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昌鵬 許秋健
【摘要】德奧藝術歌曲的歷史源遠流長,是音樂與文學的完美結合。它的產生,極大地推動了浪漫主義風格在歐洲的蓬勃發(fā)展。舒曼是繼舒伯特之后德奧藝術歌曲的代表性作曲家。舒伯特的音樂創(chuàng)作體量較大,既有古典主義的特點,也具有浪漫主義的風格。舒曼受舒伯特的影響,開啟了浪漫主義音樂創(chuàng)作,相對于舒伯特而言,舒曼的作品在體量進行了縮減,同時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這個時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都是以悲為主,以悲結束。本文將以縱向和橫向的交互進行的方式來進行闡述和論證-縱向即根據自己對德奧藝術歌曲的學習、演唱、理解而日積月累的經驗,橫向即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詩詞與音樂的關聯性展開研究;縱向即沿著德奧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橫向即對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作品分析及歷史意義的研究。
【關鍵詞】舒曼;《婦女的愛情與生活》;詩詞;音樂要素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特點
19世紀的西方音樂史是古典主義過渡到浪漫主義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整個西方音樂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出現了多種音樂形式,它們從循規(guī)蹈矩的古典主義框架中走出來,并邁向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新型模式。例如德國藝術歌曲在古典主義時期的發(fā)展就不如意大利藝術歌曲和法國藝術歌曲,但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作曲家,如舒曼、舒伯特等給德奧藝術歌曲家們的出現改變了德奧藝術歌曲在歷史中的地位,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龐大的音樂財富。詩詞作者沙米索出生于法國貴族,在他的詩歌中有許多現實主義因素,《婦女愛情與生活》原詩詞有九首,作者描述了女人一生的四個階段。筆者認為能夠完美地結合并共同創(chuàng)造這一巨作的原因是因為這首詩詞與舒曼的感情經歷很像,并且整部作品始終以“悲苦”貫穿。德國浪漫主義思潮追求的是內心的理想境界,但現實又難以實現,因此作曲家經常用悲傷、痛苦、流浪、虛無縹緲等等來表達?!秼D女的愛情與生活》創(chuàng)作于1840年,正是他與克拉拉成婚的那一年。此時的作曲家一定是感情充沛、創(chuàng)作力旺盛。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是由八首藝術歌曲組成,作者為了體現浪漫主義悲性的寫作手法,舒曼選取了詩詞的前八首,以悲為主,以悲結束。筆者對《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論文及著作進行了梳理。
二、詩詞的文學意境與音樂要素相聯性
第一,音樂要素的使用是講求統(tǒng)一性與相連性的,而套曲由于由多個藝術歌曲組成,每首的主題不同,所以要找出所有套曲之間的相連性不易;第二,對于形成文章的基本個體單詞來講,它們是以一種獨立的方式而獨立存在的,每個單詞所具備的意義通常詩獨一無二的。
根據詩詞所表達的意思,筆者將每首詩詞進行分析整理。套曲中的第一首歌曲《自從和他相見》、第三首《我不明白,也不相信》這兩首歌曲將其定義為中性歌曲。兩首曲子一個為3/4拍,一個為3/8拍。速度分別是小廣板、激情轉稍慢。第一首作者直奔主題,表明女子第一次見到心動男子時的內心跳動,第三首表現了女子不相信男孩會在眾人里喜歡自己。這兩首歌曲都是三拍子,仿佛少女的內心獨白。并且兩首歌曲并沒有出現頻繁的轉調、變化音等等,旋律起伏也比較平緩,作品溫和。以第一首為例,歌中出現的“影子”“相見”“浮動”等詞匯,都體現出女子暗戀的心情。此曲為降B大調,一部曲式。A段中(第3小節(jié))出現大二度模進,(第6小節(jié))出現增四和弦,(第8、13、15小節(jié))出現減五和弦,(第11小節(jié))旋律平緩地上行進行。這些都描繪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子對愛情美好的向往。
第二首《他,比任何人都高貴》和第四首《戒指在我手上》、第五首《親愛的姐妹,快幫我裝扮》、第七首《你在我心里,在我懷中》。這些題目中出現的高貴、戒指、親愛、裝扮、心里、懷中,這些題目中帶有褒義性質的詞語定義為喜興歌曲。四首歌曲中除了第七首是6/8拍,其余三首都是4/4拍;四首曲子的速度都是親切、活潑、比較快。四首作品中經常出現附點音符,表現女主人公的喜悅心情。分別描述了女孩贊美心上人、求婚、結婚、生子。以作品第二首為例,復三部曲式(ABA)。前奏以跳動的連音線開始,奠定了全曲歡快的基調。此曲中出現的“明亮”、“堅強”等帶有喜性的詞匯,大部分以大三和弦的描寫。(第4、8、12、16小節(jié))出現回音記號,仿佛女孩的內心描寫,表現了對男孩的愛戀。(第46、54)小節(jié)出現了皮卡迪三度,形成明朗更有力度的終止感。B段旋律與織體出現了大量的色彩變化,大量的離調,變化音和音程跳進,對女孩的內心變化進行了細膩生動的描寫。
