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英美
【摘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關乎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清產核資是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摸清家底,明確權屬,管好用好集體資產,構建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加快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管平臺。
【關鍵詞】? ?清產核資;集體資產;監(jiān)管平臺
【中圖分類號】? F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6-0080-02
清產核資是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摸清家底,明確權屬,管好用好集體資產,構建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具體來講主要就是要查清資產,清查核實集體“三資”。以會計核算資料為基礎,先賬內、后賬外逐項進行清查核實,全面清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摸清集體“三資”的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等情況,進行賬實、賬證、賬賬核對,確定盤盈、盤虧情況。清理集體賬內賬外資產、清理債權債務、清理各類經濟合同、建立健全資產管理臺賬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快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管平臺。
一、清查賬內資產主要內容要求
(一)貨幣資金。要核對賬面余額與庫存現金是否相符,對清查單位的每個銀行存款賬戶余額與開戶銀行的實際余額都要核對,并附加清產核資時點的銀行對賬單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對有價證券要核查賬面數和實有數是否相符。
(二)應收及預付款。應收及預付款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清查單位要與對方單位核對雙方記賬金額是否一致,并取得對方單位的函證,對有爭議的債權要認真清理、查證、核實;對呆賬死賬情況要說明原因。
(三)存貨。是指村辦企業(yè)生產經營所需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物、庫存產品、委托加工的物資(產品)等。對所有存貨要實地盤點,確定估值(金額);對清查出的積壓、已毀損或需報廢的存貨,要查明原因,如實登記。
(四)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和工具器具等。對固定資產要查清固定資產原值、凈值、折舊額,確定估值(金額)。對清查出的各項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要查明原因,如實注明。
(五)短期投資及長期投資。按照投資項目清查。要與被投資方進行核對,查明投出金額和被投資方的賬面數是否相符。
(六)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包括在建的、已完工驗收但未交付使用的以及已投入使用未調入固定資產賬的工程項目。對于已投入使用而未轉賬的項目要說明原因,未完工的項目按實際工程進度計算價值(金額)。
(七)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包括各種專利權、商標權、商譽、土地使用權等,應清查形成時間、入賬成本和攤銷凈值,在此基礎上確定估值(金額)。
(八)負債。包括各類借款、應付及預收款、應交稅金及其他應交款等,要逐筆逐項進行核查,確定負債總額(金額)。
(九)所有者權益。包括資本、公積公益金、未分配收益。資本主要核查被投資單位投資額,落實雙方共同確認的書面材料。公積公益金主要核查收到贈與資產、企業(yè)所得稅返還及土地征占款等其他計入公積公益金的項目以及按規(guī)定從收益中提取的公積公益金。未分配收益主要核查村集體形成的凈收益。
二、清查賬外資產主要內容要求
(一)清查耕(林)地資源類資產。已確權頒證的家庭承包耕(林)地,不進行資產估值,重點清查核實數量并完善土地承包臺賬。實行對外承包、租賃經營的,還應詳細登記承包、租賃單位(人員)名稱,承包、租賃期限,承包費或租賃金及收繳情況等。
(二)清查非耕(林)地資源類資產。沒有確權頒證承包到戶或者不宜確地到戶的耕地和非耕地(含道路、公益性用地等),在清查面積的基礎上,需確認價值的,可參考當地土地征收補償標準進行估值。
(三)清查地上附著物類資產。包括水利設施(機電井、揚水站等)、護林防火設施、林木等,可以按照當地土地征用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標準進行估。
三、重點關注集體經濟組織所屬企業(yè)
集體經濟組織所屬企業(yè)包括全資持有、直接或間接擁有半數以上表決權等能夠控制的被投資企業(yè),其資產要進行清產核資,并登記入賬。
(一)集體經濟組織全資持有的被投資企業(yè)。對集體經濟組織全資持有的被投資企業(yè),要將其清產核資后生成的資產負債表,與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負債表相關科目進行合并,同時集體經濟組織與被投資企業(yè)之間的債權和債務項目要相互抵消;并調減集體經濟組織的長期投資和被投資企業(yè)的所有者權益,差額計入公積公益金。
(二)集體經濟組織直接或間接擁有半數以上表決權等能夠控制的被投資企業(yè)。對集體經濟組織直接或間接擁有半數以上表決權等能夠控制的被投資企業(yè),在清產核資后,將所有者權益按投資比例對應調整集體經濟組織的長期投資,差額計入公積公益金。
四、解決突出賬務處理問題
(一)公款私存、白條入賬、侵占挪用集體資金問題。
(二)村級財務管理不民主、不公開、超范圍開支問題。
(三)村級組織私設“小金庫”和“賬外賬”等問題。
(四)關于資產存量核實問題。對于發(fā)生變動或者資產賬面值價值與現實差距較大,確實需要進行重估的,可以聘請有資質的機構進行評估。
(五)對于在建工程,凡是工程已竣工、已結賬但尚未轉為固定資產的,應抓緊結轉。對于已竣工交付使用而施工單位久拖不結賬的,可以先估算入賬,以后再結算找補。
(六)虛掛應收款問題。由于結算單據不齊全,無法計入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暫時掛賬應收款,需要調整到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按實際情況反映資產的狀況。
(七)虛掛應付款問題。村級涉及拆遷補助、占地補償等屬于村集體收益的,暫時掛賬應付款,需要調整到公積公益金。
(八)應收款、應付款核銷問題。村級遺留的債權大部分是原來農戶所欠的“三提五統”和農業(yè)稅附加款,村集體很難收回,種種原因導致村集體不能償還債務。對于長時間掛賬的應收款、應付款要走核銷程序,清理債權債務。
(九)固定資產、庫存物資清理問題。新購入資產不入賬,丟失、損壞、報廢資產、隨意處置集體資產不銷賬,形成集體資產賬實不符,核算失實。對于盤虧、報廢的固定資產、庫存物資,要走資產核銷程序,清理固定資產、庫存物資。
