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明 毛杰
漁洞水庫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樂居鄉(xiāng),距昭通市區(qū)17.94公里,該水庫屬大(二)型水利骨干工程,設計總庫容3.64億立方米,具有農業(yè)灌溉、城市飲水等多種功能。為進一步掌握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本研究于2016年3月至8月,對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及其14個環(huán)境因子進行采樣調查,分析漁洞水庫主要水質污染影響因子,探討浮游植物群落結構與水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為漁洞水庫的增殖放流和水環(huán)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采樣點設置與采樣時間
采樣設置選取庫尾、瓜寨、庫中、壩前4個具有代表性斷面,每個斷面設置一個采樣點。采樣時間是2016年3月至8月,每月定期采樣一次。
1.2樣品采集與分析方法
浮游植物定量樣品采集1L表層水樣,加入15ml魯哥試劑,帶回實驗室后,經沉淀、濃縮后,參照《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進行計數。環(huán)境因子樣品與浮游植樣品采集同時進行,pH,水溫(T),溶解氧(DO),透明度(SD)現場測定,氯化物(Cl-),硫酸鹽(SO42-),氨氮(NH3-N),硝態(tài)氮(NO3-N),電導率(COND),總氮(TN),總磷(TP),氟化物(F-),BOD5,葉綠素a(Chla)測定方法均參照《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第四版)。
2結果與分析
2.1水環(huán)境因子分析
漁洞水庫環(huán)境因子分析:根據檢測結果顯示,T在9-24℃之間變化,其中3月最低,8月最高;pH變化較小,其中5月最低,為8.11,8月最高,為8.60;COND在71.70-109.95uS/cm之間變化,其中3月最低,8月最高;Cl-在1.53-1.80mg/L之間變化,SO42-在4.38-8.27mg/L之間,其中6月最高為8.27mg/L,其余月份均小于5mg/L;DO變化范圍在7.58-8.38mg/L之間,其中6月最小,7月最大;NH3-N在0.06-0.10mg/L之間變化,最大值出現在5月,最小值出現在3月;NO3-N在0.52-0.71mg/L之間變化,最大值出現在7月,最小值出現在6月;TN變化范圍為0.91-1.65mg/L之間,其中8月最低,6月最高;Chla在4.43-16.60mg/L之間變化,其中3月最低,7月最高;BOD5在1.40-2.23mg/L之間變化,其中3月最低,4月最高;氟化物變化范圍為0.12-0.16mg/L,其中4月最低,8月最高;TP在0.02-0.06mg/L之間變化,其中6月最低,5月最高;SD在0.79-2.27m之間變化,主要決定因子是T、SD、Cl-、COND、Chl.a。
2.2浮游植物群落分析
2.2.1浮游植物密度與種類組成
調查期間,漁洞水庫各采樣點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為7.09(105-3.83(106cells/L,庫中密度最高,庫尾密度最低;在漁洞水庫水體中,硅藻門細胞密度最大,在86.356%-95.86%之間,浮游植物細胞密度月均值變化范圍為3.18(105-2.80(106cells/L,其中4月最低,7月最高。共發(fā)現浮游植物6門50屬105種,其中硅藻門18屬53種,占50.47%;綠藻門20屬31種,占29.52%,藍藻門占6.67%,甲藻門占5.71%,隱藻門占4.76%,裸藻門占2.86%。
2.2.2優(yōu)勢種
調查期間,漁洞水庫共分析出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14種,分別為硅藻門12種,綠藻門1種,隱藻門1種。其中隱藻門卵形隱藻僅為5月的優(yōu)勢種,綠藻門的微小四角藻僅為8月優(yōu)勢種。硅藻門種類在3、4月份優(yōu)勢明顯。
2.2.3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分析
各采樣斷面浮游植物群落多樣性指數(H)平均值為2.33,其中庫尾斷面H最大,瓜寨斷面H最小;豐富度指數(D)平均值為1.06,其中庫尾斷面D值最大,壩前斷面D值最小;均勻度指數(J)平均值為0.6,其中庫尾斷面J值最大0.7,瓜寨斷面J值最小0.5。
3討論
3.1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分析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種類組成以硅藻為主,藻類細胞密度季節(jié)差異較大,4月最低,以硅藻為主,顆粒溝鏈藻最窄變種、克洛脆桿藻、梅尼小環(huán)藻、尖針桿藻、雙頭針桿藻為該月優(yōu)勢種;7月最高,以硅藻為主,克洛脆桿藻、尖針桿藻、冠盤藻為該月優(yōu)勢種。此外,本研究中,漁洞水庫TN、TP變化范圍為0.68-1.78mg/L,0.02-0.07mg/L,為主要超標項目,且TN、TP變化規(guī)律與藻類密度變化相似,說明漁洞水庫水體存在富營養(yǎng)化風險,應加強源頭管控和放流濾食性魚類凈化水質。
3.2環(huán)境因子與浮游植物群落的關系
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季節(jié)差異較大,T、COND可能是引起這一差異的最重要因素。漁洞水庫春季水溫較低,利于硅藻的大量繁殖;夏季水溫雖有所升高,但硅藻門的優(yōu)勢未能被藍綠藻取代,呈現出與一般水庫不同的特征,具體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TP、Cl-、SO42-等營養(yǎng)鹽對魚洞水庫浮游植物的分布影響較大,TP是影響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最重要營養(yǎng)鹽因子。Cl-、SO42-也是影響漁洞水庫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營養(yǎng)鹽。
2016年3月-8月期間,漁洞水庫共鑒定出浮游植物6門50屬105種,種類組成以硅藻門為主;其次為綠藻門。藻類細胞密度季節(jié)差異較大,7月最高,以克洛脆桿藻、尖針桿藻、冠盤藻為該月優(yōu)勢種;4月最低,以顆粒溝鏈藻最窄變種、克洛脆桿藻、梅尼小環(huán)藻、尖針桿藻、雙頭針桿藻為該月優(yōu)勢種。調查期間保持硅藻優(yōu)勢不變。多樣性指數變化表明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復雜性較好,個體分布較為均勻。
分析表明,T、COND、Cl-、SO42-、Chla、TP等因子影響漁洞水庫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其中T和TP是最重要的因素?;跐O洞水庫當前的水環(huán)境現狀,通過控制氮、磷等營養(yǎng)鹽的外源輸入,投放濾食性魚類凈化水質,加強水生態(tài)監(jiān)測和影響因子研究,掌握其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演變規(guī)律,對防范漁洞水庫水生態(tài)風險和水環(huán)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657000云南省昭通市漁業(yè)管理站、657500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漁業(yè)漁政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