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烜
摘 要:本文分析了違規(guī)嫌疑車調(diào)查工作中改動車輛識別代號的常見手段和傳統(tǒng)查驗方法的不足之處,對無損檢測技術(shù)的概念進行了闡述,重點介紹了在調(diào)查車輛識別代號時常用的無損檢測設備功能,指出綜合應用VIN碼信息讀取儀、紫外熒光燈、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金屬探傷儀等無損檢測設備,可以快速、便捷、準確的確定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改動;文章強調(diào),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只有充分應用無損檢測技術(shù)等新技術(shù)、新方法,才能更好地把好車輛查驗關。
關鍵詞: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無損檢測;查驗
車輛識別代號(VIN碼)是為了識別某一輛車,由車輛制造廠為該車輛指定的一組字碼。一輛車的車輛識別代號就像一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一樣,是確認車輛唯一性的重要參數(shù)。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辦理機動車登記時,就是通過查驗車輛識別代號等項目確認車輛。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qū)動,采取種種手段更改走私車、盜搶車等非法機動車的車輛識別代號,套用合法機動車的憑證資料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業(yè)務,給機動車查驗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近年來,不法分子造假水平也越來越高,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查驗員僅憑肉眼很難發(fā)現(xiàn)車輛識別代號是否被改動過。面對機動車查驗工作的新形勢,常規(guī)的“看”“摸”“刮”“敲”“洗”五字工作法已不能滿足機動車查驗的需要,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陸續(xù)應用了一些新裝備、新技術(shù),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無損檢測技術(shù)是其中最實用的新技術(shù)之一,其在違規(guī)嫌疑車調(diào)查工作中發(fā)揮了良好的效用。
1改動車輛識別代號的常見手段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鑿改打磨車輛識別代號等手段,為走私、盜搶、拼裝等不法車輛辦理登記,對社會治安、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市場公平、國家財稅收入等造成嚴重威脅和損失。其中,鑿改字碼、重新打刻、整體挖補、焊接號碼等改動車輛識別代號的手段較為常見。
1.1鑿改字碼
一般只鑿改1至2位字碼。根據(jù)我國的技術(shù)標準,車輛識別代號由17位字碼組成,其中第9位為校驗位,第10位為年份位。而部分歐版進口車的車輛識別代號編碼規(guī)則與我國的不同,不法分子就對第9位、第10位的字碼進行鑿改,使之符合我國標準。有的按照已登記的同型號事故全損車的車輛識別代號進行局部鑿改,套牌辦理轉(zhuǎn)移登記,使非法車獲得合法身份。
1.2重新打刻
重新打刻車輛識別代號有三種情形:
(1)打磨原車輛識別代號打刻位置,在同一位置重新打刻新的車輛識別代號。
(2)打磨原車輛識別代號打刻位置后重新噴漆,再在其他位置重新打刻新的車輛識別代號。
(3)在原打刻車輛識別代號位置進行打磨,用“膩子”抹平,在未干時打刻新的車輛識別代號,等晾干后再噴漆;或者是用加熱稀釋后的軟金屬液進行填充,待軟金屬形成固態(tài)后,進行打刻。
1.3整體挖補
挖補號碼通常是先將因發(fā)生交通事故或者失火等原因報廢機動車打刻車輛識別代號的部件整體切割下來,粘貼或者補焊到非法機動車的車輛識別代號位置上,用“膩子”抹平,重新噴漆。
1.4焊接號碼
焊接號碼通常是先在金屬片上打刻合法機動車的車輛識別代號,再將金屬片焊接到非法機動車打刻車輛識別代號的位置。
2常用查驗方法的不足
2 常用查驗方法
目前查驗員常用的機動車查驗方法是以“看”“摸”“刮”“敲”“洗”為基礎的五字工作法:
(1)“看”。查驗員觀察打刻車輛識別代號部件背面鋼板是否有焊接、鑿改痕跡;查看車輛識別代號的字體、間距、位數(shù)、樣式是否與該車型原碼或檔案中留存的拓印膜相符。
(2)“摸”。查驗員用手摸車輛識別代號正面或者背面鋼板是否平整,以及打刻車輛識別代號的鋼板與車身的連接部位是否存在整體焊接等情況。
(3)“刮”。利用輔助工具刻劃車輛識別代號打刻周圍區(qū)域,發(fā)現(xiàn)鑿改打磨線索。
(4)“敲”。查驗員用橡皮錘敲擊車輛識別代號位置,查看是否有松動、出現(xiàn)裂縫等現(xiàn)象。
(5)“洗”。用脫漆劑噴洗車輛識別代號位置,查看漆面是否很容易被清洗掉,也可借此發(fā)現(xiàn)隱藏的鑿改線索。
