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作為北緯三十度環(huán)球文化旅游圈上的一條優(yōu)質(zhì)文化線路,“唐詩之路”是一個極富內(nèi)涵的文化品牌。
“唐詩之路”是一個誕生時間并不久遠的文創(chuàng)概念。1991年,浙江新昌縣本地學者竺岳兵讀完了《全唐詩》和李白生平的書,又運用自然科學知識,經(jīng)過考證得出了曾經(jīng)有一條水路經(jīng)過新昌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唐詩之路”的概念;1993年,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發(fā)文對“浙東唐詩之路”加以認定。
這條唐詩之路主要指:從錢塘江開始沿浙東運河經(jīng)紹興、上虞和浙東運河中段的曹娥溯古代的剡溪(今曹娥江及其上游新昌江),經(jīng)嵊州、新昌、天臺、臨海、椒江以及余姚、寧波、東達東海舟山和從新昌沿剡溪經(jīng)奉化溪口至寧波的—條道路。
勾畫“浙東唐詩之路”主要依據(jù)的是唐朝大詩人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一詩。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54歲的“詩仙”送別好友魏萬歸隱故鄉(xiāng)王屋山,特意以長詩相贈,詩中描述了魏萬游歷吳越的行程,對吳越美景的表達傳神生動,被認為是李白在盛唐時登山臨水的真實記錄。
唐代是一個諸多偉大詩人在路上漫游的時代,“自由的思想”是這一時期一個非常典型的人文特征。無論得意盡歡的盛唐,還是奔亡流徙的晚唐,都有偉大的詩人走在游歷之路上。比如,李白游歷過的地方遍及今日的18個省市自治區(qū),他到過206個卅_縣,先后登過80多座山,游覽過60多條江河川溪和20多個湖潭;杜甫年輕時,18年環(huán)游了7個省;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曾數(shù)次出游,其中時間較長的一次途經(jīng)汴水、蘇州、太湖、杭州。
唐朝前期國家統(tǒng)一,政治穩(wěn)定,統(tǒng)治者重視開拓交通,航運事業(yè)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隋朝時開鑿的運河,到了唐代行船已經(jīng)頗為便利,浙東古運河又將京杭大運河與浙東廣大地區(qū)的水網(wǎng)連了起來,久居長安的文人可以通過水路從黃河、淮河、京杭大運河抵達杭州,再轉經(jīng)浙東古運河前往浙東深山。山清水秀的環(huán)境最能觸動文人的思緒,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于是浙東一帶成為當時士族文人們修養(yǎng)身心的絕佳之所。詩人們在浙東漫游時寫下大量佳作,收錄在《全唐詩》中的即有300余位詩人的1000余首。
山水和文化的結合,構成了唐代文學靈性、隱逸的特質(zhì)。如今“唐詩之路”上保留有大量人文古跡和自然景觀,串聯(lián)起無數(shù)絕美詩篇,也勾畫出一幅“浙東文學地圖”。行走在這條文化旅游路線上,可以循著唐代詩人的足跡,吟誦其千古名句,體會在時空隧道中與古人同游的意境。
天姥山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
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山位于新昌縣儒岙鎮(zhèn),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被道家稱為“第十六福地”。天姥山主峰拔云尖高900米,建有放鶴臺,登臺可遠眺新昌縣城及四明山、會稽山、天臺山等山脈。據(jù)說唐代至少有450位知名詩人到過天姥山,留下了1500首詩作,使其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詩山”。
如今天姥山保留有一段古道和幾個原生態(tài)的古村落,比如徐霞客筆下的斑竹村至今仍在。
近幾年新昌縣致力于打造唐詩文化,城區(qū)公共場所隨處可見描寫本地風景的唐詩,河道兩旁修建有路廊——這是古時供人休憩的場所,如今也融入了現(xiàn)代城市的建設之中。
大佛寺
新昌名跡寺,登覽景偏幽。僧向云根老,泉從石縫流。
——李白《石城寺》
天臺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臥赤城。欲尋華頂去,不憚惡溪名。歇馬憑云宿,揚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遙見石梁橫。
——孟浩然《尋天臺山》
大佛寺位于新昌縣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中,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大佛寺最早稱石城寺,后遭火焚,此后歷代都有修葺。寺中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經(jīng)樓、隱鶴樓等,此外還有歷代文人題刻等書法作品。
天臺山位于浙江天臺縣城北,是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天臺山主峰華頂山海拔1098米,由花崗巖構成,多懸?guī)r、峭壁、瀑布。
