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讓更多教師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以期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小學語文具有綜合性、工具性及人文性特征,具有奠基作用及多重育人功能。其中,識字與閱讀是語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兩部分內(nèi)容,二者具有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诖耍P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立足于小學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展開對促進二者結(jié)合策略的淺要探究,以期為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閱讀教學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不僅應重視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應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為了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其更好地走進傳統(tǒng)文化、汲取民族智慧,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促進識字與閱讀教學的統(tǒng)一,發(fā)揮二者相互促進的作用——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形成閱讀積極性,在不斷地閱讀中進行漢字積累。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其建立的“漢字庫”,具有自主閱讀能力,讓語文學習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
一、小學語文授課中識字與閱讀教學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還存在這樣的問題:第一,很多教師依然采取定式講授、讓學生機械記憶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第二,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重視不足,更沒有意識到識字與閱讀教學應形成相互促進的作用;第三,未將識字、閱讀教學與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相結(jié)合,導致教學效果欠佳;第四,未認識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在教學中采用一概而論的教育方式。
二、展開識字與閱讀教學關系探究的必要性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作為重要的母語學科,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并具有綜合性、工具性、思想相與人文性,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此其中,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識字能力,學生才能進行順暢、自如的閱讀;而閱讀的不斷深入對促進學生語感發(fā)展、識字能力提高又具有反作用。可以說識字與閱讀具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也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為此,展開對小學語文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探討,以二者融合的視角進行創(chuàng)新施教,不僅將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更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實現(xiàn)識字和閱讀教學相促進的有效策略
(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識字興趣
小學低段是識字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施教的方式,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例如,在部編《比尾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構建森林王國動物大集會的情景作為激趣,吸引學生的課堂關注力。進而以獅子大王要招聘小裁判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拼音拼讀進行閱讀,進而使學生認識新生字?;蛘咭虢恿τ螒?,進行“火車讀書”的閱讀游戲。接著出示故事圖片,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師生一同在閱讀中尋找“小動物比尾巴的最終結(jié)果”,以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使其邊閱讀邊做記號,進而讓學生認知到識字的重要性,促進學生識字積累,并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進行對漢字、詞組的準確理解。
(二)重視閱讀與識字相結(jié)合
為了發(fā)揮識字與閱讀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應讓閱讀與識字教學相結(jié)合。例如,在部編三年級上《大青樹下的小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表演性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邊閱讀、邊開展想象,接著可挑取文本中的新生字詞,結(jié)合在本文中的運用,融入字理教學法,進行識字學習;在部編四年級《蟋蟀的住宅》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作者如何進行寫作布局、從哪幾方面展開描述蟋蟀“豪宅”的,在師生的共同分析中進行生字教學,在促進閱讀與識字教學相結(jié)合的同時,讓學生更具識字與閱讀學習的參與感;在部編五年級上《父愛之舟》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冤、棧、千變?nèi)f化、紙屑”等生字和新詞,教師可以引入“翻轉(zhuǎn)課堂”,使學生在課下自主預習,在課堂中集中進行生字教學,學生因已對文本有了初步的學習印象,這也便于識字教學更高效的展開。
(三)促進學生展開課外閱讀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閱讀有助于促進學生識得更多的漢字,在開闊學生知識視野的過程中,使其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為此,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標的要求,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進行閱讀分層。例如,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除了應讓學生具有默讀、理解本文內(nèi)容的能力,使其進行識字學習,還可使有興趣的學生去閱讀《故鄉(xiāng)》;在《鳥的天堂》學習后,讓喜愛本文的學生去閱讀《巴金散文》等。以分層展開課外閱讀的方式,讓識字變得輕松而有效。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構建高效課堂,并非一蹴而就的。作為語文教師,既應具有創(chuàng)新教學的意識,能夠掌握多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其喜愛識字、善于閱讀,更應重視對學生的學習引導,發(fā)揮其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其掌握良好的識字、閱讀方法,從而構建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形成學習積累。以正確認識識字與閱讀教學的關系,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提質(zhì)增效。
參考文獻
[1]陸國勝.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探究[J].名師在線,2019,(8):14.
[2]李敏麗.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J].學周刊,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