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瑜
[摘? ? ? ? ? ?要]? 以Photoshop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這一教學案例為任務驅動,在整個教學設計中,秉著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切實做到“做中學,做中教”,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融于教學過程、計算機操作融于現(xiàn)場制作、重點難點教學融于實踐體驗、理論內(nèi)容融于項目、模擬情境融于企業(yè)合作,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精神,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崗位體驗,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
[關? ? 鍵? ?詞]? 信息化技術;Photoshop;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6-0022-02
Photoshop教學是中職計算機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為學生畢業(yè)競聘工作和勝任工作崗位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以往的教學更多的是以“一支粉筆+一張嘴”模式實施,生硬呆板且效果事倍功半。隨著時代發(fā)展、科技進步,手機、電腦的使用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視頻聊天、資料查找、上網(wǎng)購物等。當下中職學生幾乎人手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而他們的智能手機主要用于玩游戲、聽音樂、看視頻、微信聊天等,甚至在課堂中都舍不得放下手機,即便是被教師沒收,仍有部分學生依然沉浸在游戲中不能自拔。而現(xiàn)在中職學生相比以往,在性格上更敏感,自尊心、好奇心更強,在行動上缺乏自信心,主動性不夠,加之初中文化課基礎知識相對薄落,造成專業(yè)課程學習跟不上,學習動力不足,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之又少。
那么,如何利用學生手中的手機以及豐富的信息化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呢?本人作為一名從事多年職業(yè)教育的計算機教師,認為要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下面,本人將以計算機專業(yè)課程《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項目化教程》中Photoshop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為教學實例進行研究,說明如何在運用信息化手段的背景下與教學設計完美結合在一起。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用真實任務引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提升課堂效率。
一、教材分析
(一)《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項目化教程》
《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項目化教程》為全國中等職業(yè)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出版,主編陳傳起。全書包含10個單元,第1單元Photoshop基礎知識;第2單元工具應用和操作選區(qū);第3單元圖層的基本應用;第四單元蒙版;第5單元調整和修飾圖像;第6單元通道;第7單元文字編輯工具;第8單元文字特效制作;第9單元繪制路徑和形狀;第10單元濾鏡的應用。該書是計算機專業(yè)技能課程,由于Photoshop有功能強大、界面友好、易學易用等特點,深受計算機人員和電腦美術愛好者的青睞。
(二)Photoshop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
Photoshop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本課題選自《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項目化教程》中的第四章第二節(jié)。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習運用Photoshop進行人像美白的知識后,對人像面部精修的學習,為后續(xù)整體人像精修處理打下良好基礎。蒙版的運用是真正邁入PS學習的門檻,本課的學習不僅是本章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整本的教學重點,對課程學習過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設定
授課學生為職業(yè)中專17級美術設計專業(yè)學生,年齡在15~17歲之間,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學習興趣各不相同。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及學生現(xiàn)狀,教學目標設定為掌握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掌握運用Photoshop實現(xiàn)人像中腮紅的制作方法;能夠對人像進行面部處理,并將腮紅的制作方法融會貫通于更多的操作中;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利用闖關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為熟練掌握修復工具和蒙板工具的運用,難點為能將蒙板工具貫通于更多的實際操作中。
二、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階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暫停手中的游戲,就必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學生正值花季少年,對明星的化妝問題還是比較關注的。因此,在課前教師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課前任務,要求每位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搜索4張明星PS前后對比照片,挑選出有代表性的素材,發(fā)送至教師郵箱。讓學生驚嘆明星PS前后相差之大,并提出思考:PS怎么可以讓人的容貌發(fā)生如此大的改變呢?讓學生對所要上的新課充滿好奇和期待。課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如遇到疑難問題和技術壁壘,可以按照任務書的引導文步驟查找相關資源,也可通過QQ及微信群進行小組探究或請教老師。創(chuàng)設這樣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滿足中職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課堂實施階段
《Photoshop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這一課題總教學課時為4課時。在課堂的教學實施階段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的設計者,需要把握好全局,明確“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牢牢謹記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充當引導者,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貫通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案例導入,布置任務
