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藝術治療手法,舞蹈治療對醫(yī)學、藝術和心理學等各學科進行了跨域綜合,它將舞蹈動作納入到了看似格格不入的醫(yī)療領域中。傳統(tǒng)心理治療側重于病患與醫(yī)生之間的問詢式溝通,而舞蹈治療則一反常態(tài)地將舞蹈化的動作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
【關鍵詞】舞蹈治療;大學生;心理問題;預防與治療
【中圖分類號】J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作為對傳統(tǒng)心理治療的方法補充,舞蹈治療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其合理認識自我等層面意義重大。作為一種非言語性的動作符號,舞蹈比其他常規(guī)化手段如說話等更能完成人類個體對情感的表達、情緒的發(fā)泄?;趥鹘y(tǒng)觀念的束縛,人們多忽略舞蹈對人體身心健康的作用,但實際上舞蹈的作用決定了其有可能納入疾病治療領域,且已有這樣的治療領域出現。
一、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從高中步入大學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重要人生轉折點,學業(yè)、情感、人際交往、人生目標等都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必須面對的一系列問題。作為心理成長的重要時期,大學階段要求大學生能夠合理進行心理疏導以完成自我心理成長,避免或解決一些潛在的心理問題。但一系列心理問題仍層出不窮,如有的大學生僅關注專業(yè)能力而忽略其他必要能力的培養(yǎng),有的過渡沉迷、熱衷于玩耍游樂,有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能力上有所欠缺,這些均是大學生可能面臨的各類心理問題。近年來高校不乏一些已入學的大學生由于心理問題而最終休學、退學的情況,這一現狀無疑讓人揪心。實際上,心理疾病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生個體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由此這些大學生才能夠形成健康向上、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人生觀的確立最終會引導著學生進一步完成心理的成長及價值觀的定型。高校中一些大學生由于缺乏正確、健康的人生觀而無法形成相對清晰明確的個人規(guī)劃,于是這類學生群體在后期就業(yè)中也往往產生收入低下、無法適應職場生涯的強大落差感。為應對這一問題,高校中多設有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課程環(huán)節(jié),試圖以此來完成對大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引導。
二、舞蹈治療的實際應用
從舞蹈最早出現于人類歷史的記載中,便已萌芽出其心理治療作用,如圖騰崇拜、消災祈福時的祭祀、歡慶舞蹈。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舞蹈的特殊性,“舞蹈治療”一詞正式出現在19世紀20年代的美國。若對舞蹈治療的相關手段進行階段性區(qū)分,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其一,進行適度、適量的熱身運動完成對人類個體身體意識的喚醒;其二,教導個體進一步學習、演練一定數量的舞蹈動作;其三,進一步就舞蹈動作引發(fā)舞蹈者的心理想象與創(chuàng)造;其四,由舞蹈治療師對上述過程進行最終評價與后續(xù)指導,以最終達到心理療愈效果。
當然,需注意的一點是,上述治療的步驟要點、體現形式必然會因治療對象具體情況的不同而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這與作為參與者的治療對象具體的想象力基礎、創(chuàng)造力資質有著重要關聯,而其中又尤以治療對象的動作與情緒可變動性最強。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的重要意義在于對參與者的動作、情緒等變量進行觀察,并基于此與參與者進行交流溝通。參與者的肯定與接納程度高低標志著舞蹈治療的完成程度高低。舞蹈治療師需給予參與者有針對性的指導與鼓勵,以此獲得參與者的認同與接受,并達成舞蹈治療的最佳效果。當然,作為潛在層面的醫(yī)生,治療師還承擔了對治療對象進行精神情感分析的重要作用,正確有效的情感分析能夠勾起參與者腦海中的聯想與記憶,使治療師在治療對象即興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和參與者進行相關療效方面的解釋與探討。當然,舞蹈治療也不妨將團體協(xié)助的形式納入其中,通過治療師與參與者之間的合作最終達成相對友好融洽、寧和平靜的環(huán)境氛圍。此外,若在舞蹈治療過程中實現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的適度綜合也不失為這一治療方式的重要進步,這無疑能夠很大程度上完成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定型。
現階段已有的舞蹈治療在大學生心理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主要是以下幾點:
其一,應注重舞蹈過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緊密結合?,F階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成為高校中具有較高普及性的教育類課程之一。傳統(tǒng)化的心理教育課程往往是以在教室內講授書本內容作為基礎形式,基于此教師不妨設置一定數量的舞動環(huán)節(jié),將相應的舞蹈活動與課程講授相結合。這一內容的植入,既能豐富課堂形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能夠提升心理健康課程的實踐效果。
其二,適當增加以舞蹈治療作為主體的團體輔導類課程。團體輔導近年來已經充分運用于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中。以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校方心理咨詢中心對一系列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匯集,將這些學生視為團體進行相關心理咨詢與疏導,并以舞蹈治療作為主體心理輔導手段。這一手段能夠讓學生在舞蹈活動中完成彼此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自我精神狀態(tài)的改善。
