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薛金鈴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鹽城 224000
造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主要因素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xù)性感染,因此降低宮頸癌發(fā)病率的主要關鍵就是對女性生殖器官的HPV進行清楚,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進展進行阻斷,臨床研究證實,高危型HPV的女性多為29歲以上,其中高危型HPV感染到癌前病變,最終衍變?yōu)閷m頸癌的階段最久為12年。當前隨著HPV感染發(fā)病率的逐年提升,高危型HPV感染逆轉和對CIN阻斷發(fā)展為宮頸癌預防關鍵。干擾素在臨床中對宮頸高危型HPV感染救治頗有成效,同時加行保婦康栓能夠對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改善,就這一目的,該文將以該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宮頸HPV感染患者60例分析,評定干擾素聯合保婦康栓的價值。
納入接收的宮頸HPV感染患者6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差異性將6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中,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25歲,中位年齡(29.2±3.9)歲。對照組中,最大年齡64歲,最小年齡22歲,中位年齡(29.1±3.8)歲。入選依據:①經過陰道電鏡檢查、病理學診斷確診為慢性宮頸炎[1];②高危型HPV測定結果陽性,確診為慢性宮頸炎合并HPV感染[2];③年齡>24歲,性生活正常;④TCT檢查未出現惡性病變和上皮內病變[3]。排除依據:①精神病癥;②陰道和宮頸檢查合并淋病以及滴蟲感染;③90 d內行糖皮質激素治療;④妊娠期女性。本次研究征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知情,簽訂知情同意書。采用SPSS21.0 for windows軟件處理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干擾素(國藥準字:S20020103)治療,患者在月經干凈后的2 d-1周內用藥,患者對外陰清洗,戴好消毒手套,將藥片放進陰道穹隆挨近宮頸口位置,1次/d,以7 d為一治療周期,連續(xù)用藥21 d。觀察組加行保婦康栓(國藥準字Z46020058),保婦康栓和干擾素交替應用。治療過程中,患者只能站浴,禁止性生活,治療后的30~60 d,在月經干凈后復查宮頸情況。
患者在治療后90 d月經干凈后,對宮頸HPV轉陰情況復查,對陰道微生態(tài)恢復情況和宮頸局部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免疫水平進行記錄。
HPV轉陰情況記錄中,對患者的HPV-DNA情況測定,分為轉陰、有效以及無效。轉陰為復診后陰道和宮頸結果證實高危HPV亞型轉變?yōu)殛幮?;有效為少數陽性高危HPV亞型轉為陰性,≥1種HPV亞型判定為陽性;無效為高危HPV均未轉陰。對比兩組轉陰率和未轉陰率。
陰道微生態(tài)恢復情況分析,患者復診后采取陰道分泌物,測定PH指標,而后革蘭染色處理,并根據陰道微生態(tài)評定,判定菌群改善情況。正常判定為陰道分泌物pH≤4.49,乳桿菌為優(yōu)勢菌群,Nugent≤3 分[4];未恢復為陰道分泌物pH>4.5,Nugent評分>3分。宮頸局部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免疫炎性因子,測定指標。
以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60例宮頸HPV感染患者資料,計量資料依據正態(tài)分布檢驗,治療后90 d HPV轉陰情況對比、陰道微生態(tài)恢復情況分析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陰道分泌物pH、Nugent分數對比和炎性因子水平對比用(±s)的形式表示,行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轉陰率和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HPV轉陰情況對比
治療90 d后,觀察組恢復率高于對照組,同時陰道分泌物PH指標和Nugent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90 d陰道微生態(tài)恢復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后90 d陰道微生態(tài)恢復情況對比(±s)
組別 陰道微生態(tài)恢復情況正常 未恢復陰道分泌物pH Nugent(分)觀察組(n=30)對照組(n=30)χ2值/t值P值25 18 5 12 4.021 9 0.044 9 4.1±0.6 4.5±0.7 2.376 3 0.020 8 2.2±0.4 3.0±0.7 5.434 9 0.000 0
治療后90日兩組的IL-4水平有所降低,其IL-12和IFN-有所提高,治療后觀察組降低或者提高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宮頸局部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免疫炎癥因子水平分析(±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宮頸局部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免疫炎癥因子水平分析(±s)
組別IL-4治療前 治療后IL-12治療前 治療后IFN-γ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13.2±3.4 13.4±3.5 0.224 4 0.823 2 6.6±1.2 8.7±2.3 4.433 7 0.000 0 10.6±1.4 10.5±2.5 0.191 1 0.849 1 15.6±2.4 13.6±2.5 3.160 9 0.002 5 8.2±1.5 8.5±1.6 0.749 2 0.456 8 13.5±3.3 11.6±2.8 2.404 6 0.019 4
人乳頭瘤病毒的英文全稱為Human papillomavirus(HPV)[5],作為DNA病毒,其存在130多種亞型分型,在HPV各個亞型中,大約有35種高危型亞型易造成女性宮頸出現病變反應和性病疣,根據相關調查報告證實[6],宮頸癌患者體內檢測均會出現HPV-DNA。當前對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治療并無十分顯著的方法,臨床也經常應用物理治療方法和化學方法救治,化學藥物應用中,以干擾素為代表。同時保婦康栓的應用也能夠抑制HPV病毒活性,對于保婦康栓聯合干擾素救治宮頸HPV病癥的研究較少[7]。
HPV感染參與宮頸病變的發(fā)展過程,當前臨床多應用干擾素對病癥治療,干擾素本身為廣譜類的抗病毒藥物,不僅能對人體內病毒RNA進行抑制[8],同時降低水腫幾率,還能夠對免疫功能調控[9],以此抵抗病毒形成。但是根據臨床研究結果數據認為,單獨應用干擾素對宮頸高危型HPV感染治療,依然有大約10~30%左右的患者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本文研究中也證實,觀察組患者轉陰率76.7%和有效率86.7%優(yōu)于對照組50%、63.3%,兩組對比統(tǒng)計學意義形成(χ2=4.3556、4.5933 P<0.05);在周小燕等[9]專家研究中,對兩組治療后90日HPV轉陰情況對比可知,治療組轉陰率為60.9%,有效率為9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1%和72%。保婦康栓是中藥制成,含有的冰片能夠達到清熱消痛的效果[10],莪術油達到抗滴蟲和抵抗病毒[11],并通過對末梢血管刺激,促進炎性反應的改善[12]。本研究中,對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宮頸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相關免疫因子等進行測定,結果證實,治療前后宮頸局部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免疫炎癥因子水平分析,治療后90日兩組的IL-4水平有所降低,其IL-12和IFN-有所提高,治療后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33 7、3.160 9、2.404 6 P<0.05)。由此數據可知,保婦康栓可以協(xié)助其宮頸炎癥反應的降低,有利于宮頸恢復。IL-4主要由Th2類細胞分泌,和腫瘤生長有顯著關聯的趨勢,楊紅娟等[12]專家研究中也說明IL-4高表達和IL-12低表達也可能參與了宮頸腫瘤細胞的免疫機制。
綜上所述,保婦康栓聯合干擾素對宮頸HPV病毒感染患者治療效果顯著,臨床推廣價值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