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劇《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是一部經(jīng)典的以猶太人生活為主題的音樂劇,真實地呈現(xiàn)出以特維家庭為代表的猶太人民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性。通過觀看該音樂劇,使我更深層次地體會到猶太人有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在時刻伴隨著他們。本文通過分析該劇中的音樂、舞蹈等方面,試圖淺析猶太民族文化背后的故事。
【關鍵詞】《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猶太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當我看到這部音樂劇的片名時,我不禁感到疑惑,為什么會以《屋頂上的小提琴手》這么奇怪的名字命名呢?男主人公特維在開場白中解釋為,屋頂上的小提琴手似乎是村里生活的縮影,沙俄毀滅了猶太人的宗教、文化和生存?!拔蓓斏系男√崆偈?,聽起來很奇怪吧?不,在我們這個小村子里,每個人都是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我們在屋頂上這個隨時會掉下來摔斷脖子的地方,我們還要努力拉出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來。我們不愿意離開這個地方,因為這里是我們的家?!痹谠搫〉拈_頭,一位小提琴手站在屋頂上演奏起悅耳的樂曲,充滿了積極樂觀的向前動力,但是他站在有坡度的屋頂上,難免心中會帶有一絲不安和恐慌,并且我們在琴聲中也感受到了,好似這些猶太人所要面臨的種種問題,而在片尾,則證實了琴聲中的“不安與恐慌”。猶太人的傳統(tǒng)賦予了他們頑強的性格和積極樂觀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使他們能夠在任何有危險的地方保持平衡?!拔蓓斏系男√崆偈帧边@個名字體現(xiàn)了全劇深刻的主題。
一、《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的誕生
在二戰(zhàn)之后,世界各地涌現(xiàn)出大量杰出的猶太小說家,這些猶太小說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基于猶太宗教思想的卓越作品。這部音樂劇改編于猶太小說家阿列切姆的中篇文學作品《特伊和他的五個女兒》(又名《賣牛奶的特維》)。阿列切姆這個名字在猶太民族中耳熟能詳,被稱之為“猶太馬克·吐溫”和“猶太的國寶”。這部劇最出眾的地方就在于導演羅賓斯、作曲家波克、詞作家哈尼克。因為他們自身就有著猶太血統(tǒng),所以,也就保證了這部音樂劇的猶太性,無論是貫穿全場的東歐猶太民族小調還是風格獨特的猶太民族舞蹈,都體現(xiàn)了濃郁的猶太音樂風格。
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發(fā)生在1905年沙俄時期,居住在俄國境內一個叫安那特夫卡的小村落里的一群猶太農民的生活故事。故事圍繞著特維三個女兒的婚姻展開,為了女兒的婚姻幸福,特維不得不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之間思量,在維護猶太傳統(tǒng)宗教與尊重女兒幸福之間艱難抉擇。特維一心想把大女兒特拉嫁給有錢的屠夫,但事與愿違,她卻嫁給了一個窮裁縫;二女兒愛上了一個革命者,跟著他去了西伯利亞,愛情再一次戰(zhàn)勝了傳統(tǒng)的束縛;三女兒則是嫁給了一個非猶太人,這是特維堅決反對的事情,最終三女兒還是跟異教徒私奔了。在這同時,村中日漸高漲的反猶太勢力,使他們全家面臨著生存危機。但是猶太人的傳統(tǒng)仍然能使特維樂觀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困難。最后沙皇摧毀了他們的村莊,他只能帶著家人背井離鄉(xiāng),搬到美國。
二、猶太民族特點在劇中的應用
(一)飽滿深情的演繹方式
劇中的特維是一個悲傷而快樂的父親,他一方面誠實善良,有著深厚的宗教情感和保守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他又樂觀幽默,對自己的女兒以及她們的心上人充滿了寬容和理解。在不同的場景中,我們可以從不同方位來分析特維的性格特點,因此,應該結合情節(jié)來處理不同的演唱作品。劇初,特維在唱《傳統(tǒng)》時,通過他的男中音音域,展現(xiàn)了他的年齡感和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并能感受到他對猶太傳統(tǒng)宗教深深的崇敬,并介紹了猶太人的傳統(tǒng)習俗和信仰,以及對劇中每個角色的獨特定位。到目前為止,這首歌已經(jīng)作為流行歌曲廣泛流傳。在幻想成為有錢人的片段中,特維對《如果我是個有錢人》的處理充滿了幽默,打破了猶太人那種傳統(tǒng)中帶著嚴肅的形象;在女兒的婚禮上,特維演唱的《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展現(xiàn)出了父母感慨孩子的成長以及不舍女兒出嫁的心情;而在結尾所演唱的那首《安納提卡夫》中,則充滿了被壓迫的悲涼和苦悶。這些歌曲都能反映他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并不令人滿意,但他心中仍閃爍著對生活的希望,那便是信仰帶給他的。
