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qū)中醫(yī)院婦產科 南陽473000)
剖宮產是目前產婦重要分娩方式,且呈急劇上升趨勢。在侯磊等[1]學者調查,我國剖宮產發(fā)生率為54.472%,其中無指征剖宮產率則為13.375%,而因剖宮產帶來的遠期并發(fā)癥及問題日漸凸顯,且成為臨床重點研究課題。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是剖宮產產婦面臨的主要問題,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妊娠后,子宮肌纖維彈性降低,極易出現(xiàn)子宮破裂,危及母嬰生命安全。瘢痕子宮一直是陰道分娩禁忌證,臨床多選擇再次剖宮產進行分娩;但剖宮產術后容易出現(xiàn)子宮破裂、出血等并發(fā)癥,影響母嬰安全[2]。自陰道試產在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應用后,并成為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普遍共識,但在我國研究報道較少。筆者就通過此研究,探究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中陰道試產的應用情況,以期確定陰道試產的可行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84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37±1.45)歲;孕周 36~42 周,平均(39.16±0.74)周;距離上次剖宮產時間 2~10年,平均(6.27±1.36)年。觀察組 42例,年齡 21~37歲,平均年齡(29.41±1.38)歲;孕周36~42周,平均(39.20±0.75)周;距離上次剖宮產時間 2~10年,平均(6.27±1.36)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距離上次剖宮產時間超過2年,為子宮下段手術,符合陰道試產指征;(2)超聲檢查子宮切口瘢痕厚度在2~4 mm,子宮下段延伸性較好;(3)宮頸成熟,骨盆測量正常;(4)患者自愿選擇陰道試產,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全身感染、凝血異常者;(2)存在明顯的骨盆不稱、多胎妊娠者;(3)陰道試產禁忌證者;(4)精神異常、認知障礙者。
1.3 分娩方法
1.3.1 觀察組 陰道試產,產前48 h對產婦行腹部、產道、陰道檢查,持續(xù)性胎心監(jiān)護,記錄骨盆、胎頭大小、產道及子宮底高度;陰道試產前準備好急診剖宮產物品,密切監(jiān)測宮縮、產程進展,是否伴子宮下段壓痛,期間注意產婦心理負擔,若見協(xié)調性宮縮乏力,檢查胎位、頭盆對稱、宮頸擴張、胎先露等情況,若宮口擴張≥3 cm,頭盆對稱、胎位正常,可采取陰道分娩;監(jiān)測羊水性狀、胎心變化,行人工破膜,必要時聯(lián)合陰道助產、縮宮素靜滴。產婦分娩后取縮宮素(國藥準字H31020862)10 U肌內注射,檢查子宮瘢痕有無裂傷。
1.3.2 對照組 剖宮產,常規(guī)硬膜外麻醉,于上次瘢痕組織切口進行手術,再次切開瘢痕組織,暴露術野,剪開膀胱子宮腹膜,下推膀胱,吸凈羊水后,于子宮兩側作約11 cm弧形切口,娩出胎兒。取縮宮素10~20 U進行宮體注射,以0號可吸收縫線縫合切口,確認盆腹腔無出血后,清除盆腔內積血,關閉腹腔。
1.4 觀察指標 (1)記錄觀察組陰道分娩成功率;(2)準確記錄兩組分娩具體情況:產婦住院時間、產中出血、產后24 h出血量;(3)觀察產婦及新生兒有無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產褥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陰道分娩成功率 觀察組產婦陰道分娩率83.33%(35/42),其中4例產婦因宮縮乏力、2例胎兒窘迫、1例胎頭下降停滯而轉為剖宮產術。
2.2 兩組分娩具體情況比較 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住院時間、產中出血、產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具體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分娩具體情況比較(±s)
組別 n 住院時間(d) 產中出血(ml) 產后24 h出血量(ml)觀察組對照組35 42 t P 5.27±0.34 8.12±0.49 29.057 0.000 245.36±54.75 428.69±67.38 12.925 0.000 215.86±31.49 368.52±36.98 19.278 0.000
2.3 兩組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71%,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瘢痕子宮是剖宮產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尤其是隨著剖宮產手術不斷改進、臨床指征不斷放寬,剖宮產率的不斷提升,使瘢痕子宮發(fā)生率隨之增加,與此同時,伴隨的是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現(xiàn)象。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隨著子宮體積的增加,子宮瘢痕位置較為薄弱,子宮壁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使瘢痕子宮成為子宮破裂的高危因素。另外部分產婦因子宮瘢痕處愈合不良,妊娠后胎盤附著位置下移,易致前置胎盤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因此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者,臨床多遵循“一次剖宮產、多次剖宮產”的原則,再次采取剖宮產手術[3]。但再次剖宮產手術所帶來的住院費用以及產后出血、盆腔粘連、產褥感染等并發(fā)癥,使再次剖宮產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質疑及研究。據(jù)黃翠蓮等[4]報道稱,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展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試產,陰道分娩成功率高達51.80%,且在加拿大婦產科醫(yī)師學會也肯定了陰道試產具備的可行性,在目前研究中,陰道試產成功率高達80.0%,因此我院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在征求產婦同意后采取陰道試產,并取得一定效果。
陰道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產婦經(jīng)過陰道分娩,可預防或避免術中盆腔粘連加重,以免損傷輸尿管、膀胱等盆腔組織,縮短產后惡露持續(xù)時間,減少產褥感染的發(fā)生,降低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產婦分娩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陰道分娩率83.33%,與王根生等[5]研究結果中試產成功率84.84%相似。且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住院時間、產中出血、產后24 h出血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該結果證實,陰道試產在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中的應用具有顯著效果。
但針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在采取陰道試產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避免子宮破裂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體陰道試產指征包括:(1)產婦未合并嚴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病等內科疾??;(2)前次剖宮產術切口為子宮下段切口,切口明確;(3)距離上次剖宮產術時間超過2年;(4)產婦行剖宮產術≤2次;(5)超聲檢查提示下段子宮壁厚度超過2 mm[6]。另外若年齡較大產婦,在陰道試產過程中,前剖宮產切口處瘢痕修復程度較低,瘢痕應力、張力下降,肌纖維順應性功能降低,容易致陰道試產失敗。一般孕產婦年齡偏小,子宮瘢痕修復能力及子宮平滑肌纖維再生能力較高,子宮收縮可滿足陰道試產的要求。另外孕產婦體質量較輕,盆底肌肉順應性及肛提肌輔助收縮能力提高,均會進一步提高陰道試產成功率。而對孕晚期產婦,子宮瘢痕與正常肌層無法區(qū)別,影響子宮瘢痕厚度測量的準確性,故此并不能單純根據(jù)子宮瘢痕厚度決定患者是否適合陰道試產。因此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此外,還應加強產婦及家屬的健康宣教,叮囑產婦定期到院行產前檢查,加強對陰道分娩的認識,提高產婦及家屬的陰道試產依從性。試產過程中應嚴密監(jiān)測胎心音,記錄宮縮頻率及宮縮強度,在產婦產程進入活躍期后加強監(jiān)測力度,若產婦出現(xiàn)宮口擴張停滯、繼發(fā)性宮縮乏力等情況,應立即采取剖宮產術。綜上所述,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有著一定的妊娠結局風險性,臨床應嚴格把握陰道分娩及剖宮產術適應證,做好產婦健康宣教,盡量采取陰道試產,期間加強產婦監(jiān)測力度,以此改善母嬰結局,可行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