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富 于子閃
摘 要:本文對河南省177個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現(xiàn)狀進行調查,并從公共服務需求識別、服務供給、服務保障、學習成長和當前現(xiàn)狀認知等方面深入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僅有五成樣本開展過用戶需求識別活動但渠道非常單一,九成多的樣本主要開展有檔案借閱、檔案證明、咨詢與宣傳等傳統(tǒng)服務項目且集中于檔案館內(nèi),總體上各個檔案館的服務保障能力和學習成長能力都比較弱,同時八成以上樣本認為當前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較弱且令人不太滿意等。最后據(jù)此提出了若干提升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調查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construction of 177 comprehensive archiv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zes in depth from the demand identification, service supply, service guarantee, learning growth and current status cognition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50% of the samples have carried out users demand identification activities but the channels are very single. More than 90% of the samples mainly carry out traditional service items, such as file borrowing, file proof, consultation and propaganda, and are concentrated in archives.On the whole, the service guarantee ability and learning and growth ability of the various archives are relatively weak. At the same time, more than 80% of the samples think that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archives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is weak and unsatisfactory.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archives.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Comprehensive Archives;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 引言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已經(jīng)成為我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轉型的重要標志,也是檔案館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蛾P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要強化服務功能、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切實提高檔案公共服務能力。[1]《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也指出要提高檔案公共服務能力,努力提高檔案館公共服務的認知度和用戶滿意度。[2]國家檔案局要求各級檔案部門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著力抓好服務升級,做好檔案館公共服務工作。[3]當前河南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實踐現(xiàn)狀如何,檔案館自身、檔案用戶以及廣大社會公眾等如何看待和認知檔案館公共服務現(xiàn)狀,提升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都有哪些瓶頸和限制因素等,都需要深入調查研究?;诖?,本文對河南省177個國家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方法與思路。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過對河南省檔案館、18個省轄市檔案館和158個縣(市、區(qū))綜合檔案館工作人員的問卷調查,獲取當前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現(xiàn)狀的基本情況,并對此進行統(tǒng)計分析,總結現(xiàn)狀,探討提升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建議與對策。研究主要分為三個步驟:①設計調查問卷并通過微信朋友圈、QQ群、電子郵件、電話訪談、網(wǎng)絡等渠道和途徑發(fā)放問卷,調查時間自2019年1月1日至1月31日,調查對象為河南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工作人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62份,收回后整理篩選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有效問卷255份,有效率為97.3%。經(jīng)調查平臺檢查確認,河南省檔案館和18個省轄市檔案館以及九成以上的縣級檔案館工作人員都參與了此次問卷調查。調查范圍基本上涵蓋了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②運用SPSS22.0軟件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和交叉分析方法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③總結分析調查結果,形成調查結論,并據(jù)此探討提升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建議和對策。
