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妍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410000)
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即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統(tǒng)治時期,通常被定義為1851至1901年,被認為是英國工業(yè)革命和大英帝國的頂峰時期。維多利亞時代可以劃分為早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
女王統(tǒng)治英國的早期,一般是指從女王登基直到1851年世博會期間,該時間段,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國家的穩(wěn)定,以及自由主義的影響,保證了國家經(jīng)濟的自由發(fā)展,并且工業(yè)革命的高速發(fā)展,給國家?guī)砹司薮蟮倪M步。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社會問題和精神危機——社會主義運動,工人為了爭取自身的足夠權利而開展斗爭。廣大婦女也投身至婦女解放運動之中,下層勞動女性為了自己的“面包”,中產(chǎn)階級女性則是為了自己和男性平等的參政權利。參政運動成為了這一時期婦女解放運動的主流,帶動了女性的勞動斗爭意識和平等意識的增長。
維多利亞時代中期,即世博會結束后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之間,物質(zhì)條件的提高,政治上各項新興的改革措施,廣大中下階層的人民的生活條件也在改革中得到了改善,使得社會矛盾逐漸變得緩和。然而就在社會安定的維多利亞時代中期,廣大女性爭取權利的斗爭也并未停止。女性爭取參政權的運動進入了第二階段,采用了情愿、上街宣傳講演、組織社會團體等行為以擴大女權運動的影響。以此來給議會施加壓力。1866年,女性通過女權運動的支持者,議員約翰·穆勒向議會遞交了參政請愿書。這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婦女向議會提請參政的第一次實際行動。可惜的是,雖然廣大女權主義者加大了宣傳力度,女權運動的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但是廣大女性的參政提案仍然不斷被否決。
在中期改革的基礎之上,維多利亞時代后期以實現(xiàn)政治現(xiàn)代化為目標,在維多利亞女王統(tǒng)治的最后30年,改造舊的國家機器,減輕議會負擔,擴大內(nèi)閣權利,英國政府逐步向現(xiàn)代化轉(zhuǎn)變。然而英國在工業(yè)領域的地位開始逐漸下降,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后,一些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及時抓住機會,它們的發(fā)展速度明顯高于老牌的英國。在這個階段,女性爭取參政權的斗爭已經(jīng)初見成效,已婚婦女獲得在地方上的選舉權。雖然直至維多利亞時期結束,女性參加議會的要求也沒有被議會通過,但維多利亞時期的中下層女性,經(jīng)由參政運動的帶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獲得了學習的機會,甚至帶動了部分上層貴族女性參加爭取女性權利的運動。
簡而言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裙裝的演變,是了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但服裝風格仍然基本遵循了維多利亞時代唯美、高貴、雅致的主旋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裙裝,從新古典主義發(fā)展而來,保持著內(nèi)衣、襯裙和裙身這三個基本組成部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裙裝經(jīng)歷了浪漫主義時期、新洛可可時期、巴斯爾時期、“S”時期和霍布爾裙時期五個發(fā)展階段。
