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真龍
【摘要】從臨床治愈1例腦干出血患者的病例,淺談腦干出血的病因、誘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及預后,認識到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對腦干出血準確、迅速地做出診斷,積極治療,預防并發(fā)癥,才能更好的使腦干出血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腦干出血;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2
腦干出血占腦出血發(fā)病率的7%~10%,腦干是人體呼吸循環(huán)中樞,腦干出血不僅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且病情重、致殘率及病死率高[1]。
1 病例介紹
患者柴某,男性,57歲。主因“突發(fā)左側肢體軟弱無力伴吐字不清半天”以“腦干出血”收住入院。緣于入院前半天,患者在活動狀態(tài)下突然出現(xiàn)左側肢體軟弱無力,左上肢不能抬起,左下肢不能站立,伴有講話吐字不清,且雙眼視物模糊,頭痛,無惡心、嘔吐,無呼吸困難,無飲水嗆咳,無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無發(fā)熱。自發(fā)病以來,患者精神較差,有陣發(fā)性煩躁,無意識喪失,未進食水,二便未解。查體:體溫:36.3℃脈搏:6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20/7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抬入病室,查體欠合作。左側上下肢肌力3級,右側肢體肌力正常,腱反射對稱引出,左側Babinski征(+)、Kernig征及Brudzinski征(+)。經觀察患者飲水無嗆咳,指鼻試驗陽性,跟膝脛試驗陽性,考慮共濟失調。輔助檢查:隨機血糖:5.89 mmol/L。血常規(guī):WBC:6.88×109/L,RBC:4.72×1012/L,PLT:127×109/L,HB:155g/L。頭顱CT提示:腦干出血(右側,出血量約1.5 mL);輕度腦積水。入院后給予特級護理,低鹽低脂飲食,低流量持續(xù)吸氧,絕對臥床休息,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降顱壓、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腦神經、預防并發(fā)癥及對癥支持治療。于第5天,患者言語流利,自訴有輕微頭暈、頭痛,雙眼視物有雙重陰影感,左側肢體及頭面部痛覺不明顯,有麻木感。查體:左眼內斜,四肢肌力正常。行頭顱MRI提示:腦干出血;幕上腦室輕度擴大。入院后第14天,患者精神良好,病情穩(wěn)定,生命體征平穩(wěn),予以中醫(yī)針灸治療及肢體功能康復鍛煉。康復治療1周后患者病情明顯好轉,雙眼視物雙重陰影感基本恢復,左側肢體及面部麻木感基本消失,無其余不適癥狀?;颊呒凹覍僖蟪鲈海S即出院回家中自行療養(yǎng)及康復鍛煉。
2 病例分析
2.1 病因及誘因
腦干出血多數由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其他病因包括血液?。ò籽?、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較少性紫癜、血友病等)以及腦淀粉樣血管病、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炎、Moyamoya病、夾層動脈瘤、梗塞后腦出血等。橋腦出血發(fā)病率最高,中腦及延髓出血少見[2]。本例患者病變部位經顱腦CT定位于腦干右側出血,既往無高血壓病史,無血液病及腦血管性病變,故本例患者為原發(fā)性腦干出血。典型的腦干出血常于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fā)病,本例患者自訴在活動情況下突然出現(xiàn)左側肢體無力,伴有吐字不清,且雙眼視物模糊伴有共濟失調,故本例患者的發(fā)病誘因為體力活動。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出現(xiàn)肢體功能障礙、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tǒng)體征的患者要高度警惕顱內出血。
2.2 發(fā)病機制
腦干出血的機制可能是某些高危因素使血液中凝血因子發(fā)生改變,血流動力學異常,血管壁結構破壞,內膜下膠原纖維暴露,同時使纖溶功能亢進,纖維蛋白降解加快,在血流沖擊下血管壁易于形成微小動脈瘤,一旦患者遇到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飲酒等誘發(fā)血壓升高則可導致破裂出血[3]。本例患者為57歲男性,屬中老年病人,由于在體力活動發(fā)病,其機制應為體力活動誘發(fā)血壓升高,再加中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而致基底動脈破裂出血。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對中老年患者的血壓需要動態(tài)觀察,對于高血壓患者應早發(fā)現(xiàn),早控制,避免類似病例的發(fā)生。
3 臨床表現(xiàn)
