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福
2019年2月15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發(fā)表聲明,指出美國與墨西哥接壤的南部邊境充斥毒品犯罪和非法移民,嚴重威脅美國安全,并以此為理由宣布國家緊急狀態(tài)。特朗普認為之前的相關預算嚴重不足,提出動用81億美元財政資金建設美墨邊境墻的觀點,責成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制定下一步詳細的建設計劃。此舉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國會的反對提案、各州的法律訴訟、民眾的抗議紛至沓來。非法移民是復雜而又敏感的議題,過去歷屆政府都未能拿出理想的解決方案。而特朗普此次公然繞開國會,利用總統(tǒng)職權改變國會的既定撥款用途,不僅凸顯了其特立獨行的風格,也揭露了背后更為深刻的問題。
截止到2016年,美國大約有1070萬非法移民,占總人口的3.3%,且每年仍有數(shù)量難以統(tǒng)計的非法移民源源不斷地流入,主要渠道是美國與墨西哥接壤的邊境地區(qū)。2017年,僅邊境巡邏隊拘捕的非法越境者就多達30萬人。
美國政府和公眾對非法移民的看法是多元的。
一方面,非法移民侵蝕了美國的就業(yè)機會和居民福利,并且在某種程度上滋生犯罪。因此有相當一批人主張采取嚴格的治理措施,而邊境墻無疑是從源頭上控制非法移民流入的重要方案。另一方面,部分美國民眾對非法移民抱有同情的態(tài)度。移民之所以冒險偷渡,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是為家庭團聚,還有的是為躲避戰(zhàn)亂。每年,在南部邊境都會多次出現(xiàn)偷渡者長途跋涉后脫水、受傷甚至死亡的悲慘事件,場面令人唏噓。因此,很多美國民眾從人道主義角度反對過于嚴苛的邊境控制措施。事實上,非法移民從事的大多是美國人不愿干的低端工作,比如農業(yè)、建筑業(yè)、餐飲業(yè)和家庭服務業(yè)的部分崗位,他們其實為美國做出了貢獻。
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非法移民改革和移民責任法》。該法案除加強邊境巡邏、打擊虛假證件、限制非法移民的社會福利之外,還有一項措施是在美墨邊境修建帶有電子設備的護欄,首期目標是15英里。2006年的《安全護欄法》要求在美墨邊境修建700英里的雙層加強防護欄,該法案在執(zhí)行中有所折扣,后來的修正案授權國土安全部根據(jù)地理條件適當調整建設方案,部分地區(qū)可以用電子監(jiān)控、路障等設施替代,不再建設標準劃一的隔離設施。
截止到2009年,美國已累計完成隔離設施613英里,基本是防護欄或帶有鐵絲網(wǎng)的籬笆,比較容易被破壞或者跨越;隔離設施主要分布在加州和德克薩斯州等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qū);在長達2000英里的美墨邊境線上還有近70%的地段沒有任何隔離設施。
特朗普自從參與總統(tǒng)競選以來就一直秉承美國利益優(yōu)先的思維。他認為美國承擔了過多國際責任,批評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侵害了美國利益,并且主張對非法移民采取強硬態(tài)度。他在2016年大選中提出驚世駭俗的主張,要在2000英里的美墨邊境線全部修筑隔離墻。之所以說是“驚世駭俗”,是因為墻和護欄在質量上有非常大的區(qū)別,護欄的成本大約為每英里(1英里約1.61千米)116萬-685萬美元,而在崇山峻嶺和荒漠中修建鋼筋混凝土性質的邊境墻,其造價必定昂貴。特朗普宣稱這筆資金將由墨西哥承擔,但墨方很快否定。大選期間,邊境墻成為特朗普競選的標簽性承諾,在部分選民的心中引起了共鳴,也成為另一部分選民的主要攻擊對象。
就任美國總統(tǒng)之后,特朗普堅持建設邊境墻的競選承諾,導致矛盾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激化。當時,特朗普要求國會必須在政府撥款法案中給予邊境墻50億美元的預算,否則他將拒絕在法案上簽字,即使政府臨時關門也在所不惜。
然而,國會尤其是民主黨議員表示強烈反對,主要的理由如下:
既然特朗普在大選中承諾邊境墻由墨西哥出資,那為何又讓美國納稅人出錢?
修建邊境墻勞民傷財?shù)⒉荒芡耆鉀Q非法越境問題,偷渡者可能會翻越隔離墻,甚至可能會挖地道;
美國基礎設施嚴重老化,這筆錢為何不用于公路、鐵路、互聯(lián)網(wǎng)等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卻一定要用于在荒無人煙的邊境對付那些可憐的偷渡者?
