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麗梅
對比有助于深入淺出地講道理,方便表達主題,運用好它能為演講添彩。
在開場白中運用對比,有利于快速進入主題。學者司馬南應邀參加一次演講,他之前已經有四個人講過了,于是他開口道:“前面四位分別就有關怒江水壩的話題進行了演講,講得都很精彩。何祚庥、陸佑楣兩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方舟子是生物學博士,張博庭是碩士。我是什么‘士’你們知道嗎?——我啥也不是!可云南大學門口今天立了一塊廣告牌子,上面寫著‘司馬南,著名學者’。如果一定要把司馬南說成學者,當然不錯。但我得附加聲明,我這個‘學者’,跟他們前幾位的‘學’字相同而意思不同。他們是‘學有所成’的‘學’、‘學有專長’的‘學’、‘學貫中西’的‘學’,我的‘學’只是表示司馬南比較愛學習的意思。下面呢,我就說說我對怒江水壩的學習體會吧。”
司馬南的開場白,通過調侃自己的“學者”身份,在與前面四位學者的對比中自然而然地切入了演講主題。
在闡述主題時運用對比,有利于聽眾理解吸收。著名健康問題專家洪昭光教授在一次題為“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的演講中,也巧妙運用了對比:“遺傳的影響,我們簡單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小白兔應該吃什么呢?本應該吃蘿卜,但假如從今天開始,讓小白兔改吃雞蛋拌豬油(蛋黃膽固醇高,豬油是動物脂肪),這樣下來小白兔在四周內膽固醇增高,八周便動脈硬化,十二周會得冠心病。而我們換用北京鴨子做實驗,讓它吃蛋黃拌豬油。結果很奇怪,鴨子天天吃,膽固醇不高,動脈也不硬化,更沒有冠心病。咦!這就奇怪了,怎么兔子一吃就動脈硬化,鴨子卻沒有呢?道理很簡單,兔子是兔子,鴨子是鴨子,體質類型不同啊。人也一樣:為什么張三一吃肥肉,膽固醇變高,動脈就硬化,冠心病也來了,而李四天天吃肥肉什么事也沒有?因為張三是兔子型的,李四是鴨子型的,鴨子型就沒事,你兔子型就倒霉,先天性倒霉。為什么有人吃得并不多,可就減肥不下來?而那個吃得很多的人卻胖不了?就因為人的體質類型不同,有些東西遺傳100%,有些遺傳是個傾向。高血壓、冠心病就是傾向性的?!?/p>
面向關注健康的普通聽眾,洪昭光沒有套專業(yè)術語進行講解,而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對比,深入淺出地說明了不同體質類型的人的遺傳差異及其與疾病之間的關系,讓聽眾聽得懂,聽了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