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群
[摘? ? ? ? ? ?要]? ?首先分析徐州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數學學科實際教學的現狀——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考核要求,教學效果一直不夠理想?,F狀“呼吁”我們必須實施分層教學,而實施分層教學必須遵循公開性、動態(tài)性、激勵性原則。在此基礎上,應該著重從班內學生分層與教學過程分層兩個方面著手,采用分層次教學法逐步實施分層教學。對學生的分層一方面要考慮其學習成績,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響;教學過程的分層包括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確定、課堂提問的逐層設置、不同層次作業(yè)的設計及學業(yè)的評價等方面,從而緊扣主體的差異性,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意志、興趣、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積極因素,提高徐州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 ? 鍵? ?詞]? 數學;分層教學;分層次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6-0154-02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江蘇省五年制高職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保持,學習信心的堅持與增強,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而是對班級所有學生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考核要求,教學效果一直不夠理想,影響了不少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與積極性?;A較好的學生學習起來覺得缺乏挑戰(zhàn),基礎薄弱的學生反而接受不了……現實的教學狀況“呼吁”我們必須實施分層教學,采取分層次教學法。因為分層次教學法承認學生主體存在著個體差異和能力差異,符合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因材施教原則,從而照顧到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提高我校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則
(一)公開性原則
分層之前必須向學生介紹分層次教學法,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做到人人了解。然后,讓學生作出自我剖析、判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層次。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上,任課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平時的學習習慣、興趣、意志品質等因素確定每位學生所在的層次。即使有個別學生的成績不夠理想,但該生有較強烈的學習愿望和決心,可以把該生分到教學目標要求較高的層次,適當地給予學生機會??傊?,要使學生清楚分層教學是從實際出發(fā),為了所有學生的有效學習而采用的教學方法。讓每一位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分層結果,盡量避免學生產生心理負擔和抵觸情緒。
(二)動態(tài)性原則
分層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是在動態(tài)的前提下實施。期中、期末考試后,任課教師結合學生半個學期以來各個方面的綜合表現和成績,經過個人談話后,進行合理的分層調整,鼓勵進步學生,適當地警示退步學生。
(三)激勵性原則
實施分層教學一定要以激勵性原則為前提,激勵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不斷進取,注重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嘗試、探究、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自信心。
筆者認為,應該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逐步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設想
(一)班內學生的分層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其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習成績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水平有密切的關系,同時與其學習態(tài)度、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也有非常大的關系。因此,在采用分層次教學法時,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層次劃分;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響,并且對分層進行周期性調整。
可以將班級里基礎比較薄弱、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分到A層,中等程度的學生分到B層,基礎較好、成績理想的學生分到C層。根據我校學生的知識基礎,可以把學生按照A、B、C層的比例分為1∶2∶1的方案進行分層。當然這個比例不是絕對的,應該結合任教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我校會計、審計專業(yè)的學生入學分數較高,多數學生基礎尚可,可以減少C層學生的人數;而商貿、信息技術系的學生入學分數偏低,學生的基礎薄弱,分層比例可以參照1∶1∶2進行。
實施分層教學必須要明確調整的周期。筆者認為,以半個學期為一個周期較好。期中、期末考試后按照教務統(tǒng)一的分數比例計算出總評成績:平時成績×20%+測驗成績×30%+期中(或期末)成績×50%。A、B兩層的學生只要周期總評得分不低于80分,就可升一層次;而B、C兩層的學生周期總評得分低于60分則降一層次。
建議A、B、C層學生最后期末的學分分別以3分、4分、5分進行認定,如果一個學期內所在的層次有變動,則以兩個層次的均分進行認定。這樣采用分層次教學法激勵C層學生多獲得學分,而A層的學生也會受到極大的鼓舞。因為A層的學生按照原來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很可能考試不及格得不到學分。雖然A層的學生數學課程獲得的學分少,但可以通過選修課或其他活動、競賽獲得學分進行彌補,給予A層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希望。
(二)教學過程的分層
1.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必須要確定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根據三種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等實際情況,確定三種層次的教學要求,重點要考慮清除A層學生的學習障礙,同時對C層學生提出高層次的要求。實施分層教學勢必會加大教師的工作量,備課組全體教師需要認真鉆研課標、教材,分工協(xié)作,確定切實可行的三層教學目標。這樣設置教學目標就能基本保證學困生達到課標的要求,優(yōu)秀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吃得飽,吃得好”,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2.設置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該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串的形式不斷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活動。尤其在采用分層次教學法的教學中應設置低起點、多層次的課堂問題。將簡單的問題拋給A層的學生解決,即使學生暫時回答不出來,也要耐心地啟發(fā)、引導,盡量由學生說出答案;適中的問題拋給B層的學生解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則留給C層的學生??傊?,數學課堂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逐步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這樣的設置使各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都有成功的體驗,每個層次的學生均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
作業(yè)能起到鞏固知識、彌補不足的作用,將課堂延伸到課外,進一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因此,作業(yè)也需要多層次地進行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作業(yè),題目應由易到難逐步遞進。所有層次的學生均做基礎題,除此之外,B層學生加上少量稍有難度的題目,C層學生加上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把握好作業(yè)的量和難度,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從而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了作業(yè)千篇一律的現象,具有一定的彈性。
4.做出不同層次的學業(yè)評價
學生主體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應該實施分層評價。實施分層評價可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隨堂評價
隨堂評價是師生之間面對面的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在客觀公正的前提下一定不能吝嗇表揚與激勵的話語。尤其是A層學生回答出基本問題時,要及時給予肯定,激勵學生再接再厲。當然在需要時也要指出學生的不足,給出建議。
(2)作業(yè)評價
作業(yè)是分層布置的,相應的作業(yè)評價也需要分層完成。我認為,A層學生的作業(yè)雖是基礎題,但仍是批改的重點。因為A層學生的基礎薄弱,容易出現錯誤,批改之后給出評語,指導學生訂正。B層學生的提高題與C層學生的綜合題則是這兩層學生作業(yè)批改的重點。總之,作業(yè)評價應該各有側重點。
(3)階段評價
每學期我們按照授課計劃,安排兩到三次的階段測驗,目的是考查學生這一階段或一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于我們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分層次教學法之后,單元測試也應該相應的采用分層試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以提高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可以采用同一張試卷,基礎題為必做題,然后在試卷中標出B層、C層選做題目。采用同一張試卷時可以鼓勵A層學生選做其他題目,這種由過去的必做到現在自主地選做,對A層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
(4)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即為學生在一個周期內的總評成績,是平時成績、測驗成績和期中(或期末)成績三個部分綜合的結果,是進行分層動態(tài)調整的依據。
充分利用好以上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意志、興趣、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積極因素,引導學生獲得發(fā)展與進步,貫徹落實新課標。
當前,我校的數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采用分層次教學法是必然的選擇。相信通過我校數學教師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分層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一定能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李樹清.分層次教學方法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9).
[2]喻平.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3]劉奮民.關于中職數學教學分層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7).
◎編輯 尚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