
是的,我想,這也許是一個女人最感溫馨的時刻呢。
(范小青/文,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