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文
呼和浩特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首府,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教、金融中心。境內(nèi)擁有遼闊的草原牧場,牛羊成群,肉類食材資源豐富。呼和浩特人的祖先大多數(shù)是回族牧民,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明了許多傳統(tǒng)美食,其中的羊雜碎制做方法獨特,香味濃郁,口感別具一格。
在呼和浩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當?shù)赜袀€大財主,一天從外地辦完事回來,發(fā)現(xiàn)有個乞丐在他家院外倚墻搭起個茅草棚,十分惱怒。他略一沉思,我何不羞辱他一番,使其離去。于是命伙計殺了一只羊,將羊蹄五臟拋出墻外,一下子砸塌了乞丐的茅草棚。乞丐好不容易從里面爬出來,抬頭一看,心中大喜,正愁沒吃的呢,想不到食從天降。立刻將羊蹄五臟拿到水坑邊,洗好切碎,投入鍋中加上水,引火燒柴,熬到肉香醉人時,盛了滿滿一大碗,美美地吃起來。財主嗅到香味,隔墻看了一眼,問:“你吃什么呢?”乞丐回答道:“吃全羊呢”。財主十分惱火:“胡說,全羊在我家鍋里煮著呢!”乞丐看了一眼財主,又說:“你吃的是外全羊,就那么一個味,我吃的是內(nèi)全羊,五臟五味俱全?!必斨骰氐轿堇铮嵝釀傞_鍋的羊肉味,又跑到院外嗅嗅墻外飄過來的味道,便朝伙計吼道:“再殺一只,把羊肚子里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洗凈剁碎,今天我要吃內(nèi)羊肉?!睆哪且院螅艉秃铺乇阌辛搜螂s碎這道美食。
呼和浩特的羊雜碎食材,包括羊肝、羊肺、羊腸、羊肚、羊心、羊骨、羊血等。當?shù)氐淖龇ù笥兄v究,備料時,從羊肺氣管處反復灌入清水,把肺內(nèi)污液沖洗干凈。再用刀在每片肺葉上橫、縱各劃一刀,擠出液水,洗凈下鍋煮一下,撈出切成4 cm長、2.5 cm寬的長方塊,用清水泡上;將羊大腸、羊肚加鹽反復揉搓,去除黏液及肚油雜質(zhì),用清水洗凈。把羊肚刮去白液。將羊腸切成2 cm長的段,羊肚切成3 cm長、2 cm寬的小塊;將羊心剖開,除盡血污;入鍋煮后撈出,切成小片;當然羊骨、羊血也要洗凈。烹飪制作時,將清水添入大鍋中,待水響邊時,放進羊雜塊、羊骨等,用大火燒開,舀出上面的浮沫。隨后加進生姜片、大蔥段、料酒、食用鹽等,轉(zhuǎn)入小火熬。熬的時間越長,湯汁越白、味道越濃。
呼和浩特的羊雜碎,分為好幾種口味。按口味分,有全雜的(五臟俱全)、純肚的(只有羊肚,不放其他內(nèi)臟);按地域分,有呼和浩特的、烏蘭花的(四子王旗)、巴盟的等。制作過程雖大同小異,但口感有所不同。
一碗上好的羊雜碎端上桌,熱氣騰騰。先觀其色,碗面上漂著一層紅油,紅油冒著氣泡。隨手加上一撮兒綠瑩瑩的鮮香菜段,紅里透綠。然后聞其味,上好的羊雜沒有異味,只有滿鼻的香氣。喝一口湯,從口腔到腹內(nèi)一下子便熱乎起來,香氣仿佛蔓延全身。按中醫(yī)的說法,這肥而不膩,多味合一,富有營養(yǎng)的羊雜碎,人吃了可補五臟,提神氣,開脾暖胃,強健筋骨。冬天吃暖心暖胃,夏天吃痛快淋漓,對人體大有益處。
在呼和浩特,與羊雜碎相伴的是另一個特色小吃焙子,就好像喝咖啡必須放伴侶一樣,吃羊雜碎最好配上焙子。焙子是一種特制的燒餅,用發(fā)酵好的面先做成餅狀,在平鍋上加熱定型,然后放進立爐里烘烤,熟了即成焙子,這種面食類似新疆馕的做法。焙子按形狀分有三角焙子、牛舌焙子、圓焙子;按口味分有糖焙子(圓的)、咸焙子(三角形或牛舌形)、還有白焙子(不加味料、圓形)等。當?shù)氐暮芏嗳耍匝螂s碎時都喜歡就著焙子一起吃。吃時將焙子掰成小塊放進碗里,就著碗里的油辣湯和羊雜碎一起吃,這種吃法有點像陜西的羊肉泡饃。也有一些呼和浩特人,喜歡就燒麥或加入煮好的面條一起吃,味道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