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中醫(yī)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云南 玉溪 653100
糖尿病為內(nèi)分泌科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無力及肥胖等,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1]。目前,臨床對2型糖尿病常采用降糖類、胰島素類藥物進行治療,但仍有部分患者預后不佳。筆者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23例,女23例;年齡32~78歲,平均(56.8±7.3)歲;病程2~17年,平均(8.3±4.0)年;合并疾病:高血壓30例,冠心病21例,腦梗塞16例,腎病13例。治療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34~77歲,平均(56.4±7.8)歲;病程3~16年,平均(8.5±4.2)年;合并疾?。焊哐獕?2例,冠心病18例,腦梗塞15例,腎病12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疾病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考2012年ADA糖尿病診療指南[2]進行診斷:①臨床見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等癥狀;②FBG>7.8 mmmol/L或2hPG>11.1 mmol/L。中醫(yī)診斷參考《糖尿病中醫(yī)診療標準》[23]。主癥:倦怠乏力、咽干口燥;次癥:口渴喜飲、多食易饑、五心煩熱、氣短懶言、失眠、心悸、便秘、尿赤;舌脈:舌紅少津液,苔薄或花剝,脈細數(shù)無力,或細而弦。符合2項主癥+2項次癥及以上+舌脈,即可確診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②對本研究內(nèi)藥物無過敏史;③無胰島素治療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內(nèi)分泌疾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③合并酮癥酸中毒或感染;④未簽訂知情同意書。
1.4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口服二甲雙胍片(四川維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4066),每次0.5 g,每天3次,均于飯后服用;口服格列吡嗪片(國藥集團武漢中聯(lián)四藥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9065),每次5 mg,每天3次,均于飯前0.5 h服用。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加味玉液湯治療。組方:葛根30 g,生黃芪30 g,絞股藍30 g,生山藥50 g,丹參30 g,五味子12 g,路黨參15 g,天花粉15 g,雞內(nèi)金15 g,何首烏30 g,地龍12 g,懷牛膝15 g,以水煎服,1劑/d。對于上消口渴明顯者加石斛20 g,生石膏18 g;對于中消消谷善饑者加玉竹15 g,黃連12 g;對于下消尿頻量多者加山萸肉20 g,熟地15 g,益智仁15 g;對于合并高脂血癥者加山楂30 g,澤瀉18 g,對于合并高血壓者加羅布麻25 g,夏枯草20 g;對于合并末梢神經(jīng)炎者加桃仁20 g,紅花18 g,川芎18 g,生三七20 g,雞血藤15 g。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均治療3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糖指標(FBG、2hPG)、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效果。其中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腹瀉及乏力。
1.6 療效判定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關于2型糖尿病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定,臨床癥狀、體征恢復,同時FBG、2hPG下降幅度≥2/3評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同時FBG、2hPG下降幅度≥1/5評為有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評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2.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FBG、2hPG水平均明顯降低,治療組降低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6.5%(3/46)相比于對照組4.3%(2/4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shù) FBG 2hPG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69.3±2.95.8±1.7*11.4±1.57.7±1.3*治療組469.6±2.65.0±1.4*#11.7±1.66.9±1.4*#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7%(44/4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36/4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對2型糖尿病常采用西醫(yī)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雙胍類、磺脲類、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DPP-4抑制劑、胰島素等,其中二甲雙胍可直接作用于機體糖代謝過程,不僅可提高機體對于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還可有效抑制肝糖元輸出,從而達到降糖的目的[5];格列吡嗪不僅可有效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快速地降低2hPG水平,同時還可增強胰島素外周作用,提高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進而達到控制患者FBG與2hPG的效果[6]。但西藥對于部分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仍不太理想。
有研究發(fā)現(xiàn)[7]2型糖尿病患者因機體內(nèi)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并伴有分泌障礙,從而造成糖份、脂肪以及蛋白質(zhì)等無法得到正常代謝,最終表現(xiàn)出高血糖代謝性紊亂。而對此,中醫(yī)將糖尿病劃分為“消渴”范疇,在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出陰虛燥熱,臨床當以養(yǎng)陰、清熱及潤燥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養(yǎng)陰生津、活血化瘀。在病情進展后,陰虛津虧、內(nèi)熱燥生、血絡失和致血瘀,導致瘀熱互結,氣機阻滯,臨床當以養(yǎng)陰生津、活血化瘀治療[8]。本研究中采用的加味玉液湯為我院治療2型糖尿病的經(jīng)驗方,方中生山藥、路黨參、生黃芪、絞股藍具有補氣養(yǎng)陰之功效;葛根、五味子具有升陽生津之功效;天花粉具有養(yǎng)陰清熱之功效,丹參、地龍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何首烏、懷牛膝有養(yǎng)陰補益肝腎之功效;雞內(nèi)金具有健脾助運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滋陰生津、去除濁瘀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FBG、2hPG水平均明顯下降,且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不明顯;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療效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