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紅
【摘 ? 要】閱讀策略單元是統(tǒng)編教材的特色和亮點。五年級上冊安排的閱讀策略是“提高閱讀速度”。教學時,教師要“探尋編排特點,研讀單元整體教材;聚焦閱讀策略,設計單元整體教學;關注心理機制,助力單元整體學習”,推動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同步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走上語文學習的康莊大道。
【關鍵詞】閱讀策略;閱讀速度;單元整體教學;編排特點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要培養(yǎng)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在第三學段提出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毖芯勘砻鳎趦和缙诎l(fā)展階段,閱讀速度與閱讀理解之間呈正相關,即閱讀速度越快,理解越快,同樣,理解越快,閱讀速度也越快。當然,速度的提升不是無限的,到了一定階段就會固定下來。可以說,教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見,“提高閱讀速度”這一閱讀策略在統(tǒng)編教材中出現(xiàn),順應了信息時代的呼喚,順應了語文課標的要求,順應了學生成長的需要。相關策略單元的編排有其合理性、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對于這一全新的單元,該如何基于單元整體,實施教學呢?
一、探尋編排特點,研讀單元整體教材
人教版教材中,閱讀策略作為語文教學的隱性目標、滲透目標出現(xiàn)。而在統(tǒng)編教材中,閱讀策略成為顯性目標、核心目標。閱讀策略定位的轉變,意味著實踐中的教學策略、教學活動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而調整的前提是要對統(tǒng)編教材中閱讀策略的編排有整體的認識。
(一)依據(jù)策略體系,清楚訓練要求
整個小學階段出現(xiàn)了四個閱讀策略單元,呈現(xiàn)的形態(tài)是這樣的(見下圖)。
在這個體系中,閱讀策略從單一走向綜合,從基礎走向提升。五年級安排“提高閱讀速度”的教學任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為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數(shù)量和閱讀經(jīng)驗,但大多數(shù)學生未進行過提高閱讀速度的專項訓練,其閱讀速度是原生態(tài)的。要突破其瓶頸,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的教學。
(二)關注單元板塊,明確內在關聯(lián)
小學生的閱讀策略是通過學習并加以練習逐漸內化而形成的,純粹學習而不練習是無法真正掌握閱讀策略的?!疤岣唛喿x速度”單元學習內容的編排,正是遵循了這樣的學習規(guī)律(見下圖)。
單元導語提醒學生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及學習準備。四篇課文將策略學習與課文學習有機融合,互相聯(lián)系又各有側重?!敖涣髌脚_”對策略學習進行總結和延伸。基于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有機整合各部分內容,帶領學生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二、聚焦閱讀策略,設計單元整體教學
本單元核心語文要素是“提高閱讀速度”,編排思路與普通單元大體相同,但在具體的編排細節(jié)上又與普通單元有所區(qū)別。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做:借助學習導語及課后習題,尋找策略教學的支點,梳理“提高閱讀速度”的具體方法;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搭建支架,引領學生體會方法、學習方法;將策略學習向課后延伸,遷移運用方法,落實 “提速”這個單元核心語文要素,培養(yǎng)學生閱讀“提速”的意識和習慣。
(一)尋找支點,梳理方法
教材中的學習導語和課后習題,傳遞著編者的思想和意圖,具有教學導向的功能。教師可以它們?yōu)橹c,尋找策略教學的支點。
1.學習導語有差異
