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波,張 凡,馬琳鴿,蔣復國,卓錦德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北京 102209)
甲醇是一種重要的基礎(chǔ)化工原料,目前工業(yè)上主要使用銅基催化劑由合成氣(CO、CO2和H2)在低溫(<300℃)中低壓(5~10MPa)條件下合成[1],催化劑的主要成分為CuO/ZnO/Al2O3(CuZnAl),由英國 ICI公司和德國Lurgi公司先后研制成功[2-3]。CuZnAl催化劑的比表面積是影響其催化性能的關(guān)鍵宏觀物理性質(zhì)[4-5],而與之相關(guān)的活性組分CuO的晶粒尺寸是決定催化劑活性的重要微觀性質(zhì)[5-6]。透射電鏡(TEM)可以分析微小區(qū)域中納米尺度的晶粒尺寸[7-8];電子背散射衍射技術(shù)(EBSD)可以分析幾十納米以上晶粒的大小[9-10];相比于TEM和EBSD,多晶粉末X射線衍射技術(shù)(XRD)可以分析整個樣品的晶粒組成,包括晶粒尺寸和含量[11]。使用Bruker公司的XRD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EVA和TOPAS,對CuZnAl催化劑中活性組分CuO物相中兩種形態(tài)的衍射峰進行分峰和擬合計算,相比于傳統(tǒng)方法,不僅分析了催化劑中較大晶粒的尺寸和含量[12-14],還表征了寬化衍射峰對應(yīng)的微細晶粒的尺寸和含量,可以更準確地認識催化劑的晶粒組成和其催化性能的關(guān)系,進而得到從微觀結(jié)構(gòu)方面探尋評估催化劑性能的便捷方法。
XRD:Bruker D8A X射線衍射儀;SEM:FEI Nova NanoSEM 450掃描電鏡;TEM:JEOL JEM ARM200F透射電鏡。
試劑:Cu(NO3)2·3H2O、 Zn(NO3)2·6H2O、Al(NO3)3·9H2O、Na2CO3(AC,北京國藥試劑有限公司)。
CuZnAl催化劑樣品:分別采用共沉淀和分步沉淀的方法制備樣品Cat.1和Cat.2,兩個樣品中n(Cu)/n(Zn)/n(Al)均為6/3/1,其不同之處在于前驅(qū)體的結(jié)構(gòu)不同,詳細過程見文獻[15]。Cat.1的前驅(qū)體以 (Cu,Zn)6Al2(OH)16CO3·4H2O為主、包含少量(Cu,Zn)2(OH)2CO3,而Cat.2的前驅(qū)體以 (Cu,Zn)2(OH)2CO3為主、包含少量(Cu,Zn)6Al2(OH)16CO3·4H2O。
催化劑評價實驗:在一個恒壓固定床反應(yīng)器內(nèi),采用1g石英沙 (40~60目)對催化劑(100mg,40~60目)進行稀釋,之后置入不銹鋼管式反應(yīng)器中,由多段式管式爐進行加熱,采用熱電偶監(jiān)控反應(yīng)器和管式爐的溫度。反應(yīng)條件:在230℃、5MPa和GHSV=10000h-1的條件下,合成氣的體積組成為80%H2、15%CO 和 5%CO2。 反應(yīng)前,在常壓 230℃的條件下采用5%H2~95%N2對催化劑進行還原。采用加熱帶控制出口處產(chǎn)物的溫度,通過冷凝器將產(chǎn)物中的甲醇和水分離到收集瓶中,剩余的氣體由一個在線氣相色譜儀檢測,并計算CO的轉(zhuǎn)化率。
采用Bruker的D8A多晶粉末衍射儀進行測試:CuKα 輻射 (λ=1.5418×10-10m),X 射線管電壓40kV、管電流40mA,掃描速率為2°/min,步長0.02°,2θ范圍 25°~80°連續(xù)掃描。 利用 Bruker公司的XRD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EVA、TOPAS分析樣品的XRD圖譜,計算樣品的晶粒尺寸和含量。
圖1為在同樣工藝下制備的助劑ZnO(A1)、Al2O3(A2)和 CuZnAl催化劑(Cat.1)的 XRD 譜圖,A1 為六方相 (P63mc,PDF89-0510)ZnO,A2 為正交相(Cmc21 PDF88-2112)AlO(OH)和正交相(Pna21,PDF88-0107)Al2O3的混合物,Cat.1中的所有衍射峰對應(yīng)單斜相(C2/c,PDF45-0937)CuO。 Cat.1 的譜圖中并未出現(xiàn)A1、A2所示的ZnO、Al2O3衍射峰,主要是因為:Cat.1的前驅(qū)體以 (Cu,Zn)6Al2(OH)16CO3·4H2O為主、包含少量(Cu,Zn)2(OH)2CO3,前驅(qū)體焙燒后CuO形成較大尺寸和微細尺寸兩種形態(tài)的晶粒,XRD衍射峰為較窄的衍射峰和彌散衍射峰疊加而成,而ZnO、Al2O3在催化劑中呈高分散、非晶狀態(tài)[15]。