其三,將舞蹈活動納入到相關心理健康理論的治療運用過程之中。當前仍存在有舞蹈特長的學衡才能學習相關舞蹈課程的偏見。為實現對上述觀點的糾偏,高校相關心理咨詢部門應強化心理、舞蹈等多學科間的跨界合作,舉辦相關的以心理療愈為主題的舞蹈藝術類活動。當然,由于心理療愈主題的限制,這些活動的開展應降低競技性、表演性因素,這有利于使學生更為踴躍自信地參與到舞蹈藝術類活動中,并最終實現舞蹈對學生心理情緒的調節(jié)與引導作用。
故由上可知,舞蹈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與治療領域的植入,能夠完成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引導其進一步積極樂觀地進行自我認識、勾畫人生藍圖。又由于舞蹈治療并非單一性,而是集心理、精神等多方因素于一處的復合體,故高校在進行相關心理咨詢機構的籌建準備階段時,可注重將舞蹈治療與精神心理等諸多因素進行有效綜合,這有利于高校心理治療手段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使高校的心理治療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及治療作用
舞蹈治療的核心在于對舞蹈動作的合理有效利用。其中舞蹈不以常規(guī)舞臺上的表演為目的,也不局限于身體舒展舒適感的單方面獲得,而是更多地以舞蹈運動的形式來達成對作為治療對象的舞蹈者內心情感的釋放與表達,進而達成舞者心理與現實兩個世界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其直接目的在于,舞者可通過肢體動作的演繹實現自我情感的表達,將潛在的負面情緒拋棄并形成相對正面樂觀的情緒,進而實現自我身體、心理的健康化。舞蹈治療高度重視舞動過程中即興動作的演繹及其中的情感表達,強調個體的身體行為與情感狀態(tài)的一體化,并最終實現對個體后續(xù)行為、情感的積極影響。舞蹈治療的實際踐行過程往往將舞者作為活動的中心體,將舞者的舞動過程視為個體在現實世界中角色的二次演繹,并借由治療師的引導來消除舞者內心原有的負面情緒與心理,確立起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念。
舞蹈治療本身是對現代舞蹈與心理科學兩個不同學科內容的再次綜合,是促進人類個體的思想情感交流、打破社交障礙的重要形式之一。舞蹈的治療方式達成了治療過程中團體成員的肢體接觸、動作交流,使團體中的個體能夠深刻感受到來自合作者的身體對話,個體的身體直覺在此過程中得到蘇醒,由此舞蹈治療過程中的律動形式最終使團體活動的各個個體相互在肢體語言的交流中完成溝通與互動,實現了對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兩向提升。為完成與他人的舞蹈合作,舞蹈參與者需充分發(fā)揮視覺、觸覺、動覺等各類感官以進行內在情感的交流。但顯然團體成員不一定完全熟悉,故為降低由于雙方陌生感而造成的舞動交流障礙,舞蹈治療的治療師可采取團體合作式的支撐訓練。支撐訓練的相關形式主要是多人一組(人數多少可視具體情況發(fā)生變動),多人一組的團體形式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個體間身體力量的支撐互助,進而建立起較強的團體信任感,達成對舞蹈交流障礙的消除。
舞蹈治療的一個重要特性在于其社會性。舞蹈治療意味著集體舞、社交舞等舞蹈形式也很有可能納入到治療過程中。上述集體形式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們能夠一改高中時期男女異性交往的沉悶抑郁氛圍,使高校大學生在相對輕松自由的集體活動氛圍更好地進行相關學習、社交等各方面壓力的宣泄與溝通。團體活動使一定數量的個體成員達成群集效應;同時,由于舞蹈本身帶來的肢體語言溝通,舞蹈治療的團體活動形式往往能夠形成較之日常活動中更為自由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诖?,舞蹈治療對于舞蹈參與者在社會交際、適應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引導個體更好地融入到社會與人性之中。面對相對高效的治療成效,社交舞蹈、集體舞蹈等形式在社交恐懼癥、人際交往障礙的治療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舞蹈治療中的群體方式給予交誼舞更為豐富的社交內涵,且心理學、精神學、現代醫(yī)療等相關基礎知識在舞蹈治療過程中的實際運用使舞蹈治療這一新型心理醫(yī)療模式在具體醫(yī)療實例中取得了相對樂觀的治療效果。
四、結語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春期,他們有理想、有朝氣、富于青春的活力,積極向上、向往真理、熱衷探索。舞蹈不僅有助于心智的開發(fā)和高尚審美情趣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能潛移默化地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在大學生中間開展舞蹈治療心理疾病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大學生是時代前進的弄潮兒,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種種心理疾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的嚴峻性,通過舞蹈治療心理疾病這種方式,能夠實現大學生良好的身心構建。舞蹈治療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性也會帶動群眾性的發(fā)展,通過對大學生這一基點把舞蹈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覆蓋到社會中去,實現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從這個意義上看,舞蹈治療具有積極的社會學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雯.舞動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6(3).
[2]劉苗苗.舞蹈藝術活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節(jié)作用[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9).
作者簡介:肖璐(1990—),女,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