在普通單元,精讀課文沒有導語,而本單元的四篇精讀課文均有導語。其中,《搭石》的導語為:“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讀的時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詞語不要停下來,不回讀?!薄秾⑾嗪汀返膶дZ是:“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薄妒裁幢全C豹的速度更快》的導語為:“借助關鍵詞句,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薄都街械牡氐缿?zhàn)》的導語是:“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奔毠?jié)上的差異,凸顯的是提高閱讀速度的具體方法:“集中注意力”“不要停下來,不回讀”“盡量連詞成句地讀”“借助關鍵詞句”“帶著問題”。各種方法循序漸進,難度逐漸提升。
2.課后習題重細化
課后習題是學習導語的進一步細化,是對學生學習最直觀的指導。本單元每篇課文均有課后習題,都指向閱讀策略的學習。筆者梳理之后發(fā)現(xiàn),提高閱讀速度可以運用這些方法:“計時閱讀”“忽略個別字詞”“不回讀”“連詞成句地讀”“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表達特點”“帶著問題讀”等。這些方法滲透在四篇課文中,各有側重,相互依托,共同指向學習目標的達成。
(二)搭建支架,學習方法
本單元四篇課文文體不同,表達特點不同,策略教學的側重點也不同。前面的課文側重于方法的展示與指導,后面的課文具有練習的性質,重視實踐中的綜合運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跟學生直接講概念,應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支架,使其體會方法,學習方法。
1.情境創(chuàng)設以激趣——以“計時閱讀”操作為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習效率,這是教育教學中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而情境創(chuàng)設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單元四篇課文的課后習題均出現(xiàn)了“計時閱讀”,用來監(jiān)測閱讀速度。教師可依托“計時閱讀”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喚醒學習內驅力。
多主體計時,多元化激勵??砂才挪煌黧w計時:自我計時、同伴計時、教師計時、家長計時……來自自我、同伴、教師和家長的反饋與評價,讓學生有多方面的體會和感受,從而不斷反思,認清自己閱讀的現(xiàn)狀,在開放、寬松的氛圍中,真正實現(xiàn)“計時閱讀”監(jiān)測、管理閱讀速度的功能。
多時段計時,比照中激勵。可安排不同時段計時,課前預習、課中體驗、課后提升……將不同時段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照,將學習干預的數(shù)據(jù)與原生態(tài)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照,將學生個體的數(shù)據(jù)與課標要求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照……通過具體數(shù)據(jù)的比照,教師一次又一次地強化學生提高閱讀速度的意識。
多變式計時,持續(xù)地激勵。為避免計時閱讀簡單枯燥地重復,教師可以用變式的計時閱讀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以達到持續(xù)激勵的目的。如2-2-2練習法:設定一個2分鐘的倒計時,連用3次。第1次,標注好閱讀完的內容;第2次,挑戰(zhàn)閱讀2倍的內容(含第1次的閱讀內容);第3次,挑戰(zhàn)閱讀3倍的內容(含第2次的閱讀內容)。當然,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編出更多的計時閱讀的變式來用于教學實踐,不斷激勵學生。
2.隱性思維顯性化——以“連詞成句地讀”教學為例
學生閱讀的過程是個性化的過程,更是隱性化的過程。如學生是否連詞成句地讀,教師很難發(fā)現(xiàn)。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隱性的思維過程顯性化,把原本不可見的思維結構、思考路徑及方法呈現(xiàn)出來,使其清晰可見,使學生對此方法可觀可感,可觸可摸。下面以“連詞成句地讀”在《將相和》教學片段中的操作為例。
練習:速讀句段
秦國的國君歷來不守信用,我怕有負趙王所托,已經(jīng)讓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了?!抑榔垓_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殺了我,但請好好考慮我的話。
(1)課件對比演示:以兩種不同方式呈現(xiàn)上面的句段。第一種逐詞呈現(xiàn),第二種逐個句段呈現(xiàn)。
(2)交流討論:你喜歡哪種讀法?哪種呈現(xiàn)方式能讓你讀得更快?