第六首《親愛的,為什么這么驚慌》和第八首《你如今終于給我?guī)頍o限悲痛》。這兩首曲子也是始終貫穿套曲悲痛基調的曲子。題目中出現的“驚慌”、“悲痛”都表達了悲性的色彩。兩首為4/4拍。兩首曲子的速度都是速度一個是慢板,一個是柔板。分別表達了即將為人母的驚慌和喪夫之痛。第六首中(第6小節(jié)哭泣)大小七和弦,(第8小節(jié)淚珠)減七和弦等等。這里所出現的“淚珠”,并不僅僅代表的只是淚珠,可能代表的還有浪漫主義文學所倡導的“死亡”,也為悲劇性的結局奠定了基礎,作者在這里使用了大調,說明了作者并不是對其抱有消極的態(tài)度。(第22-23小節(jié))的低音級進下行。第八首中(第20小節(jié) 減小七和弦)失去等七度和弦的使用,(第12-14小節(jié))低音級進下行都體現了悲性的色彩。
三、舒曼及他藝術歌曲的意義
舒曼創(chuàng)作的《婦女的愛情與生活》是他藝術歌曲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歌曲靈感來源于他與克拉拉甜蜜又艱辛的愛情。套曲真正的將人聲、旋律、詩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舒曼在創(chuàng)作《婦女的愛情與生活》這部套曲時,將詩中的女性看作是克拉拉的化身,用細膩的感情描寫出一位克拉拉式的19世紀歐洲傳統(tǒng)女該在初戀時期、步入婚姻及婚后生活三個重要階段的人生情感歷程。以舒曼創(chuàng)立的藝術歌曲的形式為基礎,藝術歌曲在十九世紀以后被許多作曲家大大的豐富和發(fā)展了。這些作曲家更加注重人物心理刻畫和性格刻畫,強調詩興等。舒曼的藝術歌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其旋律優(yōu)美但并不華麗,形式結構簡單卻充滿詩意。作者以鮮明細膩的手法描繪了一位普通婦女的一生經歷。初戀、定情、結婚、母愛、亡夫。套曲展現了舒曼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領域的輝煌成就,不論從套曲的創(chuàng)作技法還是旋律與詩歌語言的配合,都散發(fā)著浪漫主義風格魅力與他過人音樂天賦。他一生所從事的音樂創(chuàng)作和音樂評論,深刻地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藝術思想的優(yōu)點和弱點。他一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高尚的藝術理想,另一方面,則有因為理想在現實生活中不可實現而常常沉醉于幻境和夢境中。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正是處在封建復辟時期的一部分德國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tài)的集中反映。
四、結論
筆者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為了保持浪漫主義時期以悲性色彩開始并且結束的原則,只選取了詩詞中的前八首,并且可以看出,舒曼的藝術歌曲套曲在體量上相對于舒伯特進行了大量的裁剪。在以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詩詞為基礎,筆者引用“三性定律”將作品中八首詩詞進行分類。筆者發(fā)現“喜性作品”中作者會使用6/8拍、4/4拍,首先曲子的速度都是親切、活潑、比較快,其次作品中會出現附點音符和皮卡迪三度的使用,表現女主人公的喜悅心情,增強作品明亮的色彩,最后喜興的詞匯也經常使用大三和弦;“中性”的作品以是三拍子為主,仿佛少女的內心獨白,并且歌曲中沒有出現頻繁的轉調、變化音、旋律起伏也比較平緩、作品溫和;“悲性”的詞匯也就是積極表現本文的主題,作品中總會出現暗示。筆者發(fā)現作者在表現“悲性”的詞匯時喜歡用七和弦,比如:大七和弦、減七和弦,節(jié)奏會比較沉重、緩慢。筆者以《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研究為基點,采用詩歌與音樂的關聯性研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然后對套曲中的八首曲子進行劃分,所引用的“三性定律”法希望能對研究德奧藝術套曲的學者們提供一份參考。
參考文獻
[1]許秋健.舒伯特《冬之旅》抒情詩文學行形象化與音樂要素關聯性的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5(8).
[2]張洪俠.舒曼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1(27).
[3]郭義江.舒曼聲樂作品反映出的情感論音樂美學思想-以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為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3).
作者簡介:謝昌鵬(1993—),男,漢族,河北邢臺,碩士,河北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許秋?。?982—),男,研究方向:德奧藝術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