腦干出血一般出現(xiàn)交叉性癱瘓,即病灶側腦神經周圍性癱瘓和對側肢體中樞性癱瘓及感覺障礙。由于腦干內有第Ⅲ~Ⅳ對腦神經核、多種腦干傳導束、腦干網狀結構及心血管運動中樞、血壓反射中樞、呼吸中樞及嘔吐中樞等,所以臨床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病情變化多而快,并發(fā)癥亦多。本例患者發(fā)病后立即出現(xiàn)肢體功能障礙,伴隨眼部體征、吐字不清、共濟失調等癥,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正是腦干出血最主要的特征。
4 診 斷
腦干出血的確診應依靠CT或MRI;常于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fā)??;一般首發(fā)癥狀為頭痛、嘔吐、肢體無力、意識障礙、語言障礙和行走不穩(wěn)等;體檢可發(fā)現(xiàn)交叉性體征、雙側病理性反射陽性等。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顱腦CT掃描對診斷腦干出血仍作為首選,能明確出血的部位和量,而且對預后也能做出較正確的評估,必要時做腦干CT薄層掃描[2]。本例患者發(fā)病即有肢體功能障礙、語言障礙、視物模糊等;陽性體征有:左側上下肢肌力3級,左側Babinski征(+)、Kernig征及Brudzinski征(+),指鼻實驗陽性,跟膝脛實驗陽性;頭顱CT提示:腦干出血(右側),輕度腦積水。完全符合典型腦干出血患者的診斷指標。顱腦MRI能多斷面掃描,清晰顯示微小病灶的病變。但掃描時間長,費用高,多數腦干出血患者伴有意識改變,不能配合。因此,顱腦CT掃描仍作為首選,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以行顱腦MRI進一步明確病情。本例患者入院后第5天行頭顱MRI提示:腦干出血。與頭顱CT相吻合,故本病例診斷準確。
5 治 療
腦干出血的患者急性期通常需要在重癥監(jiān)護室中救治,絕對臥床休息,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用甘露醇等降顱壓、減輕腦水腫,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痰液及食物窒息、應激性潰瘍、呼吸循環(huán)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褥瘡等并發(fā)癥,加強營養(yǎng),精心護理。本例患者入院后詳細詢問病史及嚴格查體,積極治療;恢復期進行中醫(yī)針灸治療及康復鍛煉。經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治療效果滿意,未出現(xiàn)中樞性呼吸循環(huán)衰竭、中樞性高熱、腦疝、感染、繼發(fā)性癲癇等并發(fā)癥,病情好轉迅速,無誤診及漏診。由于腦干的結構復雜,解剖位置特殊,手術風險大、難度高,基層醫(yī)院多未開展,因此在臨床上中、小量腦干出血仍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對于大量出血(>5 ml)的患者,建議轉診上級醫(yī)院及時行手術治療。
6 預 后
由于腦干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的特殊性,腦干出血的患者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預后多與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患者意識障礙的輕重關系密切。本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雖然多而復雜,但經積極治療及康復鍛煉后,肢體功能、語言功能、感覺異常及視力等都恢復滿意,后遺癥也少。
總之,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對于神經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腦干出血,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及時行顱腦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后積極治療,就能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提高治愈率。同時建議中老年患者,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血脂,低鹽低脂飲食,多進食蔬菜、水果,戒煙限酒,平和心態(tài),控制體重,規(guī)律鍛煉,避免劇烈運動,以降低腦干出血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馮學問,雷盛欽,胡水婷,等.原發(fā)性腦干出血42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1):3644-3645.
[2] 張祥建,李春巖.腦干出血的診斷與治療[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14(4):266-269.
[3] 琚冬梅,孫巧麗,朱繼人,等.腦干出血5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9):822-831.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