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方IC
我們的核電站什么時候才能用上自主的安全控制系統(tǒng)?這個“扎心”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2018年12月6日,中核集團自主研發(fā)的我國首套軍民融合核安全級DCS平臺——“龍鱗”系統(tǒng)(NASPIC)正式發(fā)布,意味著中國將不再受國外技術壟斷的鉗制,成為了世界上少數完全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DCS)被稱為核電站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其中安全級DCS作為DCS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負責“保命”的部分。
安全級DCS用來完成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限制或減輕事故后果,保障反應堆及人員安全,是核電站安全運維的關鍵。
簡單來說,安全級DCS的作用就在于發(fā)生事故時緊急“剎車”,確保反應堆安全,確保環(huán)境及公眾安全。
不過,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在役核電站都依賴于進口的DCS系統(tǒng),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購買、運行、維護成本極高。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下稱“核動力院”)設計所所長助理劉艷陽回憶說,20世紀八九十年代,核動力院承擔了秦山二期儀控系統(tǒng)的設計,但只負責核儀表系統(tǒng)的設計,設備則需要從國外采購。
“有一次在驗收產品時,設計人員發(fā)現技術指標與設計需求存在差異,希望這家公司進行整改,卻被傲慢地拒絕了?!边@讓當時的核儀控人如鯁在喉,“民族產業(yè)不能依賴別人,我們核儀控的發(fā)展以后要比肩世界頂尖公司,這是我們的夢想?!?/p>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表示,中國核電要全面實現自主化、國產化,儀器儀表自然也要如此,而且還要挺進世界前列。
在此背景下,2013年底我國啟動了“龍鱗”系統(tǒng)的先進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研制項目,并于5年后宣布研制成功。
“龍鱗”系統(tǒng)包括主控制站、信號預處理、安全顯示站、網關站、工程師站五大部分,目前在軟件和系統(tǒng)集成方面已經實現100%的國產化,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特點。
“龍鱗”系統(tǒng)繼承了軍用安全級平臺和“華龍一號”先進堆芯測量系統(tǒng)等安全級設備的核心技術,后發(fā)優(yōu)勢使之更加成熟可靠;設計、驗證、試驗鑒定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符合最新、最全、最嚴格的國際和國內標準要求;采用先進可靠的信息安全技術,通信誤碼率低至10-11,領先國際標準一個量級;機械結構具備高抗震性能,能保證極端自然條件下的正常工作,滿足三代核電要求;研發(fā)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操作系統(tǒng),有利于之后的程序迭代。
“這一平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通過最高等級的功能安全認證,部分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適用于核電站、研究堆、小堆等,有助于我國核電技術實現整體出口。”中國核能行業(yè)協(xié)會主任趙成昆說。(據科學網、《中國環(huán)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