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叢
著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喜愛杭州,有空就前往游覽創(chuàng)作。一次,他帶著徒弟在西湖邊寫生,一下吸引來不少圍觀者,其中一個是他常去餐館的老板。看著張大千輕揮畫筆,一幅神形兼?zhèn)涞乃嫳丬S然紙上,圍觀者個個面露贊賞,佩服至極。
那天晚上,張大千到那家餐館就餐時,意外發(fā)現(xiàn),老板滿滿地擺了一大桌菜,都是杭州的特色美食。張大千不禁大喜過望,美美地享用起來。老板則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夾菜倒酒,顯得格外熱情。
見張大千興致漸高,老板突然恭敬地請求道:“先生,您是國畫大師,能不能給小店畫一幅畫,讓我作為鎮(zhèn)店之寶?”沒想到,張大千斷然拒絕了:“你的菜味道確實很美,我可以多付錢給你,但我的畫要傳給后世,掛在這餐廳里,不適合!”老板不由滿臉尷尬。誰知,張大千又溫和地說:“當(dāng)然,如果你看得起我,我可以和你拍張合影作為紀(jì)念!”老板這才高興起來,并和張大千預(yù)約了拍照時間。于是,席間又恢復(fù)了輕松歡快。
回家路上,徒弟不解地問:“先生,老板要的是您的畫,您卻只與他合影,這不是答非所求嗎?”張大千微笑著解釋道:“他仰慕我的名聲,是想借畫揚(yáng)名,但將我的畫掛在煙熏火燎的餐館里,實在不雅,傳出去也有損我的聲望,我當(dāng)然不能答應(yīng)。但我是這里的常客,他對我也悉心關(guān)照,我不能拂了他的盛情,所以提出與他合影,彌補(bǔ)一下他的失望!”聽了他的話,徒弟佩服得連連點頭。
生活中,有的懇求只能拒絕,但只是斷然回絕,勢必讓對方陷入難堪的境地。此時,換一種方式彌補(bǔ),雖不如人所愿,但在緩沖中,也能使對方保住一份面子,找回一份安慰,這種交際之道,不失為兩全其美。
(丁強(qiáng)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