2.2 調查問卷結構與內(nèi)容。通過文獻調研、實地調查和專家訪談等,確定問卷量表的結構層次和問題分布,設計出初始調查問卷,然后進行預調查并聘請檔案學及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等對問卷量表的描述方式和題項內(nèi)容進行檢驗修正完善,最終形成正式的《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現(xiàn)狀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共26個小題。第一部分為檔案館及其工作人員基本情況,包括檔案館級別、檔案館類型、工作人員職位、工作人員工作年限等;第二部分主要圍繞調查對象所在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現(xiàn)狀及其對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認識與看法等情況進行綜合調查。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樣本基本情況。在255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各個級別檔案館工作人員樣本情況為:河南省檔案館有8位工作人員參與了問卷調查,占3.1%;省轄市檔案館有59位工作人員參與了調查,占23.1%,平均每個館有3.3名人員參與調查;縣(市、區(qū))檔案館有188位工作人員參與了調查,占73.7%,平均每個館有1.2名人員參與調查。檔案館類型情況為:綜合檔案館的255個,占97.3%;高校檔案館4個,占1.5%;城建檔案館、企業(yè)檔案館和其他類型檔案館各有1個,各占0.4%;由于后四種類型檔案館不屬于本次研究對象,因此在后面的分析中予以剔除。調查樣本在檔案館中的職位情況:檔案館館長/副館長25人,占9.8%;檔案館內(nèi)二級部門(或機構)負責人110人,占43.1%;檔案館內(nèi)一線管理服務工作人員105人,占41.2%;研究類人員6人,占2.4%;實習生或見習生5人,占2.0%。調查樣本工作年限情況:工作10年及以下的有90人,占35.3%;11~20年的有122人,占47.8%;21~30年的有38人,占14.9%;30年以上的有5人,占2.0%。從問卷來源渠道看,微信占56.9%,手機渠道占31.7%,網(wǎng)絡鏈接占9.2%,其他渠道占2.3%??傮w上,河南省內(nèi)各個級別的綜合檔案館均有工作人員參與問卷調查,且工作人員職位類型、工作時限等較為豐富,調查問卷覆蓋比較廣泛,調查數(shù)據(jù)較為科學有效,適合做深入的研究分析。
3.2 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現(xiàn)狀
3.2.1 檔案館用戶利用需求識別能力情況。提高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用戶及其利用需求。精準識別用戶及其需求是提高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調查發(fā)現(xiàn),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中僅有51.0%的樣本開展過檔案用戶需求方面的調查活動,而高達45.1%的樣本則從未開展過用戶利用需求方面的相關活動,還有3.9%的樣本表示不了解本館這方面情況。而在開展過此類活動的樣本中,當面詢問到館用戶利用需求情況的比例最高,達到58.0%,其次是通過問卷調查、各種新媒體渠道(如網(wǎng)站、微博、微信等)調查了解用戶需求,分別占13.3%、12.1%,還有36.0%的樣本表示沒有渠道了解用戶需求。通過其他渠道或途徑了解用戶需求的活動開展比例都比較低,如檔案館接待日/館長接待日、專家咨詢委員會等僅占8.0%和1.2%。在做過用戶需求調查的樣本中,有31.8%是用戶利用情況統(tǒng)計分析,其次是用戶滿意度調查和檔案館服務認知度分析,分別占13.7%、9.8%;而高達60.4%的樣本則沒有做過關于用戶需求反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或研究。
3.2.2 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情況。供給能力是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核心與關鍵,提高檔案館的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就是要著力提升其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當前,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開展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項目和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其中,檔案借閱服務活動比例最高,達到98.8%;其次是檔案證明、檔案咨詢與宣傳、政府信息資源開放,分別為92.1%、91.0 %、88.2%。與此同時,檔案展覽、檔案編研、檔案登記備份、檔案寄存、檔案修復等其他一些常規(guī)或傳統(tǒng)服務項目在不少檔案館也有所開展;相比之下,檔案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比例則比較低,僅有6.7%。各種類型的服務項目和活動開展情況見圖1所示。
由于檔案借閱服務活動仍是當前各個檔案館的主要服務內(nèi)容,因此筆者又對檔案借閱服務方式和途徑等進行深入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各項具體的檔案借閱服務活動中,在閱覽室查閱檔案和檔案復制利用兩種服務活動比例最高,分別為95.2%和92.6%;其次是開放檔案目錄檔案服務,占80.0%;而館際合作服務僅占12.9%;此外還有檔案外借等服務,占9.4%。各個檔案館提供的檔案咨詢與宣傳服務主要有檔案咨詢和檔案展覽等活動,二者分別高達96.9%和75.7%;還有14.5%的檔案館通過“檔案館日”開展咨詢與宣傳服務活動,還有6個樣本通過設置檔案館發(fā)言人/代言人方式開展活動。在檔案館提供的各種編研服務活動中,分別有83.9%和68.7%的樣本提供文件匯編和檔案文獻匯編服務,其他諸如專題編研、檔案館指南、檔案工作年鑒等編研服務活動均不足四成,還有個別檔案館開展了口述史料和其他一些編研服務活動。在政府信息資源開放服務活動中,高達95.3%的樣本提供了館藏介紹服務,其次是政府信息資源公開和檔案展覽服務,分別為91.4%和71.4%,提供編研成果和專題展覽服務的樣本則比較低,均在三成左右。
