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華 鐘松杰 尹靜儀 葉潤軒 尹世海 祁錦鋒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醫(yī)院 東莞523430)
掌指骨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病,一般由暴力所致,治療難度較大,若治療不及時或者方法不當,極易導致關節(jié)僵硬、延期愈合、骨折不愈合等,嚴重影響患者手功能,降低生活質量[1]。交叉克氏針內固定與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是當前臨床治療掌指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對于兩種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討是現(xiàn)階段臨床研究的熱點話題。有研究顯示[2],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治療中效果確切,可有效提升患者手功能,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少,安全性高,已得到臨床高度認可。在上述研究背景下,選擇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掌指骨骨折68例為研究對象,目的是為掌指骨骨折患者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掌指骨骨折68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研究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 28~52歲,平均年齡(40.62±5.14)歲;體重43~80 kg,平均體重(61.56±5.25)kg;傷后至入院時間 2~10 h,平均時間(6.06±2.14)h;骨折分類:掌骨骨折16例,指骨骨折18例;受傷原因:砸傷10例,墜落傷11例,車禍傷6例,其他7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29~50歲,平均年齡(40.57±5.11)歲;體重 44~79 kg,平均體重(61.76±5.14)kg;傷后至入院時間 3~9 h,平均時間(6.07±2.11)h;骨折分類:掌骨骨折15例,指骨骨折19例;受傷原因:砸傷9例,墜落傷12例,車禍傷7例,其他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DR以及CT檢查確診掌指骨骨折;精神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手術禁忌證者;合并其他骨折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研究前接受過相關治療者;合并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存在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者;合并軟組織受損嚴重、多發(fā)性骨折者;血管、肌腱嚴重受損者;腎、肝功能不健全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交叉克氏針內固定治療。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術區(qū),骨折遠端作縱行小切口,充分顯露骨折斷端,于X線透視下行骨折復位后,逆行2枚克氏針(直徑0.8~1.0 mm)交叉固定,分別從遠側斷端骨髓腔傾斜45°穿入掌指骨外側,針尖自指間關節(jié)面兩側或掌骨頭背面穿出皮膚,骨折整合后,克氏針再從遠端交叉穿入近側骨髓腔內。手術完成后剪斷露于皮膚外面的部分,折彎針尾[3]。術后予以抗感染等對癥治療。
1.3.2 研究組 接受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臂叢神經麻醉,開放性骨折患者先清創(chuàng),手術入路避開傷口,閉合性骨折患者則經掌指骨背側作一弧形切口,進入伸指肌腱橈側后,伸指肌腱牽拉至對側,將骨折部位充分顯露,徹底清除嵌入的軟組織及血凝塊,臨時固定解剖復位,采用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后予以抗感染等對癥治療。
1.4 觀察指標與標準 (1)評價兩組手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評價標準:掌指關節(jié)、指間屈曲活動度>220°,為優(yōu);掌指關節(jié)、指間屈曲活動度180°~220°,為良;掌指關節(jié)、指間屈曲活動度<180°,為差。手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2)統(tǒng)計兩組骨折延遲愈合、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記錄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5.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手功能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出現(xiàn)1例骨折延遲愈合、1例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88%(2/34);對照組出現(xiàn)4例骨折延遲愈合、4例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2例切口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41%(10/34)。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兩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6.06±0.14)周、(9.25±0.62)d;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8.31±0.34)周、(13.95±1.25)d。研究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部結構復雜,功能精細,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極大。掌指骨骨折治療應力求解剖復位,嚴禁有旋轉、側方成角,和>10°的掌背向成角移位[4~6]??耸厢樉哂胁僮麟y度低、固定方便等優(yōu)點,對血運及骨膜影響較小,但操作需要貫穿整個關節(jié)面,極易破壞關節(jié)面,延長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時間,增加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率。同時,克氏針的穩(wěn)定性較差,缺乏加壓作用,極易導致滑釘或者固定物松動等,達不到理想的內固定效果,易影響手部功能的恢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
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則具有骨折端縫隙小、固定牢固、適用范圍廣、相溶性好等優(yōu)點,可有效避免短縮、成角、移位等,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同時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中,鋼板大部分位于側方,患者術后可及早展開功能鍛煉,有效降低了關節(jié)僵硬、組織粘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功能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治療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均較高。與韋銘銘等[8]研究結果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但是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手術需要剝離骨折端軟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骨折端血運,這一點應當引起臨床高度重視。另外,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手術操作步驟復雜,術者需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嫻熟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外界因素影響手術效果。綜上所述,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治療,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