(二)猶太風情的舞蹈表達
在小酒館里,特維喝酒慶祝大兒女的訂婚,俄羅斯村民被他們的歡樂氛圍所感染,于是便伴著音樂跳起了俄羅斯踢腿、矮步舞,表達了他們對猶太人的友好以及向大女兒訂婚表示祝賀。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特維和猶太村民披著紅色的祈禱披肩,跳起了猶太民族特有抖肩舞。而另一段舞蹈是在大女兒的婚禮上,同時也是猶太人婚禮的重頭戲,猶太族男性村民頭戴黑帽、身穿黑色長袍,跳起了穩(wěn)健而充滿敬意的“頂瓶舞”。這部音樂劇中獨特方式的舞蹈打破了傳統(tǒng)男女共舞的形式,這一純猶太民族的舞蹈讓觀眾大飽眼福,使該劇的舞蹈風格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反映出猶太民族擁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
三、《屋頂上的小提琴手》背后的猶太歷史
《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所展現(xiàn)的濃濃的猶太民族的人文風情,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猶太人的婚禮和猶太人的安息日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在猶太人的婚禮上有嚴格的規(guī)定,其中幾個環(huán)節(jié)在婚禮上是缺一不可的。齋戒:不管是本地人、外族人,都要克守齋戒,不可做任何工作,因為這一天要為自己行贖罪禮。把婚禮日看作是自己的贖罪日,請求上帝原諒自己的過錯,直到在儀式上飲酒后才開齋。蠟燭:因為猶太人的婚禮是在黃昏時才正式開始。雙方的父親各拿著一根蠟燭,新郎站在中間,一起走向天蓬;然后雙方的母親也要各拿一根蠟燭,新娘站在中間,一同走向儀式地點。舞蹈:婚禮的高潮部分,在跳舞時,男女要用布簾隔開,各跳各的舞。這種風俗同樣也體現(xiàn)在這部音樂劇當中,在舞蹈過程中,他們用酒瓶子頂在頭上,表演舞蹈或雜技動作,這都需要很高的技巧來完成。
安息日對猶太人來說是具有特別意義的神圣的日子,安息日是一個星期的第七天,是休息日。但這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星期天,而是從每周周五太陽落山開始,通常在星期五的晚上,家庭主婦們會點上蠟燭讀經(jīng)文,之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享用晚餐,這標志著安息日的開始,一般到第二天同一時間截止。安息日源自《圣經(jīng)》中的教誨:“你們要守安息日,把它看作神圣的一天。六天之內,你們要工作謀生,但到了第七天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上帝面前守安息日。是因為耶和華在六天之內造了天、地、海和其中所有的東西,第七天便安息了”。在那日,猶太人不能做任何工作,他們必須集中精力學習圣經(jīng)。著名猶太思想家哈阿姆曾說:“與其說是猶太人遵守安息日,倒不如說是安息日維系了猶太人”。
四、結語
通過對這部音樂劇的初步了解,我領會到了《屋頂上的小提琴手》中帶給我們的猶太人的文化。劇中對人性的固執(zhí)、壓抑等主題的闡述,被視為是一部反映東歐猶太移民歷史的一部非常典型的作品。這部音樂劇運用了文學現(xiàn)實主義手法描繪了猶太人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猶太移民的真實歷史,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和內涵。同時,我們也體會到猶太民族傳統(tǒng)的規(guī)矩與猶太人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可貴的民族精神,正是猶太人民幾千年來取得令世人矚目的堅毅品質,從而也使這部音樂劇在獲得廣泛關注的同時又具有持久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慕羽.西方音樂劇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9).
[2]張旭,文碩.音樂劇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
作者簡介:章涵(1996—),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山東藝術學院現(xiàn)代音樂學院2018級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劇史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