盡管門戶網(wǎng)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各種網(wǎng)絡和新媒體渠道或平臺為政府公共服務提供了多種可能方式,但當前在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中,大多仍然通過檔案館提供各種利用服務活動,這一渠道占比高達99.2%,僅有少數(shù)檔案館開通了一些簡單的線上服務和遠程服務,并與線下服務結合起來,二者分別占17.3%和5.9%,還有個別樣本提供了上門服務、定制化服務、預約服務和函電查詢服務等。全部調查樣本都以檔案館內(nèi)服務作為主要途徑和渠道,而官方網(wǎng)站、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QQ等)和電子郵箱等服務方式雖然也日益常見,但所占比例依然較低,分別為18.8%、11.8%、9.4%,還有3個樣本通過論壇提供服務。
3.2.3 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情況。優(yōu)質高效的檔案公共服務需要得到人力、物力、財力、技術、法律、規(guī)章、制度等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與保障。在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的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建設中,85.9%的樣本認為其所在檔案館具備制度保障能力、67.0%的樣本認為具備人員保障能力,受訪樣本普遍認為資金、技術、物質等條件支持與保障不足,還有7.8%的樣本認為其所在的檔案館在物質、人員、技術、資金、制度等各個方面的保障能力都很薄弱。通過電話訪談等渠道深入調查發(fā)現(xiàn),樣本認知的制度保障主要是指在檔案公共服務方面國家和地方已經(jīng)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方針和相關政策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檔案公共服務的實施與開展;樣本認知的人員保障主要是指大多數(shù)檔案館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編制數(shù)量和人員,但人員專業(yè)化水平和技術能力等有待提高;而各個方面保障都很薄弱的樣本主要為縣級綜合檔案館。在各種保障制度中,高達97.6%的樣本認為檔案管理服務制度很重要,其次是崗位責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分別為89.4%、88.2%、83.1%。在檔案管理服務人員的各種能力要素中,高達92.2%的樣本認為后期繼續(xù)教育培訓和人才結構很重要,有62.4%的樣本認為人員職稱比較重要,還有61.2%的樣本認為對人員的績效評估及獎懲較為重要。在各項物質條件保障中,高達96.5%的樣本認為檔案館藏數(shù)量非常重要,其次是民生檔案比例、檔案數(shù)字化程度和開放檔案比例,分別為92.2%、89.8%、83.1%,同時有80.4%的樣本認為檔案庫房基礎設施設備也很重要。高質量的檔案信息服務需要各種技術支撐。在各種相關技術中,85.5%的樣本認為諸如云計算、物聯(lián)網(wǎng)等一些新興信息服務技術比較重要,其他較為重要的是身份識別技術、防火墻技術和權限防控技術等。
3.2.4 學習成長能力情況。當前的檔案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和挑戰(zhàn),諸如檔案服務質量和效益不高,檔案信息化建設與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時代要求不相適應,檔案干部隊伍的能力素質與專業(yè)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等;尤其是近年來,網(wǎng)絡和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越來越成熟,無紙化辦公、無紙化交易越來越普遍,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的研究應用也越來越深入,這些都對檔案工作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極大地改變了檔案工作的內(nèi)容、方法和手段,需要檔案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成長能力,加快推進檔案工作的轉型升級。[4]在增強檔案館及其工作人員學習成長能力的各種措施中,高達97.7%的樣本認為開展業(yè)務指導非常有利于提升其學習成長能力,有96.9%的樣本認為加強專業(yè)技術培訓很有必要也很有用;其次是學習相關政策、研習法律法規(guī)、檔案館際交流合作,分別為90.2%、82.4%、 61.6%,還有37.3%的樣本認為舉辦學術講座也很有利于提高檔案館的學習成長能力,但大多數(shù)檔案館難以實現(xiàn)。
3.2.5 調查樣本對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現(xiàn)狀的認知與評價。作為檔案服務的供給者和直接參與者,檔案館工作人員對于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現(xiàn)狀如何看待與評價,值得探究。在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中,高達83.1%的樣本認為當前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較弱,僅有16.9%的樣本認為所在館的公共服務能力較強。有43.1%的樣本對檔案館的公共服務現(xiàn)狀不太滿意,還有36.1%的樣本認為當前的服務水平很一般,僅有3.9%的樣本認為比較滿意。與此同時,高達98.0%的樣本認為當前很有必要提升檔案館的公共服務能力,93.3%的樣本認為當前提升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任務比較緊迫,只有1人認為不緊迫。九成以上樣本都認為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應當包括需求識別能力、服務供給能力、服務保障能力和學習成長能力等。其中,高達96.9%的樣本認為服務供給能力最重要,其他依次是服務保障能力、學習成長能力、需求識別能力,分別為94.5%、90.2%、89.4%。在限制或阻礙當前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各種因素中,高達95.3%的樣本認為檔案館館藏資源不豐富尤其是與公眾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民生檔案資源不豐富是主要瓶頸,還有91.0%和89.4%的樣本認為當前的檔案資源數(shù)字化程度低和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緩慢也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傮w上,當前制約檔案館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因素較多,具體見圖2所示。因此,在提升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各項措施中,高達98.4%的樣本認為首先要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大力豐富檔案館藏資源,并不斷優(yōu)化館藏結構;同時有94.9%的樣本認為要努力提高檔案資源數(shù)字化程度,此外還有91.0%的樣本認為加強檔案收集工作、提高民生檔案比例也是提高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各種措施的支持情況見圖3所示。
