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錦繡
無論是情侶還是夫妻,在關系的最初,人們總是會想做彼此的“天使”,但是再甜蜜的愛人也會出現(xiàn)意見不一致、觀念有沖突的時刻,在那時,吵架幾乎是所有關系中所必然經(jīng)歷的環(huán)節(jié)。
有哪些吵架時的表現(xiàn)會讓天使折翼,而又有哪些吵架方式能讓情侶們“越吵越甜”呢?
“我本來不想這樣,都是因為×××我才會這么做”“這怎么能怪我呢?”“接下來要是這樣做肯定不行?。 薄医杩?、逃避責任、否定解決方案,這些表現(xiàn)被心理學家認為是防御性的應對。對方如果這樣做,自己就會覺得他不負責任、把鍋都甩給了自己,讓人生氣。
“我覺得這樣不行”“你這樣是不好的”……直接明確地表達出對對方特定行為的不贊同或不喜歡,甚至能聽出煩躁、敵對,這就是人們在說“吵架”時最常想起的模式了,被心理學家稱為沖突投入。這是一種直接而激烈的吵架方法,事后回想起來可能也會覺得傷人,但這還并不是最討人厭的做法。
最令人討厭的可能是固執(zhí)了。固執(zhí)的人可能會用強硬的命令來逼迫對方同意自己的看法和解決方式,如果暫時沒有成功就會開始無休止地抱怨。固執(zhí)的人也可能會直接用沉默、冷戰(zhàn)這樣的退縮方式來試圖退出爭吵,但這往往是無效的:如果無論女朋友怎么吵鬧,男朋友都無動于衷、沉默不語的話,有可能激起女朋友更大的怒火。
主動承擔責任,向對方妥協(xié),澄清理由,反思自己,并提出可操作的解決辦法,這些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才是解決爭吵最理性的辦法。即便暫時解決不了問題,先平復情緒也是好的,有的人會主動口頭表達妥協(xié),在吵架時擅長幽默,用積極的言語來讓對方吵不下去,甚至忍不住笑起來;或者直接用暖暖的笑容、大大的擁抱這些積極的非言語行為,包裹住對方所有的小情緒。
然而,連心理學家也沒有預料到的是,大家所認為的“消極”的吵架方法并不都會帶來消極影響。心理學家早就認真研究過,在吵架時,怎樣的行為才能讓伴侶感到滿意和幸福,并一直讓他們的愛情保鮮。
跟我們的常識相符的部分是:防御性的應對、固執(zhí)和退縮(尤其是丈夫表現(xiàn)出的),對兩人的關系最有害。這些行為出現(xiàn)得越多,兩人可能都會越不開心;沖突投入越多,剛吵完時,兩個人也會越不滿意。
令人驚訝的是:長期看來,沖突投入越多,兩人的滿意度反而會提升。那些直接說出的不同意、不滿意,雖然在當下化為刀子,戳向兩個人的心窩,但相比較于冷戰(zhàn)、長期壓抑最終爆發(fā),這樣直接表達的方式更有效。
但這也并不是說,吵架時就能毫無顧忌地謾罵。沖突中,人們表達的是對特定行為的不滿,應當說“你這樣做真過分”,而不是“你這個人真過分”。表達的不滿是針對行為的,而不是針對人的。
很多人在爭吵時意識不到這兩者的區(qū)別,而把一個人一次表現(xiàn)出的不好的行為,過分概括化到了“他是個不好的人”,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
即便我們追求理性中立客觀,但依然會抱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容易根據(jù)自己做的某件事或某幾件事的結果,來評價我們整個人,評價自己作為人的價值,這樣容易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以及焦慮和抑郁情緒的產生。而當這種不合理信念指向他人時,別人稍有差錯就認為他很壞,一無是處,這就會導致一味地責備他人,產生敵意和憤怒。
意識到自己心中的不合理信念之后,我們才能改變它。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技術,叫做外化問題,是指在咨詢與治療時,將人與問題分開。
人一旦被貼上了負面的標簽,面對問題的意愿與能力就會減弱。吵架中,如果女朋友指責男朋友“你就是個令人失望的人”,這個標簽很可能讓男朋友覺得“既然我已經(jīng)是這樣的人了,那我再做出一些令人失望的行為也沒關系”。也就是說,爭吵的雙方需要意識到:吵架時,對立的是我們VS問題,而不是我VS你。
我們可以說行為不對、說有問題出現(xiàn)了,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但盡量不要說你這個人不好、你這個人有問題。
總之,吵架并不一定總是有害的,學會“科學吵架”,愛人們也能越吵越甜,越愛越深。
(苦樂年華摘自《中國青年報》2019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