(3)提煉方法:連詞成句地讀,就是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而是一眼看到一些詞語甚至句子。
(4)圖片加深理解:繼續(xù)借助一些有意思的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方法,提醒學生一口氣看到一行句子的末尾。如果一行的末尾沒有標點符號,就讓眼睛快速掃視下一行,在看到標點符號前不要停頓。圖片如下。
3.方法遷移重運用——以“借助關鍵詞句”教學為例
知識與方法的價值在于運用。學生要真正掌握閱讀策略,必將經(jīng)歷從“學得”到“習得”的過程,而實現(xiàn)這種質變則需要在語文實踐中反復遷移運用所學的方法。學而不用則廢,用而不學則滯;學用兩者必須結合,缺一不可。下面以“借助關鍵詞句”在《將相和》一課中的操作為例。
(1)圈畫關鍵詞,讀第一個故事。
學生讀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根據(jù)思維導圖,到文中圈畫關鍵的詞句(見下圖)。思維導圖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到,對故事而言,關鍵詞句就是故事的要素,即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2)方法遷移,讀第二個故事。
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圈畫關鍵詞句,抓故事要素)來讀第二個故事。
(3)遷移中尋突破,連讀三個故事。
繼續(xù)遷移方法。學生把三個小故事連起來,完整地讀《將相和》,圈畫關鍵詞句,抓故事要素。同時,學生要關注長故事中的另一種關鍵詞句——過渡句。過渡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把一個故事情節(jié)與另一個故事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讀長故事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故事情節(jié)之間的銜接。
此外,“借助關鍵詞句”來提高閱讀速度,在本單元后面的兩篇課文《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和《冀中的地道戰(zhàn)》中將繼續(xù)得以運用。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文章的總起句是另一種“關鍵詞句”。
4.互文補充巧提升——以“了解表達特點”教學為例
學生了解文章表達上的特點,閱讀速度會更快,效率會更高。當然,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是多種多樣的,有文體上的特點,有文章結構上的特點,有行文思路上的特點,這就決定了“了解表達特點”來提高閱讀速度會成為教學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教學?下面以“了解表達特點”在《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課中的教學為例。
(1)尋求共性,了解課文的表達特點。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篇說明文表達特點鮮明,每個自然段都驚人地相似,都講一種事物比另一種事物的速度快。抓住這種表達特點,學生就可以采用跳讀的辦法,快速獲取信息。教學中,教師采用三步走:尋找表達共性—發(fā)現(xiàn)表達特點—提取關鍵信息。
(2)互文補充,豐富對表達特點的認知。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繼續(xù)遷移運用所學方法,利用互文的思路,補充閱讀難度相近、主題延伸、同體拓展的文章,豐富學生對表達特點的認知,獲得更綜合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三)落實提速,運用方法
借力于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為學生搭建支架,幫助其學習方法,最終落實“提高閱讀速度”這個單元核心語文要素。當然,閱讀速度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和鍛煉,需要多讀多看?!敖涣髌脚_”通過泡泡進行提醒,“俗話說:‘熟能生巧。讓我們不斷練習,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腦子想得快”,這表明策略學習要向課外延伸,為此可以這樣做。
首先,制作閱讀提速計劃。這個計劃中要寫清楚:你會把計時器定為( ? )分鐘?上次你讀了( ? )分鐘,這次你打算嘗試讀( ? )分鐘?
其次,制作閱讀耐心水平跟蹤表。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閱讀記錄制作表格。
最后,制作閱讀提速成效表。教師結合前文的“計時閱讀法”,引導學生制作閱讀提速成效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閱讀速度在不斷提升。
唯有大量的語文實踐,才能實現(xiàn)從“學得”到“習得”的質變,才能實現(xiàn)閱讀策略的運用從“無意”到“有意”、從“自發(fā)”到“自覺”的轉變。所以,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目標的落腳點不僅僅在方法,還在于運用策略的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
三、關注心理機制,助力單元整體學習
人的感覺、知覺、思維等都需要生理基礎。學生閱讀速度的快慢和理解能力有關,也和眼動速度有關?!翱焖匍喿x者首次注視時間、平均注視時間短于一般讀者,眼跳的速度更快,眼跳的距離也更長?!边@就意味著,要提高閱讀速度,就要擴大學生視覺的范圍,訓練學生的眼動速度,要讓學生能夠一眼看清幾個詞組、一個句子乃至幾行文字。
教學中,教師可安排相應的活動,訓練學生的眼動。如游戲“速視詞語”:在PPT上以極快的速度逐個呈現(xiàn)一組詞語(召集、商議、獻上、交付、允諾、典禮、膽怯、削弱、理直氣壯、負荊請罪),讓學生說出看到的詞語。每個詞語大約閃現(xiàn)0.25秒,這是人能一眼看到、理解并記憶的最短時間值。游戲中,教師還可以逐漸增加字數(shù),逐漸加大難度,以此來訓練學生的眼動,以此來提高閱讀速度,助力單元目標的達成。
對于閱讀來說,“快”和“慢”一直是辯證的關系,有時需要讀得快一點,有時需要讀得慢一點,這是根據(jù)閱讀的目的、讀物的特點等因素決定的。在統(tǒng)編教材“提高閱讀速度”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中,明晰語文要素,落實策略教學,提高閱讀速度,推動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的同步發(fā)展,讓每個學生走上語文學習的康莊大道,理應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追逐的夢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步新.小學適性閱讀策略的學與教[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6.
[3]蔣惠敏.基于學習風格的小學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馬紅,林建強.快速閱讀策略訓練:理論與實證[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3).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實驗小學 ?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