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董彩霞
2019年2月18日,北歐米其林餐館指南在丹麥奧胡斯開發(fā)布會,丹麥28家餐館掛冠,共得35顆米其林星。
在北歐國家中,丹麥是擁有米其林餐館最多的國家,也是米其林星星數(shù)最多的國家。而鮮為人知的是丹麥的很多餐館都參與到了“零廢”運動中。以往高級餐館為美觀和精致而浪費食材是普遍現(xiàn)象,而丹麥的餐館則將食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阿馬斯餐館(Amass)的食材利用率達到了85%。
諾瑪餐館(Noma)自2003年開業(yè)以來,多次獲國際大獎,2010年被評為世界最佳餐館,三次獲米其林星,本次再獲二星。諾瑪餐館對北歐烹調的影響之大并不僅僅在于它的獎杯數(shù)量和排位。而在于它的三個原則:當?shù)厝〔摹敿臼巢?、儲存加腌制。利用當?shù)厥巢?,關注季節(jié)變化,突出了北歐菜肴的特點,儲存加腌制強化了北歐菜肴的特點,還更大程度地利用了以往被扔掉的食材。
盡管改變“買了用,用完扔”的思想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在丹麥,它已經形成了一種全民運動。政府機構、企業(yè)和個人都踐行減少浪費、再利用和循環(huán)利用?!傲銖U”并不是丹麥人努力的終點,它同時是產品創(chuàng)新和新經濟的增長點。
世界玩具巨頭樂高(LEGO)是丹麥人的驕傲,它始建于1932年,一直是個家庭公司。
“樂高”的丹麥文是LEGO,由兩個丹麥字的頭兩個字母組成,即leg godt。Leg godt的意思是“玩好”或是“好好玩”。翻譯成拉丁語,意思是“我搭”、“我組裝”或是“我讀”,它的含義與樂高玩具的本質更貼切。
近些年來,世界玩具市場競爭激烈,樂高也受到了一定影響。2017年樂高的年收入相對于2016年有所下降。但該公司剛剛公布的2018年年收入比2017年增長了4%,并有望繼續(xù)增長。這和樂高公司近年來的多項舉措不無關系。例如,樂高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樂高展會,今年的LEGO World(樂高世界)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樂高世界是唯一一個可以在工廠外體驗樂高積木生產的地方,孩子或是大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刻有自己名字的積木,利用五顏六色的樂高積木搭建自己喜歡的建筑或汽車。2017年秋,由著名的丹麥設計公司BIG設計的樂高之家(LEGO House)在丹麥開放,不僅吸引了熱愛樂高積木一代代的丹麥大人和小孩,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在“零廢”和循環(huán)經濟的時代潮流中,樂高亦不甘示弱。
2018年3月,世界各大媒體相繼報道了一條消息:樂高集團決定,從2018年起,開始利用植物提煉出的材料制造玩具。同時設定了目標:到2030年,樂高玩具的主要產品和包裝都利用可持續(xù)性材料。
2018年8月,第一批以甘蔗為材料制成的樂高玩具開始上市。不過,這些新產品還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樂高積木,而是軟積木,如花菜樹木,目前只占樂高積木總量的1%-2%。
樂高集團專管環(huán)境責任的副總裁Tim Brooks說,樂高玩具從質量和體驗方面與過去的產品幾乎沒有兩樣,一般人不會察覺出不同。這是因為利用新材料生產的聚乙烯和以往生產的聚乙烯幾乎沒有兩樣。
但樂高的創(chuàng)新產品卻對環(huán)境,對孩子和家長們,對發(fā)展“零廢”的社會意義卻是不可估量的。從2015年開始,樂高集團開始大力投資開發(fā)可持續(xù)性材料,并確定了到2030年所有樂高玩具全部用可持續(xù)性材料生產。
在此過程中,樂高集團還和世界著名的環(huán)保組織聯(lián)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利用環(huán)保組織的力量,與關心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們保持持續(xù)性交流,不斷發(fā)掘人們新的需求,以改善或創(chuàng)造新產品。
北歐建筑公司(NCC)是瑞典的一家建筑公司,在北歐國家都有分公司。目前在丹麥獲得了多種建筑和翻修項目。
離哥本哈根市中心不遠的Flintholm一帶原來是個工業(yè)區(qū),近些年來經過大力改造,成為了一個集居住、辦公和學生宿舍為一體的多功能社區(qū)。它還是一個新型交通樞紐,城鐵、市內火車、汽車都經過這里。而更多的是自行車,家住城外的人常常乘公交到這里,然后騎車去市內。
北歐建筑公司目前正在這里建設一群新式辦公樓,工地距離居民樓只有幾米之寬。