天臺山是“浙東唐詩之路”的主要目的地和精華段。據(jù)天臺籍文史學者安祖朝最新考證,曾有300多位唐代詩人寫下了1300多首贊頌天臺山的詩作,占到“唐詩之路”詩篇的80%。
天臺山是一個佛國。佛教在兩漢之交傳入中國,天臺山即是佛教傳入較早的地區(qū)之一,創(chuàng)立有中國佛教宗派——天臺宗,后傳至日本和韓國。天臺宗祖庭國清寺位于天臺山深處,是一座始建于隋代的寺廟,依據(jù)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智者大師親手所畫的樣式而建,打破了中原地區(qū)傳統(tǒng)的嚴謹對稱的建筑風格,殿堂順應地勢自然散落,有竹林小道相通,環(huán)境十分清幽。國清寺中還有隋塔、唐樟、宋藤等遺跡。
錢塘江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劉禹錫《雜曲歌辭浪淘沙》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它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也是浙江省省名的來源之一。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一大自然奇觀,唐詩中便有不少著名的詠潮詩。
雪竇寺
地高春色晚,天近日光多。流水隨寒玉,遙峰擁翠波。
——方干《游雪竇寺》
雪竇寺位于寧波市奉化區(qū)溪口鎮(zhèn)竇山腳下,肇始于晉朝,興起于大唐,寺內(nèi)有一尊巨大的露天彌勒佛像,是溪口風景區(qū)內(nèi)最顯眼的地標,人們相信“抱佛腳”可以帶來福氣。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山地和丘陵占到全省總面積的74.63%,耕地面積僅有208.17萬公頃,但當?shù)匾虻刂埔?,?jīng)濟水平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與此同時,浙江也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資源,率先開發(fā)了徐霞客游線、陸羽古道等線性文化遺產(chǎn),在線性文化遺產(chǎn)的開發(fā)利用方面遠遠走在了其他省份之前,“浙江唐詩之路”也是一個因此而受益的項目。
2018年1月,在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浙江省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當年6月出臺的《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中,“打造唐詩之路黃金旅游帶”作為浙江全域旅游推進工程重點內(nèi)容,被列為大花園建設的十大標志性工程之首。
近期又有團體推出一條“浙西唐詩之路”,位于富陽、桐廬、建德、淳安一帶, 沿富春江、新安江而行。
除了浙江,唐朝長安、洛陽之間,以及西北邊塞、四川蜀地等區(qū)域,也是詩人活動頻繁、佳作頻出之地,“唐詩之路”還有不少值得探索、挖掘的文化空間。
徒步唐詩之路
190公里長的“浙東唐詩之路”,部分段落可以徒步體驗,如棲霞坑古道。棲霞坑位于奉化溪口鎮(zhèn)境內(nèi),原是新昌、余姚通往奉化、寧海的“唐詩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棲霞坑古道的兩端分別是棲霞坑村和唐田村,現(xiàn)在這條古道是兩村村民彼此往來的主要道路,兩旁還保留有橋梁、宗祠、廟宇。
此外,已開發(fā)為成熟景區(qū)的天臺山、天姥山也非常值得體驗。
聆聽《唐詩之路》
浙江交響樂團從浙東唐詩之路獲得靈感,選取了17首古詩為基礎,歷時兩年創(chuàng)作出了大型詠誦交響套曲《唐詩之路》,由序曲《我欲因之夢吳越》,《何處青山是越中》《王謝風流滿晉書》《還思越水洗塵機》《笑問客從何處來》4個樂章,以及終曲《天姥連天向天橫》組成?,F(xiàn)場演出極具感染力,東方的古詩與西方的音樂形式相碰撞,同時融入吟唱、獨唱、合唱等表現(xiàn)形式,以及獨特的舞臺設計,聽眾如同與唐代詩人神交。目前專場音樂會在新昌、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演出。
古道美食
奉化水蜜桃
1996年,奉化被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nóng)村發(fā)展研究部等部門聯(lián)合命名為“中國水蜜桃之鄉(xiāng)”。據(jù)史料記載,奉化栽桃已有2000多年歷史,奉化水蜜桃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名優(yōu)桃之一,風味獨特、外觀艷麗,被稱為“瓊漿玉露,瑤池珍品”。
新昌小京生
新昌縣特產(chǎn),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據(jù)載這種花生是清朝末年從北京引進的,民國初期就馳名國內(nèi)外,當?shù)亓鱾髦@樣的順口溜:“常吃小京生,勝過滋補品;吃了小京生,天天不想葷?!?/p>
豆腐饅頭
其實就是豆腐包子,把豆腐弄碎,和上肉末、蔥末,放點辣椒面,包成包子,做成小籠包或生煎包,外形誘人,美味可口。
馬頭湯包
一種形似燈籠的餛飩,皮薄,味道鮮美。因為小販是用“行擔”挑著售賣,行擔形如一匹馬,所以稱“馬頭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