“浪漫主義時期”處于1790年工業(yè)革命開始之前,當時的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無論處于哪一社會階層,對于女性的美的定義都是一致的。纖弱、婀娜、弱不禁風,好似久病初愈的女性美的形態(tài),是當時全社會共同的審美傾向。如此一來,當時的女性裙裝也用以營造這種充滿幻想色彩的典雅氣氛。
當時的審美普遍認為,女人身材嬌小,尤其是腰越細小,人越美。對細腰的審美執(zhí)念之深可以與我國傳統(tǒng)女性文化中對于“裹小腳”的褒贊媲美。浪漫主義時期女性的裙裝,內(nèi)衣——緊身胸衣(corset)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女性會在穿上外服之前先穿上束縛腰身的緊身胸衣,胸衣夾層中縫嵌了由上至下呈放射狀的鯨須,背后有交叉狀的綁帶用來控制松緊。由此達到束縛腰身的目的。除卻緊身胸衣,裙身也為了襯托纖細的腰線而做了相應改動。裙身的整體造型,由古典時期的自然垂墜,開始向“X”形造型轉(zhuǎn)變(如圖1所示)。裙身肩部開始極度擴張、腰部剪裁極度貼身變細,裙擺變大——從而可以容納下更多的襯裙。襯裙數(shù)量也變得更多了,甚至增加到了5、6條,以至于裙擺呈現(xiàn)吊鐘狀。裙子表面的裝飾越來越多,裙長垂到了地面。對于富庶人家的女性來說,她們可以享受私人裁縫的服務,為自己定制全套貼身合適的裙裝,尤其是精心為她們定制的緊身胸衣,由于女性對細腰的極致追求,往往最后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內(nèi)臟移位。沉重襯裙,裙擺上累贅的裝飾,無怪當時的貴族女性可以毫不費力地做出弱風扶柳的嬌態(tài)。而對于當時的中下層平民來說,尤其是貧民家庭的女人,花不起請裁縫的錢,他們只能穿著家里不甚合體的舊衣服和襯裙,因而少受了那些貴族女性的累贅之苦,不知該說是不幸還是萬幸。
圖1 古典時期與浪漫主義時期的女裙款式變化
短暫的浪漫主義時期過后,女裙的新洛可可時期接踵而至。因18世紀的西歐藝術、文學以及文化運動的傳播,同時工業(yè)革命的興起給女性帶來了學習和自我解放的意識浪潮,有關于女性美的定義逐漸從幻想中蛻變,趨于理性。這一時期,理想的女子形象是纖柔并帶點傷感,小巧玲瓏,文雅白皙的“洋娃娃”形象。這使得女性裝扮再次回到了洛可可趣味,“新洛可可時期”因此成名。又因女性裙裝大量使用裙撐克里諾林(Crinoline),又稱為克里諾林時期。
這個時期的女裙各個組成部分也順勢發(fā)生了變化。緊身胸衣的造型變得更加精美,形狀趨于科學,以達到更好的束腰但不傷害身體的目的。同時因為裙子體積變大,里面襯裙數(shù)量的增加,女性開始在襯裙之下使用裙撐。裙撐不僅使用更輕便,也使得女性的腰部更為苗條。于是裙撐慢慢的開始廣泛普及,并且出現(xiàn)了明顯的款式變化。由最初的鳥籠形,慢慢演變成后斜金字塔型。而最大的變化莫過于浪漫主義時期的夸張裙裝特點消失了,譬如袖根極度膨脹的袖子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名為帕哥達(Pagoda Sleeve)的一種寶塔形袖子。同時由于女性平權意識的提高,甚至出現(xiàn)了仿男式的與裙子配套的前開式上衣。上衣有緊身上衣夾克(Jacket bodice),巴斯克衫(Basques)和丘尼克(Tunic)等。
巴斯爾時期,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圍繞著巴斯爾裙撐的裙裝設計。在1870年代,巴斯爾式的幾乎取代了之前的裙裝款式,特指擁有突出裙墊的裙子。巴斯爾的流行來自非洲霍丹督族(Hottentot)的女性巨臀的影響。它擁有前凸后翹的特點,后端具有托聚著的皺褶,使得背部和臀部曲線呈現(xiàn)出精巧的直角。巴斯爾裙子使用蕾絲飛邊、荷葉褶、流蘇等對裙子袖口、裙擺、裙側接縫等部位進行繁華的裝飾,同時裙擺和裙身昌使用不同色的面料拼接、組合。
