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
廣西百色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西百色 533000
精神科在病房管理中發(fā)生患者暴力和攻擊行為極為常見,一旦發(fā)生產生不良后果。因此,提高精神病人暴力和攻擊行為預測準確性,降低暴力或攻擊行為發(fā)生率及降低危害程度對提高精神科服務質量極為重要。選取該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268例精神病患者,采用“布羅塞特暴力風險評估量表 (Broset-Violence Checklist,BVC)”“暴力危險性篩查表(violence risk screening-10,VRISK-10)”和“修改版外顯攻擊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對其進行暴力或攻擊危險性評估并進行對比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學區(qū)該院入院16~55歲患者268例,平均年齡(29.4±5.1)歲。其中男患者188例,女80例;入院診斷:精神分裂癥164例,其中男114例,女50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40例(全部為男性);雙相障礙38例,男28例,女10例;躁狂癥26例,男16例,女10例。首次入院182例,2次入院48例,3次及以上者38例。入院前有暴力或攻擊史(含院外刑事案件強制治療)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所有入選患者均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并得到了患者家屬的認同和允許。
①患者入院后即按順序給予編號,在24 h內即進行三種量評定1次。
②BVC評估。共6個條目:混亂、易激惹、喧鬧、口頭威脅、傷人行為、毀物行為。每個條目賦予0或1分,無=0、有=1分??偡?分為危險性低、1~2分為危險性、3分以上為高度危險性)。
③V-RISK-10評估。共10個條目:既往和(或)當前的暴力行為、既往和(或)當前的威脅性行為(言語性/軀體性)、既往和(或)當前的物質濫用、既往和(或)當前的主要精神疾病、人格障礙、缺乏對疾病或行為的洞察力、多疑、缺乏同情心/同理心、不切實際規(guī)劃、暴露于未來應激情境下的壓力。采用02分共3級評分制,0分為沒有、1分為可能/中等、2 分為有,1~5 分為低危險性、6~9 分為中度危險、≥10分為高度危險。
④MOAS評估。共4個分量表:言語攻擊:言語敵對,即平時講話或辱罵的方式,試圖通過貶低某人的話或臟話來使人遭受心理傷害,或者是體力攻擊的威脅;對財產的攻擊:盲目地不顧后果地毀壞病房的設備或他人的財物;自身攻擊:對自己的身體傷害,如自殘或自殺企圖;體力攻擊:故意的暴力行為致人疼痛、身體損傷或死亡。每1分量表分別給予×1、×2、×3、×4 的加權分, 由低到高 04 分的5分評級??偡帧?0分為攻擊I級、≥20分為攻擊Ⅱ級、≥30分為攻擊Ⅲ級。
⑤3種量表評分。聘雇為中度或Ⅱ級以上具有暴力或攻擊風險行為的給予不同的病房分配及相應的管理方法,必要給予短暫性保護性約束。
⑥評分方法。由2名主治醫(yī)師以上人員進行1種量表評定,2人分數(shù)相加后取平均值。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68例患者入院時的3種量表評分數(shù)據(j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患者入院時3種量表評分結果[n(%)]
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疾病發(fā)生暴力或攻擊行為的概率相同,但是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礙發(fā)生暴力或攻擊行為的概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評分中度或II級以上與發(fā)生暴力或攻擊行為結果[n(%)]
對應患者編號重合出現(xiàn)暴力或攻擊行為的共34例;BVC和V-RISK-10兩表結合重合78例;BVC和MOAS重合62例;V-RISK-10和MOAS重合58例。
根據(jù)該文的研究,268例患者入院時使用三種量表進行評分,其結果存在出入。在疑似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中,使用BVC進行評分,有中度患者82例,有重度患者34例;使用V-RISK-10進行評測,有中度患者78例,重度患者50例;使用MOAS進行評分,有II級患者61例,有III級患者40例。在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礙的評測中,使用BVC進行評分,有中度患者18例,有重度患者10例;使用V-RISK-10進行評分,有中度患者16例,重度患者10例;使用MOAS進行評分,有II級患者22例,有III級患者8例。在雙相障礙的評測中,使用BVC進行評分,有中度患者16例,有重度患者10例;使用V-RISK-10進行評分,有中度患者16例,重度患者10例;使用MOAS進行評分,有II級患者16例,有III級患者10例。在躁狂癥的評測中,使用BVC進行評分,有中度患者11例,有重度患者5例;使用V-RISK-10進行評分,有中度患者14例,重度患者6例;使用MOAS進行評分,有II級患者14例,有III級患者10例。從患者患病程度上比較,四類病癥采用BVC進行評測,中度患者有127例,重度患者有61例;采用V-RISK-10進行評測,中度患者有124例,重度患者有76例;采用MOAS進行評測,中度患者有98例,重度患者有44例。這說明3種量表在對病癥進行評分的過程中,其標準的差異會造成準入的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國內采用該種量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從引入、改進到不斷漢化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全國各地不少精神病領域的專家、一線的醫(yī)務人員和政府科研課題都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討。例如吳雨飛、孫秀麗和栗克清等人將精神科暴力風險的評估工具進行了系統(tǒng)的介紹。有學者在對762例精神病患者的研究中,經量表檢測暴力事件的發(fā)生率,為54.53%;相關研究者對521例精神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在有效測試的490例患者中,存在危險行為的有177例患者。以上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與該文結果相仿,說明了量表在測評精神病患者暴力風險方面的效度。
該研究使用的3個量表中,BVC量表各條目組內相關系數(shù)為(0.67%~0.94%),總的組內的相關系數(shù)(ICC)為0.94,信度良好。V-RISK-10量表是BVC的擴展版,其效度指數(shù)(CVI)為0.94,靈敏度為79.6%。但由于3個量表評估方向側重點不同,內容有繁有簡,導致了同為評估為中度以上或Ⅱ級以上患者出現(xiàn)暴力或攻擊行為的34例。比例還比較低。但2個量表的綜合使用后重合比例以BVC和V-RISK-10為最高,BVC和MOAS為次,V-RISK-10和MOAS最低;在用時方面,BVC用時最短,MOAS次之,V-RISK-10較長。綜上所述,3種量表均可用于臨床風險和攻擊行為評估,但最好是2個結合使用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