五、賬目調整與整改措施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根據《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根據清產核資結果及時調整賬目,確保賬實相符。
(一)存貨、農業(yè)資產、固定資產的盤盈或盤虧,在建工程的報廢或毀損等。對存貨、農業(yè)資產、固定資產的盤盈或盤虧,在建工程的報廢或毀損等,必須査明原因,落實責任,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報鄉(xiāng)鎮(zhèn)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后,按照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盤盈計入其他收入,盤虧計入其他支出;數額較大的,可作為增減公積公益金處理。
(二)沒有納入賬內核算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農業(yè)資產等,包括政府撥款、稅費減免等形成的資產,社會團體、個人捐贈的資產等。對清產核資前沒有納入賬內核算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農業(yè)資產等,包括政府撥款、稅費減免等形成的資產,社會團體、個人捐贈的資產等,有原始憑證的,按記載價值入賬;無法取得原始憑證的,通過資產估價確認價值入賬,作為增加公積公益金處理。
(三)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對外投資,預期不能帶來收益的無形資產。對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對外投資,預期不能帶來收益的無形資產,確實無法支付的債務等核銷,必須進行嚴格的審核,查明原因,落實責任,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報鄉(xiāng)鎮(zhèn)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后,按照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債權核銷計入其他支出,債務核銷計入其他收入,投資凈損失計入投資收益。
(四)健全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設中,實行代管資金,突出抓好財務開支申報審批、審計制度,堵塞漏洞,拒絕不合理開支,做到“八個不付款”,即沒有單據不付款、未經主管領導審批不付款、超越權限不付款、開支不當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齊全不付款、數量、金額不清不付款、單據涂改不付款。
(五)清產核資工作要按照清查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審核備案、匯總上報、納入平臺管理等操作程序進行。清產核資目的不只是摸清集體“家底”,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好發(fā)現的問題,夯實集體經濟發(fā)展基礎;有助于解決農村記賬混亂、會計核算不規(guī)范的問題,有助于加快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督管理平合建設,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信息化。
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和意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在堅持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以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以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為核心,推進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以清產核資、資產量化、 成員界定、 股權設置、 股權管理、收益分配為主要內容,把農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資產(主要是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人,符合身份的成員當股東,村民變股民,對村集體資產共同管理、監(jiān)督、分配收益的一項制度創(chuàng)新。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關乎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一)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防止集體資產流失。長期以來,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體缺位,集體資產、資源和資金監(jiān)管制度不完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財產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摸清集體資產家底,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制,堵上集體資產流失漏洞。
(二)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落實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隨著“四化同步”推進和農業(yè)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收益越來越高,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fā)展成果的期盼愈加強烈。
(三)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加快集體經濟發(fā)展。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要任務就是農村集體產權完整的權能,建立產權交易平臺,讓集體資產能交易、能投資、能增值,實現集體經濟壯大發(fā)展。
(四)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健全鄉(xiāng)村治理體系。實施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要任務是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賦予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主體地位,使農村集體發(fā)展有組織、有載體,健全鄉(xiāng)村治理體系。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有利于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有利于維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