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紅
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qū)碾盤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撫順 113000
雞舍溫度是影響蛋雞身體機能和產蛋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蛋雞的體溫一般比肉雞高,當雞舍溫度不在蛋雞適宜溫度時,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給蛋雞造成熱冷應激,使蛋雞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對采食量和產蛋性能造成嚴重影響。農大3號蛋雞是2004年中國農業(yè)大學培養(yǎng)出的新一代矮小型節(jié)糧蛋雞,其商品代蛋雞具有產蛋性能優(yōu)良、飼料轉化率高、抗病能力強等特點[1]。本試驗在高、中、低4種飼養(yǎng)溫度下,對農大3號蛋雞的采食量和產蛋性能進行測定,以期為飼養(yǎng)中蛋雞的雞舍溫度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選取了同一批次的48周齡農大3號蛋雞900只,按采食量和產蛋率差異不顯著的原則,隨機分成 4組,即 A組(24~28 ℃)、B組(19~23 ℃)、C組(14~18 ℃)、D組(9~13 ℃),每個試驗組有 5個重復,每個重復有45只蛋雞。產蛋期所用的日糧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試驗預飼養(yǎng)7 d后,開始進行30 d的正式飼喂試驗。蛋雞舍采用立體自動雙層籠養(yǎng),人工光照和自然光照相結合,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相結合。試驗期間雞群自由采食、飲水。每天07:00、14:30開始飼喂,15:30開始收蛋,每天記錄各組的采食量和產蛋性能數(shù)據(jù)。
表1 農大3號蛋雞試驗期間的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
1)蛋雞采食量:每天準確稱重并記錄各組的飼料飼喂量,于每天上午飼喂前清掃各組料槽中的飼料并稱重,計算4個組每天的飼料飼喂量。
2)生產性能:每天準確記錄4個試驗組的日產蛋率、平均蛋重、破損率、雞群死淘率。
試驗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軟件對采食量和產蛋性能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整理,用SPSS 19.0進行單因素顯著性檢驗分析,試驗結果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從表2可以看出:B組和C組的采食量相差不大,且這2組的采食量與張曉峰[2]報道的農大3號蛋雞產蛋期日耗料量(85~90 g/只)相一致;A組的采食量極顯著低于 B、C、D組的采食量(P<0.01);D組的采食量極顯著高于 A、B、C組的采食量(P<0.01)。這表明農大3號蛋雞在14~23℃下采食量正常,在這個溫度范圍之外,隨著溫度降低蛋雞需要的能量增多,采食量顯著升高;反之則采食量顯著下降。
表2 雞舍溫度對農大3號蛋雞采食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A組的產蛋率極顯著低于B、C組(P<0.01),D組的產蛋率顯著低于B、C組(P<0.01);A組的平均蛋重顯著低于B、C、D組(P<0.05);4組的破損率并無顯著差別;A組的雞只死淘率極顯著高于B、C、D組(P<0.01)。這表明雞舍溫度高于蛋雞舒適溫度,產蛋率會極顯著下降,雞只死淘率極顯著升高,平均蛋重顯著下降;雞舍溫度低于蛋雞舒適溫度,產蛋率會顯著下降。
表3 雞舍溫度對農大3號蛋雞產蛋性能的影響
目前有關蛋雞舍溫度對蛋雞采食量和產蛋性能的研究比較少,蛋雞在舒適溫度條件下,用于維持體溫的能量消耗量才處于最低,能最有效提高蛋雞蛋料比,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3]。本試驗結果表明:當雞舍溫度為14~23℃,農大3號蛋雞的蛋料比最佳,高于或低于這個舒適溫度都對蛋雞的采食量和產蛋性能有顯著影響,飼料轉化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