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史軍
能代表春天味道的菜蔬其實并不少,鮮嫩多汁的春韭,味道特別的香椿芽,充滿江南風情的馬蘭頭,再加上清新怡人的薺菜了,一桌滿是春天味兒的野菜宴就開場了。不過,香椿芽終歸味兒沖,韭菜吃起來多有不便,馬蘭頭不便尋找,薺菜就不一樣,連最挑剔的大家閨秀也不會排斥那種清新的味道。只是,千萬不要讓薺菜的殘片貼在牙齒上。
薺菜算得上是分布區(qū)域最廣的野菜之一,全世界溫帶地區(qū)都有它的身影,在中國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有觀點認為薺菜原產于東歐和小亞細亞一帶,即便真是如此,但是要論在餐桌上發(fā)揚光大,那還得看華夏大地。且不論饑饉年代,天下無人不識薺,在小康生活之中,更是少不了薺菜的味道——薺菜餃子、薺菜羮、薺菜餡的大餛飩,不僅是美味的標志,還是回歸田園的一種象征。我們也可以把這種味道稱為懷舊的味道。
大約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開始琢磨著吃這些春天的野菜了。在《詩經(jīng)·北風·谷風》中就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記載,而在《楚辭》中也有“故荼薺不同畝兮”的詞句。不僅如此,在漢朝的時候,人們曾一度嘗試將薺菜馴化為家常菜,但是很遺憾,這種菜蔬并不如它們的兄弟蕓薹配合。后者成就了白菜油菜的霸業(yè),而前者又退回到了山茅野菜的行列之中。這都是因為,薺菜并不是很好伺候。
首先,薺菜的種子太小了,每1000粒薺菜種子的重量只有0.09~0.12克,說細如沙塵一點都不為過,收集起來就是個麻煩事兒。種子小導致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苗實在太瘦弱,要想讓它們高產,土壤不能濕,澆水還不能急。如今,我們可以用噴灌、滴灌這些先進技術解決,古人只能用灑水壺,那是何等繁重的勞動。另外,這些瘦弱的苗里面還可能混雜有其他雜草,你還只能干瞪眼。鋤頭除草似乎都行不通,只能徒手來拔草,無形中又讓工作量翻翻了。看似合理的解決方案,就是開發(fā)抗除草劑的薺菜了(然而可能形成新的瘋狂雜草)。
不僅如此,薺菜還不是想種就能種,因為薺菜的種子有休眠的特性。必須經(jīng)過適當?shù)牡蜏靥幚恚?~10℃,處理7~9天),才能被喚醒。所以我們在仲夏之后就不會見到薺菜,直到來年春天。沒有太多植物生理知識,沒有冰箱冷庫的古人哪兒有這種技術呢?
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問題都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薺菜很有可能會回歸菜園。19世紀末,上海就開始栽培;20世紀中后期,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城市也開始種植。這是薺菜味兒的特殊魔力。那么薺菜味兒是什么味兒呢?這個問題還真難回答,那是一種結合了特殊甜香和新鮮葉子香的特殊香氣,就好像麥芽糖漿混上了新鮮的菠菜。而這種感覺主要來自于其中的葉醇。這種物質是一種特殊的天然綠葉清香,在茶、刺槐、蘿卜、草莓、圓柚等植物都有發(fā)現(xiàn)。葉醇經(jīng)常被添加到草莓、漿果、甜瓜、茶香精中,是香料行業(yè)的明星。遺憾的是,薺菜的氣味兒沒有如此單純,作為十字花科的成員,薺菜帶有特殊的硫化物的味道,盡管這種味道比之芥菜蘿卜要淡許多,但足以打破葉醇營造的美好境界了。
在知道薺菜的美味兒之后,想去挖薺菜的朋友必定會越來越多,但是挖錯的可能性極大。其實薺菜的特征也蠻明顯的,先簇擁在一起又慢慢拉伸開來的總狀花序,四片花瓣十字交叉的小花,四長兩短的四強雄蕊都顯示著薺菜的身份。就更不用說,那些超有特點的三角形短角果,幾乎讓人避免了錯認的風險。你可能會說,這么好認的植物怎么會挖錯呢?答案很簡單,如果等到薺菜開花結果再去挖,就只有熬水煮雞蛋這一種吃法了,什么做餡兒、做菜、做湯羹就別想了,因為開花結果之后,薺菜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