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鋒
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醫(yī)院檢驗科,廣東中山 528478
手足口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其是由腸道病毒引起,以手足口發(fā)疹為特點[1-3]。該病以3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多發(fā),心肌炎是手足口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及身心健康。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對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的治療及預后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心肌酶譜是診斷和評價心肌損傷較為常用且敏感的指標之一,其可早期用于評估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患者病情嚴重度,hs-cTnl是一種心肌收縮的蛋白調節(jié)分子,對心肌損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其可釋放至血液使患者處于hs-cTnl高水平狀態(tài)。而目前關于hs-cTnl、心肌酶譜在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的診斷研究報道則較少。本文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4例小兒手足口病采用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hs-cTnl)診斷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表1 hs-cTnl、心肌酶譜在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未并發(fā)心肌炎間的比較(±s)
表1 hs-cTnl、心肌酶譜在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未并發(fā)心肌炎間的比較(±s)
組別 n hs-cTnl(pg/mL) CK(U/L) AST(U/L) LDH(U/L)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組 62 426.9±32.6 321.5±32.9 65.2±7.3 187.3±43.8手足口病未并發(fā)心肌炎組 62 89.6±23.8 123.7±15.0 21.6±3.9 90.6±21.9 t 65.80 43.07 41.48 15.55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hs-cTnl、心肌酶譜異常率比較[n(%),n=62]
將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并確診的124例小兒手足口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62例為并發(fā)心肌炎患兒,62例為未并發(fā)心肌炎患兒。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1.5±0.6)歲;病程2~10d,平均(5.1±1.3)d;手足口病未并發(fā)心肌炎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1.6±0.6)歲;病程2~10d,平均(5.0±1.4)d;入選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及診斷標準》[4];(2)無其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3)無藥物過敏體質;(4)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同意。排除標準:(1)其他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2)藥物過敏體質;(3)未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者;(4)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或未合并心肌炎患者均進行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檢測?;純喝朐簳r進行靜脈抽血3~5mL,常規(guī)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邁瑞CL2000i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奧林巴斯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進行檢測,測定hs-cTnl、心肌酶譜(CK、AST、LDH)水平。
記錄兩組患兒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水平間情況。心肌酶譜包括肌酸激酶(CK)、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水平,正常值為[5]:CK:26~218U/L,AST:5~40U/L,LDH:70~ 210U/L,hs-cTnl:0~ 100pg/mL,以超過正常值的上限范圍為異常,統(tǒng)計兩組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水平異常率。
應用SPSS22.0軟件分析觀察項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 [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組患者hs-cTnl[(426.9±32.6)pg/mL]、CK[(321.5±32.9)U/L]、AST[(65.2±7.3)U/L]、LDH[(187.3±43.8)U/L]水平顯著高于手足口病未并發(fā)心肌炎hs-cTnl[(89.6±23.8)pg/mL]、CK[(123.7±15.0)U/L]、AST [(21.6±3.9)U/L]、LDH[(90.6±21.9)U/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組在hs-cTnl(67.74%)、CK(62.90%)、AST(64.52%)、LDH(66.13%)異常率上均比手足口病未并發(fā)心肌炎組高(P<0.05)。見表2。
手足口病是危害小兒健康較為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之一[6-9],患兒主要以發(fā)熱、手足皮疹及口腔潰瘍?yōu)榕R床表現(xiàn),該病患兒及隱匿傳染者為傳染源,其可通過消化及呼吸道等途徑傳播,病情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等并發(fā)癥。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主要是由于腸道病毒及其毒素促發(fā)小兒體內的應激狀態(tài)[10],去甲腎上腺素升高,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缺氧,氧自由基水平增高,并發(fā)心肌炎。心電圖及影像學檢測常無法早期診斷和評估心肌炎的損傷。
心肌酶包含CK、LDH、AST等指標,AST主要分布在心肌中,其次肝臟、骨骼肌等組織中少量含有,AST的測定可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正常情況下血清中AST含量較低,若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及肝臟疾病會使其升高[11];LDH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次為骨骼肌、腎臟等組織,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等病均會使LDH升高;CK通常存在于心肌、肌肉中,參與細胞內能量運轉、肌肉收縮、ATP再生,骨骼肌疾患、心肌疾病會使CK升高[12]。傳統(tǒng)hs-cTnl檢測方法靈敏度和精確度不夠,難以被檢測,本研究采用邁瑞化學發(fā)光法進行hs-cTnl的檢測,其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輕微的心肌損傷也可被檢測[13]。本研究探討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在小兒手足口并發(fā)心肌炎的診斷意義。其結果顯示: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組患者 hs-cTnl[(426.9±32.6)pg/mL]、CK[(321.5±32.9)U/L]、AST[(65.2±7.3)U/L]、LDH[(187.3±43.8)U/L]水平顯著高于手足口病未并發(fā)心肌炎 hs-cTnl[(89.6±23.8)pg/mL]、CK[(123.7±15.0)U/L]、AST[(21.6±3.9)U/L]、LDH[(90.6±21.9)U/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組在hs-cTnl、CK、AST、LDH異常率上均比手足口病未并發(fā)心肌炎組高(P<0.05),心臟是人體最活躍的臟器之一,為完成各種生理活動心臟內存在大量的細胞酶,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炎后,會導致心肌細胞的破裂或壞死,使得心肌內的細胞酶釋放入血,使血清中各種酶因病程的不同出現(xiàn)不同程度增高,根據(jù)心肌所損情況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變化來反應心肌梗死的發(fā)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因此,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在小兒手足口并發(fā)心肌炎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心肌酶的升高程度可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有利于指導疾病診斷及治療,對患兒病情預測判斷及預后評估有較重要的臨床價值。這一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相一致[14]。心肌酶譜是一種反應心肌缺血壞死的重要指標,具有催化心肌細胞代謝,若心肌細胞壞死,心肌酶釋放至血液可進行定量檢測。hs-cTnl是一種心肌收縮的蛋白調節(jié)分子,若心肌細胞損傷,其可釋放至血液,從而持續(xù)升高,因此,臨床上可通過hs-cTnl診斷心肌損傷[15-16]。
綜上所述,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在小兒手足口并發(fā)心肌炎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有利于指導疾病診斷及治療,但尚需進一步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從而為心肌酶譜、高敏肌鈣蛋白在小兒手足口并發(fā)心肌炎提供更加可靠的診斷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