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宋小麗
在摸爬滾打中蘇蕓找到了市場規(guī)律,帶領員工收獲了真金白銀。
蘇蕓和員工制定物資銷售方案。
蘇蕓是河南油田物資供應處市場部主任。走馬上任這個職位,是在2016年的3月。那時,市場部剛剛成立半年。
物資供應處成立市場部,是無奈之舉。國際油價下跌,石油行業(yè)生產經(jīng)營遭遇“寒冬期”。
物資供應處工作量逐年下降,采購額從最高時的27億元,下降到了最低時的7.5億元。
工作量不飽滿,費用又不足,員工的收入受到影響。物資供應處這個被稱作端著“鐵飯碗”的單位,竟然有了生存危機。
市場部成立了,大家卻不知從何處下手。物資供應處發(fā)動全體員工想點子,加盟德邦物流、途鳥科技,在家門口風風火火干起物流和同城配送業(yè)務。
能不能走出家門,到外面找活干?提出這個想法,他們被自己嚇了一跳。作為物資供應人,他們何時嘗過當乙方的滋味?
蘇蕓覺得,國企里的安穩(wěn)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蘇蕓對自己將要擔任的市場部主任一職,感到壓力很大。要經(jīng)驗,他一點兒沒有,更別說帶著一幫員工開拓市場了。再說,自己是多年的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科級干部,要是干砸了,怎么向組織交代!
為海南某公司提供倉儲保管服務,是市場部剛成立時中標的第一個項目。中標后,勞務輸出8名員工!市場部上下滿心歡喜,一簽就是5年合同。沒多久,他們就后悔了:除去人工成本,這個項目利潤很少。
走馬上任交接業(yè)務時,蘇蕓獲得安徽某公司招聘人員的信息。
他滿懷希望,帶著人立即趕去,結果失望而歸。沒多久,看到這個公司公布的第二批招聘信息,蘇蕓再次趕赴安徽,結果又沒中標。
憑借集團化采購及企業(yè)集中采購的價格和渠道優(yōu)勢,物資供應處嘗試著給周邊企業(yè)采購物資。蘇蕓跟著處領導調研市場,找到給一家企業(yè)采購煤炭的活兒。
他們逐一考察周邊省份的煤炭供應商,尋找合適煤源。歷經(jīng)重重困難,他們終于在四川樂山找到符合指標的煤炭。一大早,蘇蕓興沖沖地趕往樂山,卻因利潤空間太小,生意又黃了。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用這句話形容蘇蕓跑市場,再恰當不過了。
在多次參加倉儲服務競標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上海的一家企業(yè)接二連三地中標。于是,蘇蕓前去拜訪這家企業(yè),一來想學習經(jīng)驗,二來想找點活兒干干。
這家企業(yè)的總經(jīng)理對蘇蕓說:“當乙方,你們還不夠格。我們有好多項目,都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長期跟蹤才得來的。有的項目,我們跟蹤了一兩年,甚至五六年才成功。你們一過來,什么都不了解,馬上就拿到項目,哪有這等好事?你們不跑市場,不跟蹤信息,是很難攬到業(yè)務的?!?/p>
那天晚上,蘇蕓失眠了。
如今的自己,已經(jīng)不是供應商眼中的甲方,而是乙方,甚至是乙方的乙方。
他逼著自己擺正位置,放下身段,適應市場。
轉變了觀念的外部市場隊伍,眼中的市場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蘇蕓收集油田改制企業(yè)以及其他社會企業(yè)的物資需求信息,帶領員工一家家上門談業(yè)務。
員工匯報,為附近一家周邊企業(yè)購買幾桶機油,才掙了240元。蘇蕓鼓勵員工:螞蚱再小,也是肉啊!
油田生產要用到某化工產品。他們考慮到,可以為這家生產化工產品的單位采購中石化生產的化工原料,以委托加工形式,降低化工產品的采購成本。
蘇蕓多次到中石化的兩家化工企業(yè)溝通,說明目前單位的難處,獲得了化工原料貨源。
然而,化工原料存在價格波動和貨源不足的情況。貨源緊張時,為保證這家單位生產化工產品,蘇蕓必須多次到兩家化工企業(yè)求援。去年,買家因大修不要化工原料。如果采購量不足,賣家不給折扣,市場部就會損失利潤。蘇蕓又忙著趕過去求買家,直到給出貨源緊缺時優(yōu)先供貨的優(yōu)惠,才解決了問題。
上怕得罪賣家,下怕買家反悔。沒貨源怕失信于下家,貨源充足怕賣不出去。蘇蕓的心情啊,隨著市場的波動而波動。
廠家的生產情況,化工原料的運送情況,貨款的到賬情況,蘇蕓耐心地一一跟買家和賣家溝通,為的是拉近關系,增進感情。蘇蕓將自己的手機套餐從88元升級到 158元,通話時長還是不夠用。
2017年連續(xù)3個月,蘇蕓到湖南、四川、陜西、湖北,跟蹤煤炭市場。8月,他們終于在煤炭領域獲得突破,從陜西給河南某公司運5000噸煤。這家公司要求5天內必須把貨全部運到。第一天沒經(jīng)驗,他們才運到30噸煤。第二天,他們火速四處聯(lián)系車輛,運到600噸。到第五天,5000噸優(yōu)質煤炭終于全部抵達煤場。8月的天異常炎熱,蘇蕓迎著撲面而來的煤灰,心里舒服極了。
這一天,一個電話,改變了蘇蕓的好心情。
那是父親從老家打來的電話。放下電話,蘇蕓心里酸酸的。
從2017年9月開始,蘇蕓幾次打算回湖北老家看望父母,卻都沒有實現(xiàn)。那段時間,他和同事們忙著承攬寧夏某公司的物資倉儲等業(yè)務。
2017年11月,蘇蕓了解到上海某公司正在招聘財務管理人員,立即前往洽談,達成輸出一名財務人員的技術服務協(xié)議。看望父母的事又落空。
2018年春節(jié),父母從老家來油田看望他。誰知,節(jié)還沒過完,蘇蕓就前往福建泉州送9名技術人員上崗。父母回老家時,他也沒能送一送父母。
他只能在心里說,兒子不能盡孝,但兒子為企業(yè)走出困境盡了力。
截至目前,市場部已經(jīng)承攬湖北、福建、內蒙古、寧夏等地的8個勞務輸出和技術服務項目,輸出人員40人。去年10個月,技術服務收入超過300萬元,同比增長98.98萬元。在銷售物資方面,他們涉足煤炭、化工原料、耐火材料等多個領域。
蘇蕓在摸爬滾打中找到了市場規(guī)律,帶領員工收獲了真金白銀。
如今的蘇蕓,有了新的目標。他已經(jīng)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準備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