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姜東輝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4)
大量流行病學及臨床資料顯示〔1〕,高血壓可顯著增加老年群體發(fā)生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腎衰竭等疾病的風險,是老年群體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但長期使用降壓藥物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降低患者生存質量〔2,3〕。因此,提高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重視、尋求有效的治療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報道,長期堅持運動鍛煉的人群高血壓發(fā)病率顯著低于缺乏運動鍛煉的人群〔4〕。有氧運動屬于體育運動的一種,旨在提高人體耐力素質,增強心肺功能〔5〕。本研究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的同時,為其制定有氧運動鍛煉計劃,觀察上述治療方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狀況和生存質量及脂糖代謝的影響。
1.1臨床資料 選取貴陽市南明區(qū)人民醫(yī)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6〕:(1)符合衛(wèi)生部頒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2)病情穩(wěn)定,收縮壓(SBP)140~179 mmHg,舒張壓(DBP)90~109 mmHg;(3)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2)繼發(fā)性、急進性、重癥高血壓;(3)合并肌肉關節(jié)病變不能運動者;(4)意識不清晰者;(5)近半年內有嚴重外傷和手術史者。根據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6)和研究組(n=46)。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60~75歲,平均(68.36±3.27)歲;病程7個月至15年,平均(9.36±2.15)年;高血壓分級:Ⅰ級25例,Ⅱ級21例。研究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61~75歲,平均(69.03±3.16)歲;病程5個月至14年,平均(9.75±3.25)年;高血壓分級Ⅰ級22例,Ⅱ級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貴陽市南明區(qū)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降壓藥物治療,同時引導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煙、低脂低鹽飲食、戒酒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增加有氧運動鍛煉,主要采用快走、慢跑等運動方式,且選擇在含氧密度高的環(huán)境中(如含負離子高的森林公園)。運動時間第1周為30 min/次,第2周開始運動時間每次增加10 min,上限為60 min/次,4次/w,為期10 w。運動強度根據儲備心率制定,采用GE馬奎特CASE心電運動試驗系統(tǒng)檢測患者的最大心率及靜息心率,(最大心率-靜息心率)×強度%+靜息心率即為儲備心率。第1周給予儲備心率60%的運動強度,從第2周起視患者運動能力及機體反應增加運動量,每次增加5%,最多不超過80%。運動干預期間不改變患者原有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對兩組患者服用的降壓藥物不做其他硬性要求,維持原有的服藥習慣。
1.3觀察指標與方法
1.3.1焦慮狀況評價 于治療前、治療10 w后(治療后)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兩組焦慮狀況。每位患者根據自己近1 w內的心理狀況進行答題,每題按焦慮嚴重程度分為4個等級,由輕到重對應為1分、2分、3分、4分,每題得分累計相加為總分,標準分(取整)=總分×1.25。SAS標準分數越高,焦慮狀況越嚴重。
1.3.2生存質量評價 于治療前、后采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MOS-SF36)評價生存質量。該量表共有8個維度,包括軀體功能(PF)、軀體角色(RP)、社會功能(SF)、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情感角色(RE)及心理健康(MH),共36個條目,所有條目中均有4~6個備選答案,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正向或反向賦分,從而得出總分。每個項目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高。
1.3.3血脂、血糖、血壓 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70℃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羅氏Modula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ISI)=ln〔1/(FINS×FPG)〕。于鍛煉前、后由專人使用同一血壓計檢測患者右上肢血壓,連續(xù)測血壓5 d,取平均值。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焦慮狀況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SAS評分〔(52.39±5.43)分〕與對照組〔(52.01±5.02)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49,P=0.728);研究組治療后SAS評分〔(41.37±6.0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0.18±4.9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668,P=0.000)。
2.2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比較 兩組治療前PF、RP、BP、GH、VT、SF、RE及MH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PF、RP、GH、VT、RE、MH較治療前均明顯升高(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GH、VT、RE、MH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治療后BP、S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C、TG、LDL-C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HDL-C明顯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見表2。
2.4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壓比較 兩組治療前FINS、ISI、FPG、SBP、DB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FINS、FPG、SBP、DBP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ISI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比較分,n=46)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下表同
表2 兩組治療后血脂、血糖、血壓比較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脂、高蛋白、高糖食品種類更加豐富,再加上現代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人們體力活動亦大大減少,使得高血壓發(fā)病率逐年增加〔7〕。老年高血壓患者耐受力較差,不能進行長期大量的運動鍛煉;同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使血壓進一步升高〔8〕。因此,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防治尤為重要。有氧運動可增加能量消耗,并對脂肪代謝有明顯影響〔9〕。
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高血壓患者堅持有氧運動可有效降低患者焦慮狀況,提高其生活積極性。這主要是因為運動鍛煉可使患者在運動中獲取成功及舒適的體驗,促使情緒向良性發(fā)展,繼而改善焦慮心理〔10〕。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可顯著提高生存質量。PF、RP評分易受疾病本身影響,因此治療后評分變化不明顯,而GH、VT、RE、MH評分作為生存質量的主觀指標,往往與個體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息息相關〔11,12〕?;颊呓涍^有氧運動訓練,可擺脫對生活的不適及厭倦的心理負擔,顯著提高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主觀感受,從而提高生存質量〔13〕。本研究結果也表明,有氧運動后,高血壓患者血脂可得到較好的控制。這主要是因為有氧運動可顯著增加肌肉組織攝取和氧化非酯化脂肪酸的能力,增強肌肉中脂蛋白酶的活性,從而使HDL-C水平上升、TC、TG水平顯著下降,降脂效果明顯〔4,14〕。ISI常用于描述胰島素抵抗程度,ISI越低,單位胰島素效果越差,分解糖類程度越低,越容易導致高血糖。研究組ISI高于對照組,表明老年高血壓患者堅持有氧運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血糖水平,這與葛萬剛等〔15〕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考慮為以下幾點:(1)有氧運動屬于全身肌肉參加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運動訓練可以減弱交感神經的驅動作用,增加迷走神經張力,繼而降低血壓。(2)經常進行有氧運動的患者,其靜息心率減慢,血漿中兒茶酚胺水平隨之降低,前列腺素E水平增強,繼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血管擴張,血管收縮應力降低,從而達到降壓的效果。(3)有氧運動可提高患者對糖的利用率,轉化為人體所需能量,同時增強FINS對糖的攝取,降低血糖水平。
綜上所述,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狀況,提高其生存質量,同時具有降低血壓、血脂、血糖水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