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培渝
【摘要】古詩詞當中容納了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精粹,是我國文化領(lǐng)域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寫作中運用古詩詞能夠充分提高文章的整體水平,能夠?qū)ξ恼聦崿F(xiàn)點睛的作用。日常寫作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巧妙利用各種古詩詞作為標題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并掌握這種寫作方法。本文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古詩詞的有效運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古詩詞;小學作文;運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當中一朵燦爛的花朵。它是古人思想與文化、生活的凝練,在短短的字句之間蘊藏了非常豐富的內(nèi)容,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利用古詩詞進行文章的寫作,能夠?qū)ξ恼庐a(chǎn)生畫龍點睛的作用,提高文章的整體質(zhì)量。
一、巧用詩詞作標題,畫龍點睛
文章的題目是人們在閱讀過程中最先映入眼簾的部分。題目的質(zhì)量直接決定了文章的整體質(zhì)量,正所謂“題好一半文”,高質(zhì)量的題目能夠為整篇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何將文章的題目寫得更加生動和傳神,讓讀者能夠在閱讀題目的時候便會對文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呢?作文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乩霉旁娫~,將其重新改編或者直接引用,從而增添文章的文采,讓文章的整體質(zhì)量能夠得以提高。這樣便能夠讓讀者對文章有更大的閱讀欲望。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夠?qū)⑽恼碌摹吧瘛眰鬟f出來,是文章魅力的直接表現(xiàn)。對題目的匆匆一瞥便能夠讓讀者決定是否要對文章進行閱讀,對吸引讀者的興趣有著非常大的好處。好標題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睛,能夠讓整篇文章脫穎而出。我國的古詩詞數(shù)量眾多,其中包含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不同的情感,是我國文化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之一。利用古詩詞作為題目,能夠避免文章整體陷入俗套,并且具有很強的親切感,能夠讓讀者被有效地吸引。
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文題目的選取。例如,可以在選題時選用《庭院深深》作為教學案例,讓人感到一種高深的感覺。歐陽修《蝶戀花》當中的“庭院深深深幾許”便被瓊瑤引用到了她的《庭院深深》當中。另外,瓊瑤在《在水一方》當中也將詩詞作為題目進行引用,這一題目當中便具有非常濃厚的情感色彩,并且含義深刻。
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一寫作手法,引用詩句作為標題進行寫作訓練。例如一位學生做錯了事情,擔心受到批評時,便用《怎一個愁字了得》作為題目進行了寫作,這一題目引用了李清照的《聲聲慢》當中的名句。用這一詩句作為題目將這名學生的焦慮與擔心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再如,一位學生以《斜風細雨不須歸》為標題進行了寫作,引用了張志和《漁歌子》當中的詩句,營造了煙雨蒙蒙當中作者思緒萬千的意境;以美為主題開展寫作訓練時,一位學生便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標題將文章的寫作確定為“距離會產(chǎn)生美”上,對生活當中的隱約美與朦朧美等進行了說明,并強調(diào)了美的產(chǎn)生來自于距離。這樣的標題本身便立意高遠,角度新穎,能夠讓人在讀到標題之后產(chǎn)生一定的聯(lián)想。利用古詩詞作為標題進行寫作,能夠彰顯出作者在文學素養(yǎng)上的修為,能夠?qū)ξ恼碌闹髦歼M行彰顯。
二、應(yīng)用詩詞開頭,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寫好開頭,是學生作文能力提升的關(guān)鍵所在。開頭是一篇文章的“面子”,很多人在閱讀文章的時候都先看文章開頭,才同開頭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評判,開頭也可以稱為文章的“鳳頭”,所以要寫出一個華麗的開頭,能對文章起到提綱挈領(lǐng)之效。若能在開頭部分嵌入詩詞佳句,會讓文章的語言更為凝練,會讓作文的整體效果更好,這不但能凸顯出語文的素養(yǎng),更能深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通過詩歌的引入為文章增色。古詩放在開頭部分,能讓文章的結(jié)構(gòu)更為鮮明,能在引導全文的過程中,起到“群龍之首”的作用。小學寫作中能應(yīng)用到古詩詞,會讓文章的文采飛揚。李漁曾言,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即在文章開始的時候,需要使用一些構(gòu)詞奇巧的句子為句首,這樣才能讓文章更吸引人。但要注意古詩詞開頭要做到合適,不要強行寫入古詩詞,使文章前后的銜接不當,反而會降低文章質(zhì)量。
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幸福是什么》這篇文章內(nèi)容講授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動筆寫一篇自己眼中的幸福,然后讓學生使用詩歌在文章的開頭,并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引出下一個內(nèi)容。學生初期在個人素養(yǎng)和文字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不能寫出有新意的文章開頭。教師看學生寫的開頭很普通,創(chuàng)意不足,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為學生展示一些常用的詩句,并為學生詳細闡述詩句的大意,然后適度引導學生將詩句應(yīng)用到合適的位置上,部分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思路開拓。有的學生寫出:何謂幸福?