五字工作法是基層民警在日常查驗工作中總結(jié)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查驗方法,一些資深查驗員往往通過綜合應用此方法,更加有效地發(fā)現(xiàn)車輛識別代號、發(fā)動機號碼改動的線索,為進一步的違規(guī)和嫌疑調(diào)查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另外,五字工作法也是有效發(fā)揮其他車輛識別代號查驗方法功能的基礎,尤其是能為應用車輛識別代號信息讀取儀、紫外熒光燈、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和金屬探傷儀等無損檢測方法提供指引,提高進一步查驗的指向性,提高應用先進儀器和設備查驗時的工作效能。
3無損檢測技術(shù)的概念和常見設備應用
無損檢測是指在不破壞被檢測對象的前提下,利用物質(zhì)的聲、光、磁、電等特性,借助先進技術(shù)和設備器材,對被檢測對象的表面或內(nèi)部是否存在缺陷進行檢測的方法。無損檢測方法包括:渦流檢測(ECT)、射線照相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五種。在對車輛識別代號進行查驗時,只要不對機動車進行破壞性操作而采取的查驗方法均屬于無損檢測范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用于查驗車輛識別代號的常見無損檢測設備有VIN碼信息讀取儀、紫外熒光燈、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和金屬探傷儀。這些無損檢測設備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機動車查驗的質(zhì)量和效率,使得查驗員不損傷機動車就能快速、精準地判斷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改動,機動車查驗更加便捷、高效。
3.1 VIN碼信息讀取儀
根據(jù)《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shù)條件》(GB 7258-2017)的規(guī)定,2014年3月1日起出廠的具有發(fā)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的乘用車、2018年1月1日起出廠的具有電子控制單元的純電動乘用車,應至少有一個ECU記載有車輛識別代號等特征信息。一些機動車尤其是乘用車通常在多個ECU中記載了車輛識別代號,VIN碼信息讀取儀可以用于讀取機動車ECU所記載的車輛識別代號等特征信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VIN碼信息讀取儀器種類較多,主要有元征、道通、朗仁、美國實耐寶RED-BOX、車e通V301等,價格從200元到9000元不等,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車型的電子車輛識別代號都可以通過VIN碼信息讀取儀讀取。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應用VIN碼信息讀取儀對機動車實際車輛識別代號進行讀取,核對車身打刻、標識的車輛識別代號是否與ECU以及與各零部件模塊中記載車輛識別代號一致。
3.2紫外熒光燈
車輛制造廠通常在機動車車身不同部位粘貼有若干車輛識別代號標識,同時很多機動車的整車標牌也是柔性標簽,粘貼這些標識標簽的黏合膠中含有熒光顆粒。使用紫外熒光燈照射車身相應部位,很容易識別原廠標識、標簽粘貼痕跡或偽造的標識、標簽。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紫外熒光燈種類很多,價格也便宜,約20元-200元不等。在進行車輛識別代號查驗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用紫外熒光燈對車身各個部位進行仔細照射,確定標志標簽是否重新粘貼或清除。
3.3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
常用的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有兩種測厚方法:
(1)磁性測厚法,其原理是在測定各種導磁材料的磁阻時,測定值會因其表面非導磁覆蓋層厚度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利用這種變化即可測知覆蓋層厚度值,適用于導磁材料上的非導磁層厚度測量。
(2)渦流測厚法,其原理是當載有高頻電流的探頭線圈置于被測金屬表面時,由于高頻磁場的作用而使金屬體內(nèi)產(chǎn)生渦流,此渦流產(chǎn)生的磁場又反作用于探頭線圈,使其阻抗發(fā)生變化,此變化量與探頭線圈離金屬表面的距離(即覆蓋層的厚度)有關,因而根據(jù)探頭線圈阻抗的變化可間接測量金屬表面覆蓋層的厚度,此方法適用導電金屬上的非導電層厚度測量是用于測量油漆涂層的厚度。
常見的油漆層微量厚度檢測儀大多是磁性測厚儀或具有磁性測厚和渦流測厚兩種功能。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油漆層微量厚度檢測儀種類較多,宇問EC770、ELECALL EM220、果歐涂層測厚儀、德國QNix4500,價格約1000元-5000元。車輛制造廠原廠噴漆工藝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若車輛識別代號為原廠打刻,車輛識別代號打刻區(qū)域油漆厚度應與周邊區(qū)域油漆厚度一致。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只要用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分別檢測車輛識別代號打刻區(qū)域和周邊區(qū)域的油漆層厚度,就可以快速檢查出車輛識別代號打刻區(qū)域油漆層是否存在重新涂漆等情形,再配合使用其他查驗工具和方法,從而確定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改動。
