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徐峰 陳俊伶
讓每一位公民都享受平等的訴訟權利和公正的司法判決,法律援助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按一定的程序組織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志愿者等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十八大以來,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的要求,我國法律援助工作一直在提速,越來越多的弱勢群眾能平等地享受法律保護,人民群眾的法律獲得感不斷增加。
法律服務小分隊在都江堰市開展維權宣傳進社區(qū)活動
四川省是人口大省、重要的勞務輸出大省,每年約有2500萬農民外出務工就業(yè),其中到省外務工的有1100多萬。外出務工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務工收入已成為農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在做好面向農民工的法律援助方面,做了很多扎實有效的工作。法律援助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覆蓋范圍與援助力度進一步加強,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得到有效遏制。農民工群體是四川省法律援助的首要群體,法律援助已成為農民工維權、獲得法律服務的重要途徑。
剛剛結束的為期100天的2018-2019歲末年初為農民工討薪法律援助專項活動,是四川省司法廳連續(xù)第8年開展此項專項活動?;顒悠陂g,各地司法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積極參與治欠保支排查,組織法律服務人員進工地入工廠進行勞動法律法規(guī)和法律援助宣傳;加強與人社、群工、法院等部門聯(lián)動協(xié)作,在各大車站設立“返鄉(xiāng)農民工法律服務窗口”,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咨詢、受理法律援助申請等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務;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辟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優(yōu)先接待、審查、指派農民工討薪維權案件;法律服務流動車巡回偏遠鄉(xiāng)鎮(zhèn)解答法律咨詢、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將法律援助送到群眾家門口。
專項活動中,全省共受理農民工討薪維權案件7469件,涉及金額2.3億元,累計辦結農民工討薪維權案件3574件,為農民工討回欠薪、挽回經濟損失1.1943億元,為農民工提供法律咨詢23471人次。
從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間,全省共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2.3萬件,其中涉及農民工的案件6.3萬件,占民事案件的半數(shù)以上。近三年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勝訴率一直在80%以上,2018年更是達到了91.49%,獲得了受援農民工的好評,帶動他們及其工友、親友遇到討薪糾紛,信賴和選擇申請法律援助。
2018年12月,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其中兩條分別是“保障工資支付”和“注重維權救助”。省司法廳廳長劉志誠表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tǒng)把農民工討薪維權作為全省法律援助的重中之重,為農民工提供多品種、可選擇的公共法律服務“套餐”,并主動加強部門間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暢通維權渠道,實現(xiàn)多渠道維權。
熊學明哭了,先是聲音哽咽,繼而不顧律師在場,哭得一塌糊涂。
這一哭,引得屋子里十幾位“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四川漢子涕淚縱橫,他們訴說著自己幾年來“討工錢”受的所有委屈,訴說著“雇主家”的“妖精似的36變”,訴說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年甚一年的貧困潦倒……內中辛酸,又怎一個“苦”字了得?
“要不就是找不到人,要不就是找到人他不承認他應承擔工資,就是想承擔也沒錢,你推我,我推你,就是坑了我們這170多人。我們在兩個省之間來回跑,在四五個城市上訪了十幾個單位。再這樣下去,我們這170個人就只有同對方拼命這一條路了……”熊學明的眼睛被淚水瞇住,看不到一絲光亮。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法律援助中心的兩位律師吳志成、夏洪平聽了,愈發(fā)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
渠縣開展討薪專項活動宣傳
千里之外的甘肅高臺縣合黎鄉(xiāng)某肉牛養(yǎng)殖場,對170多位農民工來說,是一個讓他們傷心的地方,他們在那里辛苦勞動了好幾個月,卻一分錢沒拿到。
2014年5月,巴中市巴州區(qū)某鎮(zhèn)人雷某受四川某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與甘肅某畜牧有限公司簽訂了高臺縣合黎鄉(xiāng)某肉牛養(yǎng)殖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隨后,雷某分別與巴中籍的熊學明、陳杰、熊林、龔濤四支勞務隊簽訂了勞務分包合同。
