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眼中,石頭就是石頭:“它不說話、不唱歌、不生氣、不興奮、不做夢、不旅行、不期待未來、不掛念往事、不戀愛。它什么事也不做,只固執(zhí)地想當(dāng)個真正的石頭?!北娙说慕Y(jié)論是:“石頭真無聊。”可是呀,在漫畫家?guī)酌椎难壑?,石頭卻是這樣的:“石頭說自己的話,唱自己的歌;它生氣時只有自己知道,興奮時非常低調(diào),做夢時不讓你猜到;它用特殊的方式旅行,它當(dāng)然期待未來,它也緬懷往事,它談自己的戀愛,它做了許多奇特的妙事?!睅酌椎慕Y(jié)論是:“石頭固執(zhí)地只想當(dāng)個真正的石頭,石頭覺得自己好精彩?!?/p>
——尤金《菩薩的境界》,陽光出版社
相比之下,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迎合別人的期盼,都會“委曲求全”地在他人面前呈現(xiàn)出一個“面目全非”的自己,他肯定是不快樂的。他不懂得:真正的自己即便不完美,即便有著許多別人引以為憾的缺點,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畛鲞@份精彩,便能有個酣暢淋漓的快活人生。
當(dāng)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在回憶童年的時候,都會流露出戀戀不舍之情,可是童年真如我們記憶中那么甘之如飴嗎?也不見得。童年時的我們不也有當(dāng)時我們?nèi)虩o可忍的痛苦或者酸楚Ⅱ馬?比如看醫(yī)生,打針吃藥,心愛的玩具得不到,做了壞事被爸爸媽媽打屁股,想吃糖卻不被家長允許,不想吃飯了卻被勒令必須吃完碗里的米飯、一粒都不能浪費,放學(xué)后想和三五好友去建筑工地的沙堆里尋寶或打仗,卻無奈作業(yè)那么多……是童年真有那么完美,還是我們在夸大曾經(jīng)的“美好”來映襯當(dāng)下的“痛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等我們70歲的時候回頭看今天,會不會也像今天的我們看7歲的自己那樣,覺得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純真年代”?
——陳果《好的孤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說白了,我們逃避著不愿長大,我們刻意地拒絕“成熟”,本質(zhì)上還是源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這種觀念。其實,最好的永遠(yuǎn)都不是昨天,而是當(dāng)下。如果我們把每一個“今天”都活得精彩無比,那么,逝去的昨天又有什么好值得懷念的呢?
感動,仿佛瀑布向崖底匆匆奔涌,黃鐘大呂般響亮的腳步裹挾著勇猛的熱風(fēng),刮走了猶豫,給你力量去追逐成功;感動,如溪流在山谷蜿蜒,當(dāng)所有的人都像蝴蝶離你而去,它們淌過你心靈的索道,不改初哀;有的感動很華麗,那是用金子鍍亮了你的歲月;有的感動很平凡,那是生命暗淡時拂過內(nèi)心的一縷春風(fēng);生活中,有太多難以排解的無奈和缺憾,不要拒絕感動,不要辜負(fù)感動,相信沒有永遠(yuǎn)陰沉的天空。歷史在前進(jìn),但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重新開始。刪去缺乏感動的記憶,一生就變得高潮迭起,意蘊(yùn)無窮;春季播撒的不再是拌著淚水的谷種,秋天收割的也不再僅僅是夢中的風(fēng)景。
——白云《感動》
我們天天說“感動”,可感動到底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思索的人并不多。作者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為我們詳細(xì)地闡釋了感動的內(nèi)涵。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思路。
有一條大峽谷隔開了兩個小村子。村民們?yōu)榱朔奖愠鲂校趰{谷上建了一座索橋。索橋的兩側(cè)各拉一條繩索作為欄桿。村民們很快就習(xí)慣了這座橋,即使不扶著欄桿也能行走自如,小孩子們在橋上跑來跑去也毫無懼色。但有一天,橋兩側(cè)的欄桿不知怎么不見了。第二天,村民們來到橋頭,誰也不敢踏上索橋半步。欄桿存在的時候,大家走路并沒有扶著它,但是欄桿消失了,這座橋卻成了畏途。這很像我們和父母的關(guān)系,父母健在時,我們總是覺得,不依靠他們我們也能活得很好,可有一天他們真的離去了,我們才發(fā)現(xiàn)生活原來如此艱辛。
——李可心《懸索橋上的欄桿》
由一座橋、兩根欄桿,作者想到了生活中子女與父母的關(guān)系,這種思路與過渡非常巧妙和自然。我們寫作也應(yīng)該這樣,不要強(qiáng)行議論,不要僵硬抒情,由生活中的事物作為引子,效果會更好。
