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門與人類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師在教授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積極的策略,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從周圍的生活出發(fā),來對地理知識進行有效的感悟,從而使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提升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便可以使得初中地理教學效果得以增強。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思考
教學地理知識,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對現實世界進行更好的認識,而是想要學生運用地理理論知識來對生活中的實際實例進行探究。但是就現今的課堂教學情況來看,不僅教學氛圍缺乏生命力,有的時候更是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主動性的開發(fā)缺乏關注,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模式變得程序化。要想對這一現狀進行改善,教師需要采用適當的策略來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通過對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并且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使地理教學內容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聯系,借用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得到提高,人際交往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鍛煉。其次,還需要使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之中,使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發(fā)揮有效的作用。
一、 認真?zhèn)湔n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前提
為了使地理教學效果達到預期,在正式開展生活化教學之前,需要教師能夠注意這樣一些事項。一是教師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因為教師的行為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地理生活化教學質量提升的前提便是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二是需要對教材內容充分挖掘,要基于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的情景創(chuàng)設,通過將學生引進生活化教學情境之中,來使得最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三是需要注重課堂問題的設計。為了使生活化教學效率提升,教師在實際教學之中需要尋求教學內容與生活的契合點,以此為突破口,來使得生活化教學能夠更加高效。
二、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常識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關鍵
當前的教材選擇的內容都是與生活分不開的,由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就需要對教材之中的生活化常識進行深度的挖掘,以此來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對地理與人之間的協調關系加以關注。而且,對生活化常識進行挖掘,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地理知識的實用性以及有效性有更加深切的感受,這樣一來,便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進而使得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得以“復活”。最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在獨立思考中創(chuàng)造力得到強化,地理課堂教學的活力得以增強。
例如,以“南方地區(qū)——濕熱的紅土地”這個課時的教學內容為例。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發(fā)現其中會出現很多紛繁復雜的生活現象。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可能還達不到能夠提煉這些知識的地步,由此,教師可以先對其進行總結,將其中的一些主要信息用文字或者是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說“紅土地”。其次,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南方地區(qū)的特點”這一知識有更好的認識,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從各方面對“南方地區(qū)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觀察,并且在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對比”加以探討,然后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針對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說“同學們,雖然我們常年居住在南方地區(qū),但是現在信息技術發(fā)達,你們在網絡上也會對北方地區(qū)的情況有所了解,你們覺得,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在各個方面究竟存在著何種區(qū)別?”通過對教材之中的生活素材進行挖掘,使學生可以對地理知識有更加直觀的印象,而且這樣一些知識與現象或多或少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也是因為如此,使得他們可以對其更有體會與感想,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此驅使下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
三、 開展實踐性的地理課堂活動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與總結提煉之后,便需要教師能夠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活動,對生活化的教材進行模擬,使得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起學習興趣。在模擬生活化教材的時候,可以有效地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通過將地理事物進行有效的模擬,來使得地理教學內容能夠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機地聯系起來,通過這二者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讓地理課堂真正地活躍起來,還能夠使原本靜止的地理事物動起來,促進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更加高效。
例如,以“天氣與氣候”這個課時的教學內容為例。在教學之中,會涉及到講解“鋒面雨的形成與鋒面雨帶的推移”這個知識點。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來進行PPT制作,將“鋒面雨的形成”過程用一種動態(tài)的形式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學生能夠對“鋒面雨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過程有直觀的感受。其次,在播放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鋒面雨的推移過程以及推移具體條件”進行有效的探討。當然,教師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將“鋒面雨形成時候的景象”呈現出來,好使得學生能夠對“鋒面雨”的動態(tài)情景有更深的感受。在進行這樣的呈現的時候,為了應景,教師還可以為這個課件或者是PPT配上相稱的音樂,來使得學生能夠在視覺以及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對“鋒面雨的變化”過程有更深的了解。此種方式,既可以使學生對大自然的變化魅力有更深的認識,還能夠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得以加深。
總的來說,想要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進行生活化教學,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生活與教學密切聯系。增加學生見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明禮,史玲玲,鄭麗.“生活化”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實施策略與途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24-25.
[2]陸莉敏,嚴青.中學地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11):59-61.
作者簡介:白來君,陜西省商洛市,商洛市商州區(qū)楊斜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