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敏
我國農業(yè)歷史悠久,全球性糧食短缺背景下,農作物產量不但與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著直接聯系,同時也與我國穩(wěn)定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實現具備一定關系。因此,必須深入研究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動農作物產量的提升,以便實現人民生活安定、綜合國力增強的目的。
我國快速發(fā)展的經濟背景下,顯著提升了農作物栽培技術,農作物產量也實現了大幅度增長,為農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然而,我國目前農業(yè)人口趨于減少,頻頻發(fā)生的自然災害使得農作物產量缺乏穩(wěn)定性,并逐年下降。對此,必須優(yōu)化栽培技術,并在有效對策的實施下,推動農作物高產的實現。
1農作物常見高產栽培技術
我國農作物栽培中常用的技術主要由下述幾類構成:配方施肥技術,有利于施肥水平的提升;修筑梯田、節(jié)水播種及化學抗旱等旱地農作技術;灌溉中的小畦溝灌、間歇水流灌溉等技術;輕簡栽培技術;中低產地方綜合性治理、產量增加技術體系的構建。此外,還包括合理密植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合理運用陽光,優(yōu)化農作物光合作用。農作物增產作用技術中,合理密植技術占比1/4。光合作用中,生物化學與光化學及二氧化碳彼此間會有積極的作用產生,一旦有環(huán)節(jié)產生誤差,光合作用效果都必然會受到影響,故而必須在充分了解整體與個體的基礎上,明確與農作物成長最為適宜的種植密度。而在農作物栽培過程中,上述技術能夠直接關系產量的高低,因此在具體栽培中需將各個細節(jié)全面掌握,深入了解農作物生長規(guī)律,以便每種技術得以合理運用,實現產量最大限度的增加。
2影響農作物高產的主要因素
2.1耕地管理
耕地管理是由土地耕翻、施肥、灌溉、農藥噴灑、地膜鋪設、中耕松土等流程組成。其中,中耕松土指的是在農作物栽培中期對植株彼此間的土壤進行翻耕,確保土壤含有的氧氣充足,且能快速分解微生物,實現營養(yǎng)成分的增加。而耕地管理內容中,施肥也是極為重要的,施肥量能對農作物生產造成重要影響,具體量正比于施肥效果。因此,通過肥料的科學配比,將農作物生長需求的營養(yǎng)充分滿足,也可實現農作物高產。
2.2播種時期
播種時間的合理選擇,能為農作物提供健康生長的保障。適宜的播種時間,能夠滿足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水分、氣溫及養(yǎng)分等條件,保障幼苗的“免疫力”,確保發(fā)育成長得以正常,并將部分蟲害、惡劣自然條件抵御。過早的播種會使種子無法適應環(huán)境,發(fā)芽率降低;而延后的播種會導致農作物生長周期不完整,大幅度減少產量。對此,必須合理選擇播種時間,為農作物高產提供保障。
2.3種植密度
農作物種植密度不但與土壤中水分與營養(yǎng)的均衡利用存在聯系,同時在對農作物光照度造成影響的基礎上也會使作物光合作用受影響,最終減少農作物產量。過小的種植密度,盡管使農作物實現最大化的土壤水分和營養(yǎng)的吸收,然而因缺乏中體種植數量的緣故,整體產量會受到影響;而過大的種植密度,會導致單株作物欠缺足夠的空間,土壤供應的水分和營養(yǎng)無法將作物生長需求滿足,同時還會對植物光合作用構成影響,最終減少整體產量。
3實現農作物高產的途徑
3.1積極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
農作物栽培技術是由土壤翻耕、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技術組成,故而可通過下述措施的實施實現農作物產量的提升:科學翻耕土壤。首先,需保障土壤播種條件良好,以農作物植株大小為根據合理確定播種空間,以土壤水分含量為根據合理選擇灌溉措施,以便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通過表層土壤的積極翻耕,將雜草徹底清除,確保土壤氧氣含量充足,構造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優(yōu)良環(huán)境;以土壤類型結構、農作物具體生長時期需求的營養(yǎng)元素為根據合理選擇施肥方法,以此將充足適量的營養(yǎng)元素供于農作物生長,推動農作物產量的提升。
3.2中耕除草
農作物生長期間,中耕除草這一耕作作業(yè)方式不但能通過除草提升土壤疏松度、含氧量和透氣性,還能快速溶解土壤營養(yǎng)成分,有效調節(jié)土壤水分。雨季時期,通過中耕可將土壤含水量減少,有效預防作物根部出現過澇現象。而干旱時期,通過中耕可對土壤水分蒸發(fā)進行有效控制,為土壤含水量提供保障,確保作物生長所需水量充足。結合上述分析,在農作物栽培過程中,通過相關技術含量的提升,合理改善能影響作物產量的因素,有利于農作物產量的大幅度提升。
3.3密度合理規(guī)劃
結合上述分析得知,農作物種植密度能夠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因此在具體種植期間需對作物植株間的空間分布嚴格進行控制,通過密度的合理規(guī)劃,確保作物植株地上、地下部分能夠汲取充足的營養(yǎng)。還需注意的是,單位面積上作物種植密度也需合理進行控制,如此即可提高整體產量。通過合理規(guī)劃密度,能為作物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營養(yǎng)和光照,同時也可實現土地的充分利用,將資源浪費情況避免。
綜上所述,為將農作物高產目標進一步達成,需深入開展農作物科研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對農作物品種合理選擇,積極改善栽培環(huán)境,推動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提升。同時,在現代化栽培技術的積極運用下,科學栽培、嚴格管理,推動農作物高產穩(wěn)產目標的實現,如此即可實現農民收入的穩(wěn)定上升。
(作者單位:064400河北省遷安市農業(yè)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