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福,清華大學研究生,具有二十多年甲、乙方企業(yè)信息化建設、管理與服務跨界實踐,擅長IT治理、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等,其倡導的金陽光ICT服務、嵌入式服務模式、主動式服務產品、基于客戶感知的服務理念使之成為影響國內IT服務實踐發(fā)展進程的重要推手。
個人郵件:gaohfd@126.com
“老商,通知你個事,公司總經理辦公會已經定了,為了跟上上云的業(yè)界趨勢,先把公司OA(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上云,你們信息部負責具體落實,這關系到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大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p>
?。繛槭裁从质荗A呀?把時間往前推到二十多年前,剛開始興起企業(yè)信息化浪潮的時候,咱老商還是小商,一個剛畢業(yè)不久的IT理科男,抱著滿腔工作熱情,不知深淺地就被投入到那波企業(yè)信息化浪潮中,還清晰地記得也是從日常辦公應用開發(fā)和實施開始的,好在當時年紀輕,精力旺盛,但頭發(fā)也給干白了,光說服大家轉變工作習慣,熟練掌握新的工具,就讓IT項目實施團隊扒了層皮,那經歷至今還歷歷在目……小白鼠可不好當??!
現在,在整個社會共同推動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下,如果要討論上不上云的問題,很多單位都愿意給出肯定的答案。但如果接著再往下追問如何上云的問題時,相關各方的答案可就不那么統(tǒng)一了,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在這些答案中,還是可以找到些許共性的:那就是先從OA系統(tǒng)開始嘗試。疑問是怎么會不約而同地做出這樣的選擇呢?且讓我們分析一下這背后的邏輯:
首先,是怕失敗的心理使然。由于應用系統(tǒng)上云成功的經驗還不多,這就給許多單位的決策者一個印象,在無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失敗,那么就用非核心業(yè)務應用嘗試吧,于是OA就成了首選,其實對于許多單位來說,這個OA可是個寬泛的概念,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辦公系統(tǒng)(流程審批、通訊錄、內部網站、人事管理等),也可以是一個宣傳網站,更可能是一個電子郵箱系統(tǒng)。所以選擇從OA開始只是個標志,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每個單位都會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范疇的子應用,這也是許多OA上云項目并不完全雷同的原因所在,當然也導致個性化程度轉深,很難大面積復制推廣的后果。
其次,是圖便宜的心理作祟。畢竟應用上云涉及到租或買ICT云化基礎設施,還要購買與之相關的專業(yè)的云開發(fā)服務、云遷移服務,以及后繼的云安全服務、云運維服務等一系列的投入,如果稍有選擇不當,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無底洞式的投資,這對絕大多數嘗試單位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而OA類應用,因為不僅有專門的云服務商提供標準版本的SAAS服務,就是對自身原有OA應用進行云化改造的成本也是可控的,所以從節(jié)省成本角度出發(fā),用相對小的成本,獲取上云實踐的經驗成果,其性價比還是不錯的,從經濟角度這也算是個較優(yōu)決策吧。
再者,是想普及的心理推動。雖然面對“上云”的考驗,還有許多不確定性,但從社會發(fā)展趨勢及各行業(yè)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出發(fā),每個單位也都希望不掉隊,更希望通過這個應用上云的過程,教育和培訓員工,促成員工觀念的轉變,而OA類應用因涉及面相對較廣,一旦開始實施上云項目,少則數月,多則一年,這種長時間的宣貫與體驗,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對所有員工的心理影響都是巨大的,會刺激大家的求知欲,逼著大家學習新知識,這頗有點類似當年報刊、雜志等傳統(tǒng)紙質媒體推動手工換電腦工作方式轉變的情景再現(注:40、50歲以上的人員都要學會電腦打字),這種較大涉及面的預演式的嘗試,將會對后繼在該單位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打下很深的心理基礎,進而減少變革的阻力。
最后,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表面上看,從OA類應用入手上云是個不錯的抉擇,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最明顯的弊端是:很可能會搞成形式主義,即因選擇對具體業(yè)務沒有直接影響的應用上云,容易形成無關痛癢的感覺,很難體會到應用上云的真實好處,以為只是換了種成本支出方式,這種實踐不但不會給后繼其它業(yè)務系統(tǒng)上云提供任何有益的借鑒,甚至可能因滿足于已打上“上云了”的標簽而止步不前,耽誤了借此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機會,那就得不償失了!
—IT語錄:先易后難,易依然是易,難依然是難!
下期預告:如何才能盤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