人若衣暖食飽則庸,往往不會有大作為;人若困苦憂傷境遇不好,反而更可能有所作為。因為衣食豐滿,愛情也滿足之后,就不會有敏銳的感觸,就遲鈍庸碌。生活貧乏、境遇不好才可創(chuàng)造出奇?zhèn)?、流傳后世的作品?/p>
黃山的松樹,生長在石隙山峰里,風(fēng)霜摧殘。因為境遇不好,本身才成為奇?zhèn)ブ撩赖乃蓸?。人家游黃山賞識了這松樹,若把它移植山下,加以肥養(yǎng)保護(hù),其踞曲臥仰的樹枝便漸漸伸直了,所有天然的美也就消失了,成為庸碌一般的松樹。所以,我們不要因境遇不好而傷心消極。人有一方面的缺陷,必有另一方面的成就。
——徐悲鴻《境遇與作為》
凡事都有對立面,只是看你選擇哪一面。假如你選擇一個處處順風(fēng)順?biāo)木秤?,那么你的好奇心、上進(jìn)心就有可能被消磨殆盡;假如你選擇一個困境,你有可能會被苦難嚇倒,也有可能披荊斬棘,踏出一條陽光大道。
一塊白綢布往你身上一罩,不見得是新洗的,往往是斑斑點點的如虎皮宣。隨后是一根布條在咽喉處一勒,當(dāng)然不會致命,不過箍得也就夠緊,如果是自己的頸子大概舍不得用那樣大的力。頭發(fā)是以剪為原則,但是附帶著生薅硬拔的卻也不免,最適當(dāng)?shù)目棺h是對著那面鏡子擰眉皺眼地做個鬼臉,而且希望他能看見。人的頭生在頸上,本來是可以相當(dāng)?shù)男D(zhuǎn)自如的,但是也有幾個角度是不大方便的,理發(fā)匠似乎不大顧慮到這一點,他總覺得你的腦袋的姿勢不對,把你的頭扳過來扭過去,以求適合他的刀剪。我疑心理發(fā)匠都是孔武有力的,不然腕臂間怎有那樣大的力氣?
——梁實秋《梁實秋散文集》,南京出版社
這段關(guān)于“理發(fā)”的描寫實在精彩,語言詼諧幽默,對人物的心理揣摩得也十分到位,讀完令人忍俊不禁——原來,生活中好玩的事兒這么多,只是,沒有幾個能像作者這般擁有一顆閑心來細(xì)細(xì)地觀察、琢磨這一切罷了。
春光在萬山懷抱里,更是泄露得很。那里的桃花還是開著,漫游的薄云從這峰飛過那峰,有時稍停一會兒,為的是擋住太陽,使地面的花草在它的陰下避避光焰的威嚇。巖下的陰處和山溪的旁邊長滿了薇蕨和其他鳳尾草。紅、黃、藍(lán)、紫的小草花點綴在綠茵上頭。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鶯,都鼓起它們的舌簧。輕風(fēng)把它們的聲音拼成一片,分送給山中各種有耳無耳的生物。桃花聽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幾點粉淚,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聽得大醉,也和著聲音的節(jié)拍一會倒,一會起,沒有鎮(zhèn)定的時候。
——許地山《春的林野》
春天,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到處一派生機(jī)。如何描繪這番絢爛的風(fēng)景,這段文字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fā):一是選擇有代表性的事物,比如桃花、薄云、云雀等這些典型的春天意象;二是采用多種修辭手法,尤其是擬人手法的運用,更容易把文字寫得靈動形象。
不過希望在人心中總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們又是兩個人。最后,我還要肯定一點——這看來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絕望”,現(xiàn)在也辦不到!戰(zhàn)艦跟那鯨魚沖撞的時間是在夜間十一點鐘左右。所以到太陽升起,我們還得游泳八個小時。我們替換著游,游八小時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當(dāng)平靜,我們還不至于過度疲勞。
有時,我的眼光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見,只有那由于我們游泳動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點閃光來。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點綴在鏡子般閃閃的水面上,就好像一塊塊青灰色的金屬片。
——【法】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
人生,就是不斷地和自己較勁,和自己能忍受的極限較勁。因為誰也不知道我們的潛力到底有多大,只有自己勇敢地去嘗試、去挑戰(zhàn),你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這么優(yōu)秀,這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