3.4金屬探傷儀
金屬探傷儀是一種便攜式工業(yè)無損探傷儀器,它能夠快速、便捷、無損傷、精確地進行工件內(nèi)部多種缺陷的檢測、定位、評估和診斷。常見的金屬探傷儀大多是超聲波探傷儀,其中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應用的最為廣泛。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的原理是:在均勻的材料中,缺陷的存在造成聲阻抗的不一致,而超聲波在兩種不同聲阻抗的介質(zhì)的交界面上將會發(fā)生反射,我們可以根據(jù)反射回來的能量的大小確定缺陷的形狀、大小。目前國內(nèi)外市場上銷售的便攜式金屬探傷儀主要有匈牙利μESCAN 、里博510、祥瑞得TAKK-5880、奧林巴斯EPOCH 600等,價格約1萬-3萬。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用金屬探傷儀探測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打刻區(qū)域,能夠在不損傷車身車架的情況下診斷出打刻車輛識別代號的區(qū)域是否存在焊接、打磨等情形,從而可以判定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改動。
4 綜合應用無損檢測設備查驗車輛識別代號的優(yōu)點
查驗員在查驗車輛識別代號時,先使用VIN碼信息讀取儀讀取機動車ECU中記載的車輛識別代號,再使用紫外熒光燈檢查車身是否有標識、標簽被清除的痕跡,檢查標識、標簽是否屬于重新粘貼,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改動的端倪。但有些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改動得比較好,光靠VIN碼信息讀取儀和紫外熒光燈不一定能發(fā)現(xiàn)異常。此時,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和金屬探傷儀就有了用武之地了。查驗員使用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對打刻車輛識別代號部位和車身某些有重新噴漆嫌疑的部位進行檢查,排查出重新噴漆的部位;再使用金屬探傷儀重點檢查打刻車輛識別代號部位周邊和重新噴漆的部位,找出是否存在焊接和打磨等痕跡。通過上述綜合應用VIN碼信息讀取儀、紫外熒光燈、油漆層微量厚度檢驗儀、金屬探傷儀等無損檢測設備的方法,可以快速、便捷、準確的確定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改動。
對比傳統(tǒng)的查驗方法,使用無損檢測設備進行查驗有以下優(yōu)點:
(1)對查驗員查驗技能要求不高。傳統(tǒng)的查驗方法對查驗員要求較高,沒有2-3年從事查驗工作的經(jīng)驗,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而使用無損檢測設備,只要會使用設備,剛從事查驗工作的查驗員都可以發(fā)現(xiàn)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改動。
(2)查驗效率大大提高。傳從基層查驗工作實踐情況看,傳統(tǒng)查驗方法要找專業(yè)工人清理車輛識別代號打刻部位,進行脫漆、打磨操作,通常耗時較長,有的要1至2天的時間才能確定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改動。使用上述無損檢測設備,一般不到1個小時就能確定。
(3)不會對機動車造成損壞。傳統(tǒng)的查驗方法,通常要脫漆、打磨,才能發(fā)現(xiàn)車輛識別代號是否有鑿改、焊接、挖補等痕跡。綜合應用無損檢測設備,不需要對車輛識別代號打刻位置進行打磨,就能發(fā)現(xiàn)車輛識別代號是否異常。
6 結(jié)語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進步,不法分子改動車輛識別代號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只有切實提高科技應用水平,綜合應用包括無損檢測技術(shù)在內(nèi)的新技術(shù)、新方法,不斷提高查驗能力和水平,才能進一步提高對非法機動車的科技辨識能力,更好地把好車輛源頭查驗關。
參考文獻
[1] 機動車登記規(guī)定(公安部124號令)
[2]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shù)條件(GA 7258-2017)
[3] 機動車登記工作規(guī)范
[4]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guī)程》(GA 801-2014)
[5] 李江平,李曉東.車輛和駕駛?cè)斯芾砀耪揫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