當前各種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發(fā)展對檔案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檔案部門和人員加強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新檔案管理服務理念與模式、強化合作,全面提升綜合檔案館的公共服務能力。在檔案服務內(nèi)容或項目的各種創(chuàng)新措施中,95.3%的樣本認為首先要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其次要加強檔案信息資源挖掘力度、提供各種檔案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二者分別為86.7%和46.3%,各種可能的創(chuàng)新服務措施見圖4所示。當前,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各種新媒體平臺在政府公共服務中的作用和價值日益凸顯。新媒體在提升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方面能夠發(fā)揮哪些積極作用?有93.3%的樣本認為新媒體可以在豐富數(shù)字檔案資源方面發(fā)揮較大作用,還有92.9%的樣本認為通過新媒體可以有效提高檔案館的影響力,新媒體對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各種促進作用見圖5所示。
4 調查結論與建議
4.1 調查結論
4.1.1 僅有五成樣本開展過用戶需求調查活動但渠道非常單一。在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中,僅有五成樣本開展過用戶利用需求方面的調查活動;從方式看,近六成是通過當面詢問到館用戶方式了解其需求,只有少數(shù)樣本采用調查問卷和各種新媒體渠道進行了解。從內(nèi)容看,超過三成是關于用戶利用的統(tǒng)計分析,僅有個別檔案館開展過用戶滿意度調查等,而高達六成的樣本則沒有做過任何關于用戶需求反饋的深入分析或研究等。
4.1.2 九成左右樣本服務方式和渠道有限,服務項目傳統(tǒng)、服務范圍狹窄。絕大多數(shù)樣本以傳統(tǒng)的檔案館內(nèi)服務為主要方式和渠道,僅有不到兩成的樣本利用官方網(wǎng)站、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體并且和檔案館相結合提供服務。超過九成的樣本設有檔案借閱、檔案證明、咨詢與宣傳等基本傳統(tǒng)服務項目,其中在借閱服務中,大多數(shù)樣本提供閱覽室查檔、檔案復制等服務;在咨詢與宣傳服務中,超過九成的樣本提供檔案咨詢,超過七成的樣本開展過檔案展覽,僅有個別檔案館設置有檔案館日和檔案館發(fā)言人;在編研服務中,分別有超過八成和六成多的樣本提供文件匯編和檔案文獻匯編服務;在信息資源開放服務中,大多數(shù)樣本的活動集中在政府信息資源公開和館藏介紹等方面。
4.1.3 多數(shù)樣本認為制度、人員有一定保障,但其他方面保障不足,學習成長能力也有待提升。必要的服務保障是提高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前提。雖然有超過八成的樣本認為有制度保障,近七成樣本認為有人力保障,但所有樣本普遍認為總體上當前各項保障能力較弱。在各項保障內(nèi)容中,九成左右樣本認為檔案管理服務制度、崗位問責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度很重要,九成以上樣本認為后期繼續(xù)教育培訓和人才結構比較重要,還有九成左右樣本認為檔案館藏數(shù)量、民生檔案比例、檔案數(shù)字化程度、開放檔案比例等比較重要;在技術保障能力中,雖然超過八成的樣本認為一些新興信息服務技術有助于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但僅有兩成樣本認為其基本具備各項技術能力;超過九成樣本認為開展業(yè)務指導和加強技術培訓較為重要,而八成樣本認為學習相關政策、研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也是提升學習成長能力的重要途徑。此外,由于檔案館的參公事業(yè)單位屬性使績效評估及獎懲機制的實際效用并不明顯,個別樣本認為專家講座或學術論壇雖然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檔案館缺乏充分的承辦基礎和條件。
4.1.4 調查樣本對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現(xiàn)狀總體評價不高,需要大力加強服務創(chuàng)新。八成多的樣本認為所在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較弱,近七成的樣本對本館當前的公共服務能力不太滿意;超過九成的樣本認為當前很有必要提升綜合檔案館的公共服務能力,且建設任務比較緊迫。絕大多數(shù)樣本都認為服務供給能力在公共服務能力中非常重要。而九成左右的樣本認為檔案館藏資源不豐富、檔案資源數(shù)字化程度低、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緩慢是阻礙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三大主要因素,因此首先要豐富檔案館藏資源并不斷優(yōu)化館藏結構、提高檔案資源數(shù)字化程度、加強檔案收集工作、提高民生檔案比例等,不斷提升檔案館的公共服務能力。為此,九成樣本認為需要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和服務創(chuàng)新,同時檔案館要緊跟時代步伐,注重利用新媒體等新興信息技術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超過九成樣本認為新媒體在豐富檔案數(shù)字資源、提高檔案館影響力、擴大檔案傳播范圍等方面具有重要優(yōu)勢和作用。
4.2 建議和對策