幸福應(yīng)該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應(yīng)該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幸福也應(yīng)該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也有學生寫出:何謂幸福?幸??赡苁前拙右住白類酆|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流連忘返之情,更可以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豁達。教師對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進行細致閱讀,并對其中的文字進行精細化改動,這樣讓文章有更多的排比,這對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積極影響。教師可以將這兩位同學的作文開頭展示在課堂上,雖然兩個學生都是寫幸福,但是卻寫出了兩種不同的幸福。第一位同學對幸福的感悟十分細膩,第二位同學對幸福的感悟十分大氣,各有千秋。由此可見,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開展引用與主題密切的古詩詞,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讀者在“窺”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作者的情感基調(diào),通過細致地研究、合理地應(yīng)用,會讓學生在合理使用中有較多的感悟,繼而使學生能更加牢記詩歌。
三、妙用詩詞行文,文采斐然豐厚
若一篇文章中有幾句自己看了都要皺眉的套話,會讓文章乏味度增加,若在行文過程中能巧妙地進行詩歌點綴,會讓文章的整體效果降低。作文中若有古詩文引入會讓文章的耐讀性增強,且會讓文章的整體內(nèi)涵值增加。古詩文中有較多的文化積淀,大量地引用,能讓文章的審美情趣增加,也能深化學生的底蘊。行文中直接或者間接地進行古詩詞內(nèi)容的表達,能讓文章更顯華麗,意境更加深遠,從而使行文達到應(yīng)有的韻味。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利用其獨有的美感,進行文章語言的修飾。這樣能為自己的觀點找到強有力的后盾。
古詩詞在作文中的使用要注意其靈活性的特點。譬如,在一次半命題作文“___的一天”,學生為能讓文章的整體風格更好,在敘事的過程中加入古詩詞內(nèi)容。昨天夜里,家里的鬧鐘不斷地響著,也許是壞了,也許是對這黑夜有不滿,我也沒有辦法只能起來摳出電池。再次醒來時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已經(jīng)去上班了,家里僅有我自己,我來到冰箱前找點吃的,充饑一下我饑腸轆轆的肚子。但屋內(nèi)飄下來的空調(diào)水讓我有種“沾衣欲濕杏花雨”的感悟,讓我的心情極為灰暗。我決定出去走走,換換心情,來到滑雪場放松身心,但自己不會滑雪,僅能小心翼翼地移動,摔得兩腿發(fā)麻。夕陽西下之時,我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中,這一路可謂“杖藜扶我過橋東”,父母看到我狼狽的樣子,心疼不已。我此刻想問,今天到底是發(fā)生了什么。這篇文章選自學生糟糕的一天,文章整體敘事很平淡,有一些跌宕起伏,但是沒有大的事件,不夠出彩。該篇文章若平鋪直敘很難直接吸引讀者,若作者巧妙地加入一些古詩詞,會使文章增色不少,讀者能在平淡的敘述中感受到其中的小起伏,從而提高文章的整體質(zhì)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可能閱讀量有限,所以在寫作的時候會選擇一些較為簡單的古詩詞,其實教師可以適度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小學生進行大量的古詩詞背誦,以增強學生的文學功底。古人寫詩作文都是講究章法的,詩歌的韻律和結(jié)構(gòu)都要求完整。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進行古詩文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對這些方面進行關(guān)注,進而能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多加注意,從而讓文章的行文結(jié)構(gòu)鮮明,能讓文章的層次感更好,也能讓文章的意蘊更深遠。
四、借用詩詞寫結(jié)尾,余音繞梁
結(jié)尾是文章當中另一個重要的點睛之處。進行結(jié)尾寫作的方式非常多,可以通過總結(jié)全文的方式進行,從而達到揭示文章主旨的目的;還可以通過展示未來的方式鼓舞斗志;通過抒發(fā)自身的情懷達到提高文章感染力的目的;用語含蓄,讓讀者產(chǎn)生無盡的思索。在文章結(jié)尾的寫作當中利用詩詞能夠提高感召力,讓讀者從中感受到更強的震撼力。利用富有哲理的古詩詞能夠?qū)θ倪M行總結(jié),同時還能夠讓古詩詞充分運用到文章當中,對整篇文章的主題進行深化。在文章寫作當中選擇了恰到好處的古詩詞進行深化表達能夠?qū)ξ恼逻M行深化,做到錦上添花,讓讀者閱讀之后對作者的觀點給予認同,實現(xiàn)畫龍點睛。好結(jié)尾能夠?qū)θ说男闹沁M行啟迪,能夠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使得讀者對文章充滿了回味。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引用詩句在很多情況下都能夠?qū)崿F(xiàn)文章的首尾呼應(yīng),突出文章的主題。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生命為主題進行任意題材文章的寫作練習。教師可以在寫作開始之前讓學生列舉一些與親情、友情相關(guān)的詩句,并將這些詩句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能夠在得到更多素材的同時逐漸對這篇文章的寫作產(chǎn)生靈感。
五、結(jié)語
古詩詞應(yīng)用的時候要注意其和諧性,不要生搬硬套。學生先要理解詩句,在語言能力不斷沉淀中激發(fā)情感,從而使學生能了解古詩詞在作文中寫作的意義。并在教師的教學指引下,合理地引入詩句,使文章在平淡中增添一抹亮色,這樣才能鑄就妙語美文。教師使用此方法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古典文化,最終能讓學生在古詩文作文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鄒衛(wèi)華.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yīng)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11).
[5]吳蘭波.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新思路[J].作文教學研究,2016(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