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中有許多涉及養(yǎng)生的內(nèi)容,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古人對養(yǎng)生的認(rèn)識和積極的態(tài)度。宋代大詩人黃庭堅曾經(jīng)有一首流傳頗廣的詩:“無求不著看人面,有酒可以留人嬉。欲知四休安樂法,聽取山谷老人詩?!比姷膬?nèi)容可以概括為:知足常樂,知足長壽。
“四休安樂法”,是一名“四休居士”提出的生活方法?!八男菥邮俊笔屈S庭堅住在鄉(xiāng)下的一位鄰居孫君昉,后來兩人成為好友。孫君昉曾做過太醫(yī),性格豁達(dá),淡泊名利,晚年過著儉樸的生活。一有空閑,便在自家小園里看花賞魚,邀請朋友品茗閑談,自稱“四休居士”。
“休”即罷休、停止的意思。黃庭堅問孫君昉:“何謂四休?”孫君昉笑著回答:“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兩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薄叭絻蓾M”中的“三”指“衣、食、住”,“兩”指“名與位”,即衣、食、住平平常常,對已有的名與位也很滿足。黃庭堅聽了孫君昉的回答后大為贊嘆,隨即作了《四休居士》詩三首,第一首:“無求不著看人面,有酒可以留人嬉。欲知四休安樂法,聽取山谷老人詩?!钡诙祝骸案毁F何時潤髑髏,守錢奴與拘官囚。太醫(yī)診得人間病,安樂延年萬事休。”第三首:“一病能惱安樂性,四病長作一生愁。借問四休何所好,不令一點上眉頭?!庇旨恿诵蜓哉f:“此安樂法也。夫少欲者不伐之家也,知足者極樂之國也。四休家有三畝園,花木郁郁,客來煮茗傳酒,談上都貴游人間可喜事,或茗寒酒冷,賓主皆忘。其居與予相望,暇則步草徑相尋,故作小詩遣家憧歌之,以侑酒茗?!泵枋隽怂男菥邮康娜粘I钜约芭c黃庭堅交往的方式:知足常樂,家有三畝田園,打理得郁郁蔥蔥。常有朋友相聚,品茶飲酒,閑談甚歡,以至于忘了茶與酒都涼了。黃庭堅的居所與孫君昉相鄰,閑暇時經(jīng)常從小路上走過去,作詩幾首讓家中的小仆人吟唱,借以助興。描繪出一群知足常樂之人,在世外桃源里生活的場景。
從黃庭堅的這三首詩中,我們看到對知足常樂、安樂延年、樂天長壽、自然養(yǎng)生的大加贊賞。孫君昉的“四休安樂法”主要提倡順其自然,寡欲知足,不做非分的、無法實現(xiàn)的妄想,滿足于有限的可以實現(xiàn)的愿望。不違背客觀規(guī)律,不勉強,不矯情,平淡隨意。在生活方面簡單平常一些,能凍不到,餓不到,溫飽無憂即可。在心態(tài)上,不奢求,不攀比,崇尚自然,淡泊無欲。這樣要求愈少,就愈容易滿足。心態(tài)平靜,心情舒暢,知足常樂,自然健康長壽。
人生在世,要想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健康長壽,不妨照著“四休安樂法”去做,保持一種良好的心境和心理平衡。人生活在世界上,免不了出現(xiàn)種種“心想事不成”的煩惱和不快,產(chǎn)生許多或憤世嫉俗或怨天尤人的不良情緒,以致危害人的健康。善于保持安樂愉悅的心情,則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及早“化險為夷”,讓不良情緒化解掉。在生理上,精神愉快可以促使人的氣血流通、肌肉放松,有調(diào)節(jié)心血管、消化、神經(jīng)等系統(tǒng)的作用,消除機體的緊張和疲勞。
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進(jìn)步,人們的生活品質(zhì)有了很大的提高,養(yǎng)生也日益走進(jìn)許多人的生活?!八男蒺B(yǎng)生”,順其自然,既合理又實用,真正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的切實可行之方法。養(yǎng)生無須盲目追求,實用的養(yǎng)生就在你身邊,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毛風(fēng)宇/文,摘自《健康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