與巴斯爾裙同樣流行的是男式的時代裝,在1880年左右英國設計師C·P·萊多芳(Charles Poyneter Redfem)開始制作“男士女服”泰拉多套裝(tai lored suit),是一種女式西服套裝。女式裙裝出現(xiàn)了向男裝靠攏的一類派系,深色或白色為主,面料厚重,并且使用的是曾被認為是男性標志的直排扣設計。
隨著工業(yè)革命掀起的浪潮進一步深化和新藝術運動的興起,出現(xiàn)了從古典樣式向現(xiàn)代樣式過度的轉(zhuǎn)換時期,該時間段,英國女性的服裝流行受到了法國服裝模板的影響,逐漸顯露了現(xiàn)代化的端倪?!癝”是指帶女性的側面輪廓,這一時段的裙裝開始去掉累贅的裝飾,裙裝以注重剪裁的多片裙——哥阿裙(Gore Skirt)為主,哥阿裙是一種喇叭狀剪裁的多片裙。它替代了以疊加裙擺為重的大蛋糕裙,它相比起古典式的裙裝更加簡潔,但其需要的工時以及成本大大減少,并且可以進行標準化的量產(chǎn),穿著更為方便,同時仍然突出了女性姣好的身體曲線。很快得到了第一批中層女性的歡迎,從而逐漸流行開來。裙撐也因此消失在女性的裙擺之下。同時工廠也開始標準化量產(chǎn)內(nèi)穿的女性胸衣,為了大規(guī)模普及量產(chǎn)化的胸衣產(chǎn)品,這些量產(chǎn)產(chǎn)品采用彈力面料拼接,從而盡力達到貼體的效果。
經(jīng)由歐洲現(xiàn)代主義藝術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已經(jīng)出現(xiàn)現(xiàn)代端倪的女性裙裝形成了現(xiàn)代服裝的雛形。同時由于外部文化的大量融入,維多利亞后期的女性被阿拉伯女子的裝扮所吸引,紛紛開始效仿。在此這樣的情況之下,霍布爾裙(Hobble skir t,如圖2所示)的流行,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舨紶柸挂猿尸F(xiàn)健康自然的女性體態(tài)為旨,首先摒棄了緊身胸衣的存在,運用面料的柔軟垂墜效果和簡潔的服裝裝飾(寬松的皺褶、松緊適中的腰帶等)為新時代端口上的女性身體解放打造了完美的“戰(zhàn)衣”。并且為了使裙裝在寬松舒適的同時又不像阿拉伯大袍一般遮蓋住女性的性感婀娜,霍布爾裙往往會在膝下收緊的女裙底擺上開褉,不僅方便步行,同時可以展現(xiàn)女性的修長小腿以及纖纖細足,不得不說是一舉兩得的設計?;舨紶柵拐嬲夥帕司S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的軀體,使得她們從被束縛,被拖拽的古典式裙裝中脫離出來,為20世紀現(xiàn)代女裝的造型基調(diào)做出了鋪墊。
圖2 霍布爾裙(Hobble skirt)
維多利亞時代有些類似中國的唐代,是英國鞏固自我地位而又開拓文明疆土的盛世。在這一時代初期,英國人推崇道德修養(yǎng),對品味和階級極端看重,這樣的文化環(huán)境影響著英國社會中各階層的女性。
最初對于女性美的定義是保守、嬌柔,同時是經(jīng)過精雕細琢的,并且對束腰有一種近乎病態(tài)的熱衷,有的人甚至不惜掏出兩根肋骨以達到完美的腰臀比。這是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女性展示性感的一種扭曲的方式。這時期的女式裙裝將人裝飾得猶如推車上點綴著各式裝飾的奶油蛋糕,給女性帶來是活動不便、身材變形等弊端。當時的女性的社會地位正有如擺設一般可以隨意處置于任意一處,無法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裙裝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其營造了社會氛圍。
而后英國的工業(yè)化進程,女性解放運動接踵而至,女性裙裝的化繁為簡也成為了英國歷史進程中避無可避的一環(huán)。在禮儀階級至上的這個時代,女性們所能依托的只有回歸天性,崇尚自然美這一數(shù)見不鮮的理念——但卻無疑取得了成效。女人不再遵循傳統(tǒng)的穿著,將自己打扮得如同擺設或是男人的附屬品,而是真正成為了“美”的獨立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