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可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yī)院腫瘤血液科 鄭州450007)
肺癌在臨床上極為常見,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化療是臨床上治療肺癌的常用方式,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也極易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對患者的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較大影響[1~2]。因此,為盡可能提高肺癌化療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臨床上必須予以其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研究旨在探討情志護理及飲食調(diào)護在肺癌化療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化療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1.3±5.2)歲。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2.9±5.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干預,包括病情監(jiān)測、用藥指導等。持續(xù)干預3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接受中醫(yī)情志護理及飲食調(diào)護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情志護理。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及引發(fā)不良情緒的原因,并予以針對性的疏導。對伴有驚恐不安情緒者,可通過“思勝恐”方式向患者介紹肺癌的相關(guān)知識,包括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法、治療效果等,從正面進行引導,幫助患者理性、科學地認識疾病,盡可能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對于憂心悲傷者,可通過“以喜制憂”的方式進行干預,通過為患者播放喜歡的輕音樂、閱讀輕松愉快的文章、交談聊天等方式來改善患者情緒,盡可能提高患者的心情愉悅度;對于思慮過度者,可鼓勵患者介紹自己喜好,并可在病情允許的范圍內(nèi)滿足患者的需求,進行適當?shù)幕顒?,如閱讀、看電影等,盡可能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此外,指導患者通過冥想等方式幫助患者放松身心,盡可能改善其情緒。(2)飲食調(diào)護。護理人員需及時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營養(yǎng)狀況等,并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對伴有濕熱瘀毒者,可在飲食中加入綠豆湯、百合湯、生梨汁等清熱解毒的食物;對食欲較差者,可給予其山楂肉丁粥、黃芩山藥粥等醒脾健胃的食物;對氣血兩虧者,可指導其多進食黑芝麻、動物肝臟、肉類蛋白等益氣補血的食物。此外,需指導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盡可能減少便秘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持續(xù)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變化,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AS以50分為分界值,SDS以53分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3]。(2)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情況,以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活質(zhì)量核心問卷第3版中文版進行評估,共包含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等5個功能量表和1個整體生活質(zhì)量量表,通過標準線性將各領(lǐng)域分值轉(zhuǎn)換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各功能領(lǐng)域和總體健康狀況越好[4]。(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表評估,共包含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項,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s)
SDS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SAS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53.5±4.6 53.8±4.9 0.244 0.811 34.5±3.1 47.9±3.9 14.732 0.000 52.6±4.6 52.7±5.0 0.081 0.944 33.9±4.3 45.8±5.1 9.490 0.000
2.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各功能領(lǐng)域及整體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各功能領(lǐng)域及整體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s)
總體健康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軀體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角色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認知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情感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社會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34.5±4.2 34.8±4.4 0.270 0.794 57.9±6.3 50.8±5.6 4.614 0.000 38.6±5.0 39.0±5.2 0.303 0.761 59.8±6.9 52.9±7.2 3.789 0.000 42.9±5.1 43.3±5.3 0.298 0.773 63.2±5.6 57.6±6.0 3.737 0.000 46.8±5.5 46.0±5.2 0.579 0.562 71.6±3.9 62.6±4.2 8.601 0.000 35.5±3.0 36.0±3.2 0.624 0.527 58.5±8.8 53.9±6.3 2.328 0.024 41.9±4.4 41.5±4.7 0.340 0.733 62.3±5.0 53.5±6.5 5.878 0.000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肺癌為臨床常見病,化療則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但化療期間患者極易產(chǎn)生便秘、惡心嘔吐、噯氣等多種不良反應,對患者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極大[5~7]。中醫(yī)認為,肺癌患者受長期治療及不良情緒的影響,容易導致情志不暢,逐漸傷及臟腑,對機體正常氣機造成影響[8~9]。因此,為提高肺癌的治療效果,臨床還應重視調(diào)暢情志,加強患者的情志護理干預。情志護理的實施,可促使護理人員更加認真、細致地了解患者情緒狀態(tài)變化,了解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從而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促使情緒干預更具針對性、個體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調(diào)暢情志,調(diào)暢氣機。此外,中醫(yī)認為藥食同源,通過給患者予以針對性的飲食調(diào)護,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對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減少化療期間所產(chǎn)生的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著重要幫助[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以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各功能領(lǐng)域及整體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下降和升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比較,肺癌化療患者接受情志護理及飲食調(diào)護干預的效果更優(yōu),可在顯著改善患者情緒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的同時,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guān)系,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