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礎科目,學生在小學階段,正處于一種自我提升和認識外界事物的重要時期,而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能夠使得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到新的知識。但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思考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講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最后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學術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以此為相關人士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神奇的語言,不僅是作為一門課程,更是一種精神文化,而人們想要認識和理解周邊的事物,就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小學語文包含了對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課程,教師通過合理、科學的教學模式,把閱讀教學通過各種方式應用于課程中,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閱讀知識、獲取知識以及理解課本知識內(nèi)容。在學校、生活、社會中,語文可以作為語言讓人們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得到情感的交集和思維的拓展,并且能夠?qū)ξ恼禄蛘咂渌^點做出有效地評價,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得不到明確的體現(xiàn)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對于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不僅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學習地位,而且也需要教師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善。因此,教師往往會將課堂的時間更多地去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所學知識,使得課程高效地進行。但是,教師可能迫于新課程的要求,不能夠全面分析課堂情況以及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把一部分的課程時間交給學生,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知識點,會忽略教師所教授的重點。例如,教師在《西游記》中講解了重點知識點后,留下“文章中有幾個人物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讓學生思考交流。學生會在小組之間經(jīng)過長時間探討,往往各持觀點,使得討論的話題偏離所學的知識點,一部分課堂時間是學生在做無用功,不利于學生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收獲甚微。
(二)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沒有針對性
教師在閱讀課程中,把網(wǎng)上的資料或者課本的內(nèi)容直接讓學生閱讀學習,導致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往往不一樣。如果學生所擁有的知識無法匹配到教師剛講授的內(nèi)容,會大大降低課程的進度,學生在閱讀課程中無法跟上教師的腳步,缺少師生的溝通,教師也無從得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到了知識點。例如,在學到《窮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從網(wǎng)上下載了相關的內(nèi)容資料,直接套用現(xiàn)成的、沒有經(jīng)過精心整合篩選的內(nèi)容。教師讓學生按照資料提示,解答出“主人公在每個時期的具體經(jīng)歷”,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懵懵懂懂的,因為以往的課程中大部分問題都是有具體的答題模板和基礎解答技巧的,但是這個問題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還是沒有思路,這就是教師沒有將問題分解講解,導致學生無法跟上教師思路。這也將嚴重影響課堂的教學氣氛,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三)課堂教學無法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教師教學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的任務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希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通過成員間的交流、探討來獲取知識,在綜合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目前,還有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還是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教師只是為了達到課程的目標,從頭到尾地講解問題,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模式是很難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閱讀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整篇文章,會讓學生去熟讀課文,方便教師在后續(xù)的講解中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生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因此,如果學生對閱讀的文章熟練之后,能夠更加積極地回答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有了一次的問題回答之后,學生就會渴望閱讀其他的課程文章,以求在下次課程中能夠快速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學生在閱讀大量的文章之后,腦袋中的知識點也會被激發(fā),并用來解決更多的問題。學生在閱讀知識內(nèi)容并掌握一個技能后,就會有很大的學習興趣,會不斷地去學習其他的課外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選取的都是易于理解、較為生活化的文章,而且句子也比較豐富、優(yōu)美,能夠讓學生在文章中品味出生活中的美。因此,教師要正確地指導學生閱讀文章,引導學生融入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中去,這樣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和美。例如,在學到《槐鄉(xiāng)五月》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閱讀幾遍,然后讓學生回答出文章哪些句子比較美?美在哪里?學生在讀完之后,心中若有所思。有位學生回答了“清香、濃香、醇香……這時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話,并回答香海體現(xiàn)了槐花開花的季節(jié)以及花開的范圍之廣,讓整個鄉(xiāng)村都充滿了槐花的香味,令人非常沉醉。由此可見,這位同學通過閱讀之后,將自己融入了文本中,體會到了文章中槐花的美,并延伸出在生活中槐花開花的季節(jié)。
(三)閱讀教學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悟性
學生在閱讀語文文章的過程中,腦袋也在不斷地運轉(zhuǎn),進行自主思考,理解文章詞匯的意思,不斷地將自己融入文段中的每個情境中,可以說是大腦不斷開發(fā)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qū)W習到很多的精神文化知識,開拓自身的眼界,并且能夠?qū)⑺鶎W所感應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學生的個人品質(zhì)也在一直提升,對于自身的潛能更是不斷地開發(fā)。
三、小學語文課堂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選取趣味材料
小學生對于游戲、故事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特點,選取一些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或者組織與閱讀有關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可以組織辯論賽、閱讀比較、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內(nèi)容能夠激發(fā)學生愛玩的興趣,在學習中分享快樂,遠遠比教師要求學生去閱讀具有更大的收益。例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選取《農(nóng)夫和蛇》《狐貍和山羊》兩篇寓言故事,首先讓學生進行閱讀思考,然后再讓學生把故事過程按照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并讓學生回答每個故事背后的含義,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學生會覺得非常有興趣,而且故事也是比較貼近生活而且有趣的,大大增加了閱讀的效益,為學生閱讀后面較難的文本內(nèi)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保持思想獨立,注重聯(lián)想拓展
每個學生的思維不一樣,而且每個學生的問題回答帶有個性化,這是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而且小學生的思維束縛較少,會對文章的意境有更深的聯(lián)想。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加以適當?shù)刂笇?,既不能阻礙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同時也要發(fā)展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聯(lián)想思維。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自身想象的山水模樣,然后引入《桂林山水》中描繪山水的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認識到真正的山水風景畫面。這樣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建立閱讀教學評價機制,做到教學科學評價
目前大部分教師都是隨意地進行語文課堂的閱讀,對于學生的學習和閱讀方面往往關注比較少,這樣教師很難知道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益。因此,學校需要建立有效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評價機制,根據(jù)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學生的閱讀收益、閱讀教學課堂的氛圍、掌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然后在有缺陷的地方及時定制合理的方法,并做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思維的提升和拓展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課堂學習中會接觸到其他科目。如果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學生在學習其他課程的時候也能更好地學習到核心知識,形成自己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才能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耐心地指導學生閱讀,鼓勵學生多去閱讀課外知識,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樣對語文會有更深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劉冰雪.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5).
[2]趙桃蘭.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幾點思考和體會[J].未來英才,2016(6).
[3]周銀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育(文摘版),2016(10).
[4]朱凌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5).
作者簡介:陶建中,1968年生,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