對付偷渡者有各種手段,目前更亟需的是電子攝像頭、傳感器、無人機等技術設施,邊境巡邏隊的人力配置也很重要,修墻并非必須。
民主黨議員反對邊境墻的理由不無道理,但他們拒絕與總統(tǒng)配合的態(tài)度中,也摻雜了黨派政治的考慮。事實上,1996年和2004年部分民主黨議員曾經(jīng)支持修建邊境籬笆,現(xiàn)在的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就是其中之一。隨著2020年大選的臨近,民主黨并不想讓特朗普順利地兌現(xiàn)其標簽性的競選諾言。
特朗普與國會的這次對立持續(xù)了35天,政府撥款不到位造成美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政府關門,政府職能運轉和民眾生活受到巨大負面影響。最后,特朗普屈服了,1月25日他在沒有邊境墻預算的政府撥款法案上簽字。此番鎩羽而歸,他丟分不少,民主黨儼然成為了勝利者。但特朗普并沒有善罷甘休,他在2月15日以美墨邊境的緊急狀態(tài)為由,再次提出動用其他財政資金修建隔離墻。
1976年,美國制定《國家緊急狀態(tài)法案》的初衷是在特定時期使得總統(tǒng)能夠加快決策程序,針對緊急事態(tài)迅速制定應對措施。1976年以來,歷屆美國總統(tǒng)先后59次宣布國家緊急狀態(tài),例如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1990年海灣戰(zhàn)爭、2001年911恐怖襲擊,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都宣布了國家緊急狀態(tài),并采取了凍結資產(chǎn)、封鎖交易等措施。此外,美國總統(tǒng)還曾經(jīng)針對尼加拉瓜、海地、南蘇丹、委內瑞拉、敘利亞等國家的局勢宣布緊急狀態(tài),這些舉措基本均得到了國會和民眾的認可。
為什么特朗普對緊急狀態(tài)的宣布沒有得到類似以往的支持呢?
1976年的法案并沒有對緊急狀態(tài)給出明確界定,總統(tǒng)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墒?,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問題已經(jīng)持續(xù)了幾十年,目前每年越境者的數(shù)量處于下降趨勢,特朗普的理由并不充足。而且在宣布緊急狀態(tài)的第2天,特朗普就到佛羅里達海湖莊園打高爾夫球,顯然他本人也并不認為局勢非常緊急。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以緊急狀態(tài)為由公然改變國會既定的撥款用途,是對國會制衡權和美國憲政體制的挑戰(zhàn),一旦開此先例,后續(xù)長期負面影響或將無法避免。有議員擔心將來其他總統(tǒng)上臺后也會效仿,在控槍、金融監(jiān)管等方面拋開國會單方面采取行政措施,國會的權力將會被嚴重削弱。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Nadler甚至表示,特朗普是內戰(zhàn)以來美國民主制度的最大威脅。
在這種背景下,民主黨議員采取了堅決的反制措施。2019年2月26日,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法案,主張取消特朗普宣布的國家緊急狀態(tài)動議,法案的投票基本以黨派劃線,但也有少數(shù)共和黨議員支持民主黨,近期參議院也將表決該提案,從目前態(tài)勢看通過的可能性很大。特朗普聲稱,如果國會通過該法案,他會堅決行使否決權,維護緊急狀態(tài)動議。一旦總統(tǒng)否決,國會就需要重新表決,兩院必須均超過2/3的議員同意才能真正推翻特朗普的緊急狀態(tài)動議,民主黨很難爭取到如此高比例的支持票,因此這一事件的走勢仍然撲朔迷離。
未來如果國會推翻了特朗普的緊急狀態(tài)動議,邊境墻建設擱淺,特朗普可能會大肆渲染非法移民和毒品犯罪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將責任推給民主黨。如果國會未能推翻緊急狀態(tài),特朗普的邊境墻建設也未必會一帆風順。將來再次出現(xiàn)非法越境者死亡事件時,民主黨可能會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嚴厲攻擊特朗普。如果偷渡者翻越或者破壞邊境墻,民主黨可能會攻擊邊境墻勞民傷財、形同虛設;建設邊境墻會破壞環(huán)境,影響動物遷徙,環(huán)保主義者也可能會站出來抗議,各種鼓噪聲會甚囂塵上。當然,特朗普與國會也有可能會妥協(xié),比如特朗普主動取消國家緊急狀態(tài),避免侵犯國會的制衡權,國會也相應增加部分邊境墻建設撥款,不過目前外界還看不到上述跡象。
無論如何,非法移民是美國敏感而又棘手的政治、經(jīng)濟、安全和倫理問題,難以徹底解決。美墨邊境墻,建與不建,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會面臨無休止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