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Q: 老公家暴的時候,像極了魔鬼,讓我無數(shù)次想離開??伤玫臅r候,卻還是那個有魅力的、讓我深愛的男人,我在這樣復(fù)雜矛盾的心情里,遲遲無法抉擇,我該怎么辦?
A: 我們都希望萬事一清二楚,這樣,輕松、簡單就可以做出正確、完美的選擇。可現(xiàn)實總打破人的幻想,多數(shù)事情,尤其情感,經(jīng)常就像你的處境,充滿了矛盾與沖突、模糊與糾結(jié),叫人難以抉擇。
我想,目前你還需要一些時間,所以暫時接受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吧。你老公也許有分裂的人格,可分裂的人格伴隨著豐富而強烈的情感體驗與感受,以至于自有它的迷人之處。我有一個邊緣水平的病人,重度抑郁、分裂樣人格、軀體化,有不可控的自殺沖動。在試遍了藥物、心理所有的治療方法不見明顯效果后,她選擇了電擊療法,終于變“平靜”了,與此同時,她卻陷入了另一種痛苦:“我成了行尸走肉,我覺得我不再是我?!彼俗詺_動,卻同時也消除了敏感、豐富、獨特的自我體驗。如果你老公的暴力和魅力,也像這個病人一樣,是他特質(zhì)中不可分割的兩面,那么,什么才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他的性格能被熨平,你還愛不愛他?真的是未知數(shù)。
當然這只是一個思考維度,還有其他方面,例如他家暴的具體模式。是泛化的暴力?對同事、親朋好友,以及陌生人會不會也表現(xiàn)出暴躁或動手?還是只針對你?兩者有很大不同,前者是性格特點,后者則偏向親密關(guān)系的問題。另外還有一種類型是內(nèi)心自卑陰暗、在外膽小怕事,只敢回家打老婆的男人,不過我根據(jù)你的描述應(yīng)該可以排除掉。
先來說性格,即脾氣暴躁。人的脾氣秉性很大程度上來自先天,很小一部分跟父母的養(yǎng)育及他本人后天的努力、修養(yǎng)有關(guān)。一般成年后,性格基本就定型了,但微調(diào)還是可以期待的。你可朝以下3個方向去努力:
1.他本人如何看待家暴?他自身改變的動機是否足夠大?動機和意愿是一個人改變的前提。
2.他不是壞人(這里把打女人是為了發(fā)泄或認為“女人就該打”定義為壞人),對你還挺好,平時待人處事容易急眼,動手只是不會表達,一旦激動就會失控。類似這種情況,你需要摸清他發(fā)作的規(guī)律,什么事情、話題(語)、時機會刺激他,讓他變得敏感、不可控制。例如,多數(shù)男人對被說“不像(是)男人”或“不如別的男人”都很敏感,并本能傾向于用拳頭證明“我是男人”。你無法決定馬上離開他,那至少要做到保護好自己。摸清他的脈,盡量不往槍口上撞,不要做“哪壺不開提哪壺”、引火燒身的事情;一旦他有爆發(fā)的苗頭,冷靜避開;不做刺激、挑釁、激化矛盾的傻事。
3.在自己能控制情緒的前提下,尋找機會平靜、耐心地幫助他學(xué)會用言語表達感受。一開始,你甚至需要幫他解讀他的情緒,就像教小孩子一樣。
另外,還可以多從兩個人的原生家庭中找線索。一方面,看看他父母的相處模式,他是否遺傳、模仿、認同、復(fù)制了父親的暴力,如果他能對此有所覺察和反思,就有可能去調(diào)整。除暴力模式外,還要注意融合焦慮。有的人潛意識里害怕在親密關(guān)系中靠得過近,自己仿佛和伴侶融為一體,導(dǎo)致自我被湮沒,沒有存在感,這種潛意識幻想的恐慌有時會使人用暴力努力抵抗/掙脫另一個人,因為這種情況下他把親密當作是束縛、侵入或控制。
成人的融合焦慮是早年母嬰關(guān)系沒能順利、恰當分離的殘余情結(jié)。另一方面,考察你自己有無“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心理,有無拯救他人或受虐的傾向,使得你離不開一個對你施暴的男人,這部分內(nèi)容以往講過就不再重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