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弘
摘要:“中考說明”是各地依據(jù)“課程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對教學內容和考試要求的具體說明。但同樣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中考說明,各地卻有不小的差異,差異何在?中考說明的編制和貫徹應注意什么?本研究通過對“守恒觀”在三個不同地區(qū)的“中考說明”中的表述予以比較,發(fā)現(xiàn)其差異,并提出:中考說明在編制中應注意針對性、貫徹中應注意全面性、落實中要注意發(fā)展性。
關鍵詞:課程標準;中考說明;守恒觀;質量守恒定律
文章編號:1008-0546(2019)05-0065-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5.020
一、“課程標準”和“中考說明”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是國家對義務教育有關課程的性質、要求、內容和實施進行規(guī)范的文件。在我國目前的義務教育實踐中,具有中考命題權的教育行政部門通常都會發(fā)布相應的“初中畢業(yè)化學科目考試說明”(以下簡稱“中考說明”)。從理論上說,“中考說明”應該是各地依據(jù)“課程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對教學內容和考試要求的具體說明。因為“高利害性”考試中考的存在,教師往往會細致研究“中考說明”并按其要求開展教學。
但筆者發(fā)現(xiàn),同樣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中考說明,各地卻有不小的差異。筆者將“課程標準”及三個地區(qū)的中考說明中以質量守恒定律為代表的“守恒觀”相關內容按“編排體系”“內容表述”和“評價要求”三方面進行比較,探討中考說明在編制、貫徹、落實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二、“課程標準”中的守恒觀
觀念是由外界感受而來對事物的心象,由認知作用而來的意識,如感覺、知覺、幻覺、想象、概念等。觀念具有主觀性、實踐性、歷史性、發(fā)展性等特點?;瘜W學科中的守恒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化學的活動中對化學的規(guī)律、本質、價值的基本認識和思想方法,表現(xiàn)為自覺地從分子、原子、元素的層面探索各種物質變化的思維習慣和意識。觀念的建立與發(fā)展離不開認識的發(fā)展,即離不開實踐感悟和知識學習。
質量守恒定律及相關知識是學生建立守恒觀的關鍵知識,也是初中化學知識結構中的重要內容,更是“三大守恒定律”在初中階段就必須達到“深刻理解、熟練掌握、靈活運用”要求的唯一內容,因此“質量守恒定律”是所有地區(qū)“中考說明”中對守恒觀水平評估的必考點。表1為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標準”中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制的教材將上述要求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初中教材中質量守恒定律相關知識可以梳理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分析,“質量守恒定律”認識水平可以從三個維度發(fā)展:①維度一:從定性到定量,即由模糊感知到清晰測量;②維度二:從宏觀到微觀,即由宏觀現(xiàn)象的認識到微觀成因的分析;③維度三:水平層次,即認識發(fā)展水平還存在由淺入深的過程。所以守恒觀認識發(fā)展過程可以用圖1表示,表1中每一個知識及水平層次均可在圖1中找到相應的點來表示。
三、“中考說明”中的守恒觀
由于各地區(qū)中考所承載的考試目標、考試范圍是基本相同的,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也受國家課程標準的規(guī)范,筆者在此選取使用相同版本化學教材的三個地區(qū),將中考說明中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考試內容與能力要求呈現(xiàn)如“表3”、“表4”和“表5”所示,便于進行比較。
四、“中考說明”中守恒觀的比較
1.編排體系的比較
對照“課程標準”,甲、乙、丙三個地區(qū)中考說明中“質量守恒定律”部分均給出清晰、獨立的編排體系但在編排層級上稍有差異,編排異同如表6所示。
其中,甲地區(qū)完全遵照“課程標準”的格式,在三級目錄下設“質量守恒定律”一欄。而乙、丙地區(qū)均將“質量守恒定律”直接設為二級目錄,以強調“質量守恒定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便于教師和學生能充分認識并體會其在整個初中化學的教學體系中的核心作用。
2.內容表述的比較
在編排內容上,對照“課程標準”在各地區(qū)中考說明中“質量守恒定律”的相關內容表述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定性與定量,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如表7所示的差異。
從“定性”、“定量”維度看,甲地區(qū)中考說明中每一項內容表述均與“課程標準”相同,使得“中考說明”與“課程標準”完全保持一致,充分體現(xiàn)了國家課程的權威性、統(tǒng)一性。甲地區(qū)的處理使得教師與學生在學習、研讀、分析“中考說明”中“質量守恒定律”相關內容能在初中化學知識的一個整體框架中理解,能給教師和學生對整個課程體系的理解有一個完整的結構化認識。乙、丙地區(qū)均增設了“定性維度”描述的內容,是對“課程標準”進行了細化的解讀,便于學生明確學習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乙地區(qū)的“中考說明”中將“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單獨列出在“化學計算”的二級子目錄下,以突顯其獨特性,從而實現(xiàn)定量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完整性。而丙地區(qū)將涉及“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的所有知識點都細致、準確、概括地表達,明確地傳遞出相關內容考試的信息。所以綜合來看甲乙丙三個地區(qū)的中考說明均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重視“質量守恒定律”的定量要求,為初中化學定量分析化學變化,同時也為高中化學學習做好了鋪墊。
從“宏觀”、“微觀”維度看,乙、丙兩地區(qū)均改變了“課程標準”中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表述,做出了區(qū)域化的解讀。兩地區(qū)中考說明中均增加“微觀維度”的描述,并將“課程標準”中“活動與探究建議”欄中的“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釋”直接作為“考試要求”或“考試內容”,這種表述方式更為直接,也便于教師、學生明確。
