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漢字,弘揚傳統文化;以史為鑒,細說字間故事
釋義:指的是某人說話或寫文章時,愛通過引用各種典故或古書辭藻來賣弄學識的行為。
你知道“茴”字有幾種寫法嗎?不知道吧?我來告訴你——
等等!那我說“茴”
字有10種寫法,你信嗎?
皇上,雖然它們認識我,我卻不認識它們。但是我一點也沒偷懶,活都干得好好的!
得,你還是把木梃給我,我自己看吧!
人人都知道,講話是門學問。除了基本的溝通之外,大家常??梢酝ㄟ^語言交流,彰顯自己的學問。所以,很多文化人會在說話時引經據典。只是,引經據典也要講究場合和氛圍。若在不適宜的時候頻繁引用,那效果就得打折扣了;若是再鬧騰一點,那就是掉書袋了。
《南唐書》中記載,廣陵人彭利用總是不顧對象和場合掉書袋,無論是對家中的孩子,還是料理家務的傭人,他在講話時都會搜羅詞藻、引經據典。也因為這種行為,他被稱為“彭書袋”。
不過,彭利用喜歡掉書袋,是因為他本人性格樸實古板,拘于古禮。而北宋名將黨進,他掉書袋的理由就讓人有些啼笑皆非了。
黨進原本是一名家奴,雖然沒有讀過什么書,但因為敦厚謹慎,很受主人杜重威的重視。在杜重威死后,他因為力氣大被編入軍伍,在南征北戰(zhàn)中建立了功勛。
只是這位將軍雖然善于打仗,卻目不識丁。他在統領禁軍時,禁軍將官都將麾下人馬器甲的數字記在木梃上,可以隨時查找,以備宋太祖詢問。黨進覺得這個法子很好,便加以效仿。后來,宋太祖就禁軍的相關事項詢問黨進??墒屈h進雖然已經做了準備,但他不識字,即便木梃上的數據記錄得清清楚楚,他也看不懂。最后,他只得將木梃呈給宋太祖:“您問的問題都在上面?!?/p>
北宋開國時期,國家邊境并不穩(wěn)定,周邊的游牧部落總在秋高馬肥時,南下侵略。宋太祖便派遣黨進去戍守邊疆。按照慣例,將領在臨行前,應當入朝辭別。不過宋太祖知道黨進不識字,便免了這一步驟,說:“太尉是邊臣,不須如此?!辈涣宵h進卻不肯答應,堅持要上朝。為了不出岔子,文吏為他擬好了要說的話,讓他熟記,還貼心地幫他做了“小抄”,寫在上殿面君時的玉板上。黨進一字一句誦讀,靠著死記硬背,總算把內容給記住了。
可上殿之后,他卻一個字也想不起來,就連玉板上的“小抄”都不能喚起他的任何記憶。他抱著玉板跪在地上,半天不吭聲。就在大家都等著急的時候,他忽然抬頭看著宋太祖,大聲說:“臣聞上古其風樸略,愿官家好將息。”意思是微臣聽說上古的皇帝崇尚簡樸,希望皇帝能夠休養(yǎng)生息!這莫名奇妙的一句話,引得侍衛(wèi)都捂住了嘴,幾乎要控制不住臉上的表情。宋太祖強忍笑意,問:“太尉為什么突然念這兩句話?”黨進悻悻道:“我曾經見那些貧寒的讀書人都愛掉書袋,我也掉兩句,讓陛下知道我也讀書了?!?/p>
雖然黨進目不識丁,但是他卻很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當杜重威的子孫陷入貧困時,黨進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俸祿去貼補他們。史書上評論,即使是學富五車的士大夫,在他的一片赤子之心面前,都會感到慚愧。
——整理自《南唐書》《宋史》《玉壺清話》
明天要考試了,我這樣臨時抱佛腳還來得及嗎?如果睡一覺我就忘記了,該怎么辦?
小抄都幫你做好了,你還要我怎樣?快跟著我背!
你知道嗎?
1.宋初的軍隊中,禁軍是主力,需要從全國的精壯青年中挑選。一開始,宋太祖挑選出符合“強壯驍勇”標準的士兵,讓地方官員對照這些人甄選身材相當的士兵。后來,他改用木梃做標準。木梃是一種木棍,標有1.6米到1.8米不等的刻度線。士兵往木梃邊一站,地方官員就能根據身高決定他的去留。不過身高并不是揀選士兵的唯一標準,只能說這相當于海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黨進沒有文化到什么程度呢?作為一名武官,他連“兵仙”韓信都不知道。有一次,他騎馬過鬧市,看到有伶人在唱戲,戲文中唱到韓信。他勃然大怒道:“你見到我說韓信,見到韓信肯定會說我,真是兩面三刀之人。”
3.宋朝的開國將軍們,并不是只有黨進一個文盲。對于這群沒有文化的武官,宋太祖也有過讓他們學習的想法。但他呼吁了很久,都沒有什么效果。無奈之下,他只好找宰相趙普商議,尋思找一個辦法能讓武官們讀書。但趙普也是個不愛讀書的“學渣”,他被趕鴨子上架,成了領讀。雖然趙普讀書不多,但喜歡《論語》,“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便來自于他。
還有誰比我更標準?哈哈,快選我,快選我!
你當我看不見你的靴子比別人高那么多嗎?哼,沒有人為你轉身,你落選了。
想回到過去,試著抱書在懷里,蒼老的臉帶有一點疲憊。想說一說您的決定,是我最不愿想的畫面……
你是班長,要做好全班的表率!從今天起,就由你來兼任學習委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