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甄翔
“汽車工業(yè)界終于松了一口氣”,德國《商報》16日評論道,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原本將在18日前決定是否對進口汽車及零件加征關稅,但白宮15日突然宣布有意將加征汽車關稅的時間延遲6個月。不過,據彭博社最新透露,美國將要求日本和歐盟設置對美出口汽車數量限制作為寬限的“回報”。美國“汽車關稅大棒”推遲落下,有分析稱此舉意在對美歐貿易談判施壓。
美國要避免多線作戰(zhàn)
“特朗普的武器仍未解鎖”,德國《日報》16日分析,美國暫時不對歐洲汽車進口征收關稅,很可能是出于“計算”而非理性。特朗普希望獲得更多時間。
報道稱,目前中美貿易戰(zhàn)已進入關鍵時刻。特朗普顯然希望與中國達成有利的協議后,再來對付歐洲。同時,歐洲議會選舉也是一個原因,歐盟委員會5月26日選舉后將進行重組,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倫將放棄她的職位,到時特朗普可以向新的歐盟官員施壓。
“特朗普‘聲東擊西”,德國《焦點》周刊認為,特朗普推遲歐洲的汽車關稅,可以“一舉兩得”,一是避免“多線作戰(zhàn)”,同時對中歐展開貿易談判將導致美國力不從心。二是通過推遲戰(zhàn)略,向歐洲施壓,把農業(yè)作為歐美談判的主題,最終目標可能是要求歐盟開放農產品市場。
農業(yè)才是美歐談判重點
“美歐貿易戰(zhàn)的重頭可能是農產品領域”。美國CNBC網16日報道稱,特朗普在本月18日前就會延遲對歐盟汽車征收關稅問題作出決定。有專家分析稱,美國的真實意圖可能是要壓迫歐盟為美國農產品出口打開大門。
美銀美林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跨資產戰(zhàn)略和經濟事務的大衛(wèi)·豪內爾指出,美國對歐盟的汽車關稅其實是“特洛伊木馬”,真實意圖在于用汽車關稅向歐盟施壓,最終迫使歐盟接受美國農產品進口。美國農民是特朗普2016年總統(tǒng)選舉成功的關鍵票倉,但特朗普發(fā)動對華貿易戰(zhàn)之后,美國農民損失慘重。著眼日益臨近的2020年總統(tǒng)選舉,特朗普自然要想辦法在美國農民中挽回民心。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從歐盟各國進口農產品總額達到239億美元,而美國出口到歐盟的農產品價值僅為135億美元。美國去年從歐盟進口汽車總值564億美元。去年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總額高達1693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11.8%。
CBNC報道稱,美國要在同歐盟的貿易談判中納入農產品問題,必將導致談判進一步復雜化。分析人士稱,如果只談汽車問題,美歐或許還有達成協議的可能;如納入高度敏感的農產品問題,則極可能無法達成協議。
歐洲須堅定談判目標
“特朗普的不穩(wěn)定戰(zhàn)略”,德國《明鏡》周刊16日評論說,特朗普臨時推遲提高汽車關稅的行為,不會讓任何人放心。汽車制造商的快樂是短暫的。這位美國總統(tǒng)的決定是不可預測的、不穩(wěn)定的。從他與中國的談判表現就可見一斑。歐洲必須堅定談判目標,做好打硬仗準備。
本月7日,美國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商業(yè)峰會會議上警告,如果不包括農業(yè),美國將不會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至今,歐美貿易談判只關注取消工業(yè)產品的關稅,但美國堅持加入農業(yè)。德媒稱,農業(yè)正式是此前美歐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伙伴協議談判失敗的主要問題之一。
根據德媒分析,目前歐美就農業(yè)問題分歧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美國和歐盟都不滿對方對其農業(yè)部門的大額補貼。其次,歐洲普遍擔心美國食品安全問題,比如轉基因食品,濫用殺蟲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