利用工地圍墻貼宣傳品并不是北歐人的發(fā)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宣傳品內容。工地其中一個標語廣告:我們確保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huán)境;我們減少對土壤、水和空氣的污染;我們促進公平的工作環(huán)境;我們遵從公平競爭的原則;我們與當?shù)叵嚓P人士交流;我們將垃圾減至最低水平,并實行再利用;我們減少二氧化碳的影響;我們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危險和可能性。除了類似標語以外, 在工地圍墻多處見到了建筑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標識。這些標語和標識一目了然,每天在和路過的人們進行著無聲的交流。這些新式辦公樓是居民樓的鄰居,建筑材料、建筑過程中的用地、用水、建筑材料運輸、垃圾處理、灰塵和噪聲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到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這些建筑圍墻并不高,而且并不完全封閉,工人作業(yè)過程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實際上是接受大家的審視。
這些標語和標識是北歐建筑公司對民眾的承諾,也是它們的賣點,即在高質量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中求發(fā)展求生存。
2019年3月15日,全球至少有10幾個國家,美國至少30個州以上的成千上萬個中小學生上街游行,他們的標語是“School Strike 4 Climate”(為氣候而罷課)。
瑞典中學生Greta Thunberg是被公認發(fā)起這一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2018年8月起,當時只有15歲的Greta持續(xù)罷課幾個月,抗議全球氣候行動過于遲緩。去年底,她被邀請到在波蘭召開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4)上發(fā)言。面對眾多的氣候談判人員,她說到,“你們口口聲聲地說愛自己的孩子無邊無際,但是你們卻當著他們的面偷走他們的前途?!碑敃r會場上鴉雀無聲,與會的大人們啞口無言。她接著說,“現(xiàn)在我們到了你們面前,告訴你們變遷即將來臨,不管你們愿意不愿意?!?/p>
與此同時,13歲的美國中學生Alexandria Villasenor從2018年12月起,不顧嚴冬,每周五乘公交去位于紐約的聯(lián)合國總部前靜坐示威。她每一次都帶上自己寫的兩個標語牌,一個寫著“School Strike 4 CLIAMTE”(為氣候而罷課),另一個寫著“COP24 FAILED US”(COP24讓我們徹底失望)。
Alexandria來自加州北部,去年11月去加州時,正好趕上了加州的一場大火?;鹬凶罱K有100多人喪生,她自己也被濃煙嗆得難受。她本來就有哮喘病,大火過后好多天都感到很難受?;丶~約后,她開始看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材料。她的母親剛好是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氣候和社會的研究生,在兩人交談中她得到了不少的啟示。很快,Alexandria加入了全美氣候積極分子的青年組織Zero Hour。Alexandria的周五罷課示威已經持續(xù)了三個月,當 《華盛頓郵報》記者問起罷課時,她堅定地說,“要是看不到前途,上學有什么用?要是我們總是花精力躲避一個接一個的災難,上學有什么用?罷課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p>
2月21日,在布魯塞爾的歐盟經濟和社會委員會上講話,Greta Thunberg要求政界和官員們傾聽科學家們的呼聲,加快未來10年的減排步伐,確保氣候變暖不超過1.5℃。她說,“所有問題現(xiàn)在都留給了我們這一代來解決。但是我們并不只是為了我們這一輩,而是為所有人在奮斗?!?/p>
目前,Alexandria和瑞典的Greta,以及其他國家的氣候積極分子一起,協(xié)同多個國際環(huán)保組織,共同商討如何促進加快全球氣候行動。
如何踐行 《巴黎協(xié)議》 ,同時使民眾在經濟和社會發(fā)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得到新的機遇,是擺在所有國家面前的艱巨任務。這要求各國政府、企業(yè)、民間組織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尋找出解決辦法。
“零廢”是一個突破性的概念?!傲銖U”旨在改變人們以往對資源的固有詮釋,重新設計資源“生命圈”,使資源能夠再富生命,重新得到利用。自工業(yè)革命以來,生產和消費過程一直呈線性,產品“壽命已終”后,便成了“垃圾”,或是被焚燒,或是被填埋,或是被傾入水道和海里。這不僅造成了空氣、水、土壤的污染,還對人們的生存空間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按照“零廢國際聯(lián)盟”(Zero Waste International Alliance ,ZWIA)的定義,“零廢”指:通過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再利用,產品復原、包裝及材料利用,來保護所有資源。而不是將他們棄入土地、水和空氣,造成對環(huán)境和人們健康的威脅。
改變線性思維,改變“買了用,用完扔”這種舊習非一日之功。但丹麥人在努力,“零廢”已經在丹麥被化作普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