圖 1 催化劑樣品 Cat.1和助劑 ZnO(A1)、Al2O3(A2)的 X射線衍射譜圖
Cat.1樣品中CuO晶相的衍射峰經(jīng)Bruker XRD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EVA分峰處理,把較窄的衍射峰和彌散衍射峰分開,見圖2。確認(002)晶面方向、2θ=35.556°衍射峰的半高寬,利用Scherrer公式(1)計算其對應(yīng)的晶粒尺寸,較窄的衍射峰和彌散衍射峰的晶粒尺寸分別為8.86nm和1.26nm,結(jié)果列于表1。利用Bruker的TOPAS軟件對Cat.1的衍射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計算,分別計算大晶粒的較窄衍射峰(Ic)和微細晶粒的彌散衍射峰(Ia)的積分強度(峰面積),代入公式C=Ia/(Ic+Ia)×100%計算微細晶粒的含量為73.3%,結(jié)果列于表1。Scherrer公式:
式中:k 值取 0.89(球形顆粒),λ=1.5418×10-10m,β為衍射峰半高寬。
圖2 樣品Cat.1的衍射譜圖分峰結(jié)果
表1 樣品Cat.1和Cat.2的晶粒組成和CO轉(zhuǎn)化率
為了更好地研究催化劑晶粒組成和催化活性的關(guān)系,采用分步沉淀的方法制備了Cat.2樣品。其差別是Cat.2前驅(qū)體以 (Cu,Zn)2(OH)2CO3為主、包含少量(Cu,Zn)6Al2(OH)16CO3·4H2O。 Cat.1 和 Cat.2 的XRD譜圖對比見圖3,利用EVA和TOPAS軟件,分別計算各樣品中CuO相的晶粒尺寸和含量,結(jié)果見表1。通過對比可知:樣品Cat.2中微細晶粒含量較高,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較好。這說明:不同的前驅(qū)體焙燒后,產(chǎn)物中氧化銅的晶粒組成不同,Cat.2的前驅(qū)體堿式碳酸鹽(Cu,Zn)2(OH)2CO3焙燒后形成CuO-ZnO高度分散的結(jié)合體,這是控制CuO晶粒尺寸和含量的關(guān)鍵,也是獲得高活性催化劑的直接原因[15]。
圖3 樣品Cat.1和Cat.2的XRD衍射譜圖
圖4為Cat.1和Cat.2的SEM圖譜,Cat.1的形貌以片狀為主,而Cat.2則主要是纖維狀形貌。TEMEDS分析表明:Cat.1中的隨機三片顆粒1、2和3,其組成差別比較大,其中1和3號顆粒主要含有Zn/Al,而2號顆粒主要為Cu元素,表明Cat.1樣品中的元素分布并不均勻,Cu元素聚集的地方晶粒更容易長大;而Cat.2樣品中,隨機的一個纖維顆粒中,n(Cu)/n(Zn)/n(Al)都接近制樣時的原始配比6/3/1,表明樣品中元素分布均勻,Cu元素并未過度聚集,而是與Zn(Al)形成高度分散的結(jié)合體,從而抑制了CuO晶粒的生長。
圖4 樣品Cat.1和Cat.2的SEM形貌圖
圖5 樣品Cat.1和Cat.2的TEM-EDS圖
Cat.2樣品的催化性能好于Cat.1,與其組成中含有較多1~2nm的微細晶粒和總體晶粒尺寸偏小有關(guān),樣品中Cu/Zn/Al之間的結(jié)合狀態(tài)也可能影響其催化活性[16]。通過XRD分析催化劑中活性組分的晶粒尺寸和含量,對于監(jiān)控樣品的制備過程和初期篩選催化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利用XRD分析CuZnAl甲醇合成催化劑中活性組分的CuO晶粒組成,包含約1~2nm的微細晶粒和5~9nm的較大晶粒。同時發(fā)現(xiàn)微細晶粒含量越高,其合成氣制甲醇的催化性能就越好。相比于僅僅分析催化劑結(jié)晶度(大晶粒的尺寸和含量),本方法同時表征微晶尺寸和含量,更準確地認識催化劑的晶粒組成和其催化性能的關(guān)系,為快速篩選和評估催化劑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