3.評價要求的比較
各地區(qū)“中考說明”均對考試內容做出相應的考試要求?!罢n程標準”照顧到各個地區(qū)的差異性,制定的內容相對寬泛,制定的學習要求也照顧到全國的均衡,因此也就給各個地區(qū)制定“中考說明”的評價標準留有足夠的余地。
甲地區(qū)依照“課程標準”的表述制定評價標準,所以甲地區(qū)的說明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評價要求可以做差異性直接比較,如表8所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地區(qū)將“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水平”中“初步學習”和“初步學會”分別列為A、B兩級這是與其余兩個地區(qū)不同的。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①“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這一條內容按照“課程標準”的“認識”描述是處于“第二層次”,而甲地區(qū)是作為“c”要求;②“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進行簡單計算”和“能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均涉及“簡單計算”,依據(jù)“課程標準”應處于“第三層次”而甲地區(qū)是作為“B”要求。所以,從上述分析可知甲地區(qū)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要求是有著獨特的理解,但部分內容的考試要求比“課程標準”都相應的降低,可能會對后續(xù)的化學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依據(jù)“課程標準”的制約作用,顯然是不合適的。
乙地區(qū)將目標層次用“★”的數(shù)目表達,“★”的數(shù)目分別對應相應的評價要求。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能利用簡單信息書寫化學方程式”給出的要求是“★★★”的層次,其中“利用簡單信息”這里什么是“簡單信息”呢?而且其中“★★★”的評價要求與其對應匹配關系是非常值得思考和解讀的。
丙地區(qū)不僅僅將認知性學習目標根據(jù)“課程標準”按要求由低到高分為A、B、c三個層次,同時還將技能性學習目標、體驗性學習目標的部分內容按紙筆考試的要求也轉為A、B、c三個層次予以評價。例如體驗性目標“認同”列為B級要求,過程性目標“論證、設計方案”列為c級要求;技能性目標“獨立操作、安全防護”等列為c級要求,甚至創(chuàng)造性地將“思維性目標”也充分應用“關鍵詞”予以闡釋并予以評價,如“歸納、演繹”列為c級要求。結合前面考試內容來看,丙地區(qū)的中考說明是較為細致,也是指導意義較為明確的。
五、結論與建議
將各地區(qū)的中考說明與“課程標準”中“質量守恒定律”的相關內容進行比較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從“編排體系”“內容表述”還是“評價要求”上地區(qū)差異性是比較顯著的,既有表述方式上的差異,也有難度要求的差異。由于中考對初中階段的教學同樣產生著“指揮棒”作用,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要求的選擇上會在一定程度上受所在地區(qū)中考說明的制約,“中考說明”也就會對各地區(qū)學生后續(xù)化學學習產生一定的差異性影響。因此中考說明的編撰者應當從“‘課程標準的落實”和“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來制定“中考說明”,而不能僅僅為了中考命題?!爸锌颊f明”在編制、貫徹、落實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要求:
1.針對性
中考說明的編制應當注意針對性。由于“課程標準”是國家的統(tǒng)一性要求,相對寬泛。而地區(qū)性的中考說明則能依據(jù)“課程標準”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做出更有針對性、更為細致的安排,這樣便于教師清晰理解“課程標準”中某一內容的具體內涵,并針對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選擇中落實“課程標準”和中考說明中的要求,從而充分發(fā)揮中考說明的作用。
同時,一定要注意中考說明中的評價要求不可以低于“課程標準”該部分內容的學習要求,一定要注意堅持“課程標準”的“底線要求”屬性,而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參照“課程標準”,合理提升相關知識的教學要求,盡量避免造成學生后續(xù)學習的障礙。
2.全面性
“中考說明”的貫徹應當注意全面性?!爸锌颊f明”中的內容以及評價要求一般來說與“課程標準”一樣,制定后就很少發(fā)生修訂,而且在中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解析”部分也是十數(shù)年一成不變。還有一些地區(qū)的中考為了照顧廣大教師教學感受,對于同一知識的考查形式,也往往多年來趨于一成不變,這其實對學生掌握核心知識,達成相關能力要求是不利的。
例如“質量守恒定律”的考查,有些地區(qū)的考查形式就是相對單一,尤其最近幾年就是以“表格式分析”為主,很少涉及其他類型,所以在中考說明的貫徹中應當注意合適的變化,注意引導核心知識和關鍵能力的教學開展。而教師也有必要在教學中圍繞同一內容設計不同情境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或者設計不同層次變化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進而全面的理解相關知識。
3.發(fā)展性
“中考說明”的落實應當注意發(fā)展性?;瘜W教學中有一些內容在初中階段并不是重點,“課程標準”中沒有描述,“中考說明”中也許也沒有相關內容,即使有中考要求也比較低,但是這些內容卻對后續(xù)化學學習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尤其是今后升入高中學習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初中教師也必須要做出教學安排,或者適當?shù)奶岣呓虒W要求。
例如“質量守恒定律”的中考說明中,丙地區(qū)就增加了“了解化學方程式中計量數(shù)的意義”,其實“計量數(shù)”實質是“化學反應中一定的微粒個數(shù)比”的理解,而這部分知識恰恰是高中化學“化學反應中物質的量的關系”的理解,所以這樣的安排就是為高中學習打下恰如其分的基礎,也就注意到了知識內容的發(fā)展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