為吸引學生眼球,教師在上新課內(nèi)容之前,先播放幾張精心挑選的明星PS前后的對比照片,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對比照片,發(fā)現(xiàn)PS前后明星存在巨大反差,這時引出“利用Photoshop可以進行面部精修”的主題。讓學生對本節(jié)所要學習的新課內(nèi)容充滿興趣與期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出任務,如何將一張素顏的人像素材圖運用Photoshop實現(xiàn)面部精修呢?讓學生帶著任務聽講,提高學習熱情。面對一張素顏的人像素材圖,摒棄以往由教師直接給出分析結果,而是讓學生先通過觀察素材圖,運用手中的手機掃描彈幕二維碼參與彈幕互動,大家在手機上暢所欲言,新穎的討論方式讓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得出結論,這樣的大膽創(chuàng)新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新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引出本次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
2.闖關競賽,實施任務
通過學生觀察,想要對素顏的素材圖進行面部精修分析,要運用Photoshop完成以下三個任務:去除臉上的痣與雀斑、美白皮膚及臉上涂腮紅。利用中職學生的愛玩游戲及好勝心理特點,將三個任務設置成闖關競賽,將枯燥內(nèi)容趣味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任務單,根據(jù)任務單的步驟與要求完成闖關任務。
第一關,去除臉上的痣與雀斑。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學生登錄學校的教學資源平臺,自主觀看《Photoshop項目教程》視頻,學習修復工具的使用以完成任務。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根據(jù)評價表對第一關任務進行點評,指出學生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
第二關,美白皮膚。通過手機觀看PS互動教程APP,學習蒙版工具的應用。PS互動教程APP中包含觀賞模式和互動模式,互動模式能通過語音提示,引導學生用手指在手機屏幕上進行仿真操作,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完成蒙版應用。充分利用仿真軟件,增強直觀趣味性,使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三關,給臉上涂腮紅。連線場外專家演示腮紅的制作方法,演示結束后,布置拓展任務,讓學生用制作腮紅的方法,試著完成唇彩、眼影以及染發(fā)的制作過程。通過場外專家啟發(fā)引導,使學生學會將知識融會貫通于實踐,從而突破本次的教學難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闖關競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教師不再一味灌輸教學內(nèi)容,特別對中職學生而言,由于基礎差、接受能力相對比較薄弱,作為中職教師更是應該多想辦法,轉變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教學環(huán)節(jié)數(shù)字化,彈幕的討論方式、PS互動教程APP的仿真訓練、連線場外專家的新奇,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課后拓展階段
開展“我是大明星”活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師根據(jù)每位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為4組,由責任心強、成績較好的任小組長,中等水平的學生和學困生為組員。小組訓練實行組長負責制,學生組合成共同體進行考核。任務為每組選一位學生作為模特,用手機為其拍攝正面半身照,并對照片中的人像進行面部精修處理。制作完成后,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展示作品并講解如何利用PS實現(xiàn)本組學生的面部處理,并將作品上傳至“優(yōu)秀作品公眾平臺”,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評論與投票,評選出大家心目中的大明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拓展任務就是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小組合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結合起來,進而促使各組之間的競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皟?yōu)秀作品公眾平臺”的運用,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
三、教學反思
《Photoshop修復及蒙版工具的運用》這一教學設計典型案例,秉著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切實做到“做中學,做中教”。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教學,利用信息化資源,構建自主學習平臺。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過程化的考核標準,讓學生努力得到及時認可,學習興致和工作熱情得到大大提升。將信息化與教學設計相結合,運用學校教學資源平臺、微信平臺、PS互動教程APP、電子廣播教室、在線連線專家、彈幕軟件、網(wǎng)頁新聞以及魅客相冊等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加強校、企、師、生多重互動,延伸課堂。學生學習質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有效解決了教學難題,實現(xiàn)了預期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仙君,于貴霞.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探索和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31).
[2]王欣,楊澤偉.關于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探討[J].教法展臺,2014(5):76-78.
[3]柏景嵐.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解析:以高職組教學設計分賽項為例[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12):43-46.
[4]蘭益,劉勇,申曉萍.高職插花技藝實訓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全國一等獎課件為例[J].廣西農(nóng)學報,2016(6):63-66.
[5]安海霞,巴世光.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參賽研究與思考[J].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6(6):57-60.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