4.2.1 亟須加強用戶需求研究與分析。當前檔案館獲取用戶需求與反饋的活動內(nèi)容集中在當面詢問到館用戶和用戶利用統(tǒng)計分析等方面。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九成左右樣本認為需求識別能力是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并有超過七成樣本希望通過新媒體等途徑及時加強與用戶的溝通交流。因此,檔案館完全可以順應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QQ等)快速普及和廣泛應用的趨勢,將用戶的利用需求與檔案收集、征集、整理、編研、利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密切結合,開展問卷調查、專家咨詢委員會、檔案館接待日等活動,突破檔案館公共服務的傳統(tǒng)模式,多渠道多平臺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如檔案館可在其社交媒體服務平臺添加用戶反饋功能,以及時了解用戶對于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信息作何評價、用戶最喜歡哪種類型的檔案信息、對于網(wǎng)絡安全與用戶隱私問題有何看法,通過這種方式,檔案館可對用戶需求有更精準的了解,提供更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5]
4.2.2 大力拓展服務內(nèi)容和項目,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和渠道。能否提供豐富多樣的服務項目和多種類型的服務方式,是能否提升檔案館服務供給能力的一個重要基礎。檔案館館藏資源不豐富、檔案資源數(shù)字化程度低、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緩慢,再加上檔案館基礎設施及保障經(jīng)費不足、檔案館社會影響力有限等導致檔案館的一些服務項目無法開展或效果不佳。因此,除了檔案借閱、檔案咨詢與宣傳、檔案證明等傳統(tǒng)服務項目之外,檔案館完全可以嘗試拓展、創(chuàng)新其他服務內(nèi)容或項目,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的檔案信息需求,譬如利用線上線下服務結合的綜合方式建立數(shù)據(jù)庫豐富館藏資源、優(yōu)化館藏結構;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對于查檔要求及時回復;對一些降低保密等級后可以公開的檔案及編研成果及時提供借閱、展覽服務;開展“6·9檔案日”宣傳展覽活動;嘗試招募檔案志愿者等,以此促進檔案館不斷提高其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4.2.3 建立健全各項服務保障機制,全面提升檔案館的各項保障能力。調查顯示,多數(shù)檔案館缺乏資金、技術和物質保障。因此,從資金保障來講,除政府加大經(jīng)費投入外,檔案館也可以積極與文化行政部門溝通,加強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資金技術合作,謀求共贏。[6]從技術保障來講,檔案館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服務新技術(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身份識別技術等實現(xiàn)從管檔案實體到管檔案數(shù)據(jù)、從手工操作到信息化智能化操作、從檔案資源分散利用到聯(lián)網(wǎng)共享的變革過程。[7]從物質保障來講,檔案館在豐富館藏資源的同時,要大力提高檔案數(shù)字化程度,并不斷提高民生檔案的收集利用比例;對于公眾利用較多的檔案,如婚姻檔案、社保檔案、房地產(chǎn)檔案等完全可以與相關單位協(xié)商提前接收,同時也要注重接收相應的電子檔案和視頻音頻檔案等。從人員保障來講,要完善人才結構,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后期繼續(xù)教育培訓,采用“一幫一”模式使新人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提高其綜合素質。從制度保障來講,盡快建立健全檔案管理服務制度、崗位問責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度是提高服務保障能力的重要方面,可使檔案館管理流程現(xiàn)代化、崗位職責精準化、檔案安全制度化。
4.2.4 開展多種類型的學習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其學習成長能力。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超過九成的樣本認為開展業(yè)務指導和加強技術培訓有助于提升檔案館的學習成長能力。因此,檔案館可以開展多種類型的學習培訓活動來提升學習成長能力,如,在檔案鑒定、檔案修復等專業(yè)性工作中邀請有經(jīng)驗的專家或老師進行教學指導和技術培訓;定期邀請檔案學界的專家、學者舉行專業(yè)學術講座;及時學習國家相關政策、研習法律法規(guī)等,加強館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先進地區(qū)的典型經(jīng)驗和做法,加強管理服務等實際業(yè)務工作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操作訓練與培訓等。
*本文系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國家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2018-R-006)及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評估及提升策略研究”(2018BZH008)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N].中國檔案報,2014-05-05(1).
[2]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J].中國檔案,2016(05):14-17.
[3][4]李明華.在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的工作報告[N].中國檔案報,2018-01-22(1).
[5]王小囡.基于社交媒體的檔案信息服務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7.
[6]宋欣玉.大連市檔案館公共服務調查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6.
[7]李明華.奮力開創(chuàng)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J].中國檔案,2018(07):17-19.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來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