2014年7月,熊學明等勞務施工隊共計170余名民工進場施工,分別承擔土建、鋼構造和圍墻建設,但該工程于當年11月便發(fā)生欠薪欠款糾紛。
四年來,“熊學明們”走過了一條艱難的維權路,一群農民奔走在京城、省城、市、區(qū)間頑強地上訪,去過張掖、去過蘭州、去過北京,住過旅館、住過公園、住過橋洞,越走卻越發(fā)現(xiàn)不是他們腳下的路還很長,而是根本就沒有路——“妖精36變”化成了面目全非的樣子:該項目建設施工總承包人表面上為雷某,但雷某中途離開已不知去向。而該工程項目注冊的所有人為甘肅某畜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柴某,但這個柴某因觸犯刑法被判刑十年,已在監(jiān)獄服刑,且已將部分股份轉讓給了高臺某畜牧有限公司。高臺某畜牧有限公司此后又變更為高臺某農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成了許某和王某。
這一系列變化,使得責任主體不明,因此欠薪欠款問題一直未能解決。長達四年的消耗,170多位農民工被逼入了困境。
2018年春節(jié)轉眼就到了,熊學明等人回到家鄉(xiāng)過年。那個年過得沒滋沒味的。有人提出在巴中上訪,隨后有人反問:“在甘肅省發(fā)生的事,四川怎么可能管?”熊學明等人又陷入了沉默,但隨后有人說:“也許政府和政府之間打交道更方便些……”
別無他法,死馬當活馬醫(yī)。正月初九,熊學明等人到巴中市信訪局尋求幫助。
經相關領導指示,巴州區(qū)法律援助中心派出吳志成、夏洪平兩位律師承辦這個案件。律師和熊學明等一行人立即動身,前往甘肅省高臺縣協(xié)調解決相關問題。律師先后走訪了當?shù)匦旁L局、人社局、工商質監(jiān)局、國土局、人民法院、發(fā)改委等單位,調取了大量資料;現(xiàn)場查看了熊學明等人務工修建的養(yǎng)殖場工地;搞清楚了欠款工程的掛靠和轉讓關系,明確了責任主體。然后協(xié)調召開了包括高臺縣政府包案副縣長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三次聯(lián)席會議,并與熊學明等信訪代表進行了多次溝通。
在維權律師的多番努力之下,2018年3月16日,四個勞務隊負責人與高臺某農牧有限公司達成調解協(xié)議,并申請高臺縣人民法院對協(xié)議進行了司法確認。2018年12月4日,高臺縣人民政府派遣工作組,專門來到巴中市信訪局就所拖欠的民工工資再次逐一核實,在援助律師的協(xié)助下,173名民工的銀行卡上陸續(xù)收到被拖欠的工資。
至此,熊學明等173名在省外務工人員被拖欠達四年之久的工資問題,在巴中與高臺兩地政府的關注下,在援助律師的艱辛努力下,終于得到解決。受援人對案件結果滿意,對援助律師充滿感激。
近日蒲江縣法律援助中心辦理的一起農民工討薪法律援助案件,涉及人數(shù)也不少——整整83人,涉案勞動報酬達104萬元。
2018年9月,位于四川省蒲江縣內的某建材公司經營不善進入關停狀態(tài)。公司的部分債權人先后向邛崍市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對公司剩余資產進行了查封、凍結。一年工資沒有被足額發(fā)放的83位農民工得知公司資產被法院查封后,異常焦急。他們先后到鎮(zhèn)政府、縣信訪局和縣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反映情況,并表示要立即進場自行分割公司資產抵扣所欠工資。
蒲江縣法律援助中心及時為83名農民工工友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維權討薪,引導工友合法理性維權,避免過激情緒引發(fā)群體性事件。在事實清楚、時間緊急,但相關材料欠缺的情況下,縣法律援助中心當天先行受理了案件,安撫了工友們的焦灼情緒。為方便農民工補辦法律援助申請,縣法律援助中心安排專人跟辦,趕到公司所在地的村委會,現(xiàn)場“一對一”指導大家簽署相關申請資料。
四川曹藝華律師事務所的兩名律師被縣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承辦該案。通過與農民工代表進行溝通交流、收集相關證據(jù)、到公司所在地實地走訪,對案情有了清楚的了解。鑒于83名農民工中有19名已經超過退休年齡而不能直接通過勞動爭議仲裁解決,在為其他員工準備仲裁申請材料的同時,又為19名超齡人員準備了法院訴訟材料。80余份共計1000多頁的材料,援助律師不到三天就準備完成,之后又兩次到公司所在村委會同83名員工簽署文件。
2018年10月31日,援助律師將準備妥當?shù)陌讣牧戏謩e向蒲江縣人民法院和蒲江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遞交。通過相關縣級部門聯(lián)合建立“勞動仲裁機構+法律服務”通道式工作機制,形成保障合力,為本案辦理一路開啟綠燈。蒲江縣人民法院、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對案件立案受理后,辦案人員經過組織公司法定代表人與農民工工友進行多次溝通、核實,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蒲江縣人民法院向19名員工送達了《民事調解書》,蒲江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向64名員工送達了《仲裁調解書》,確認公司在2018年11月4日之前支付拖欠的80余名農民工工資104萬元。
此后承辦律師繼續(xù)負責83名工友的執(zhí)行申請和代理工作。同時確定一名專案負責人,多渠道對案件辦理情況進行跟蹤,強化案件預后,確保工資支付到位??h法院受理了83名農民工的強制執(zhí)行申請,83名工友隨即全部拿回了自己的工資。
蒲江縣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紀倩介紹,如此“神速”的背后,是全程開啟的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材料沒帶夠,先受理再補充,工作人員直接到申請人集中的村委會補辦手續(xù);證據(jù)不充分,先受理再收集,承辦律師分頭走訪調查了解案件情況,為農民工工友提供上門服務,公共法律服務“走出去”,農民工討薪“不跑路”,便于農民工遇到困難及時、有效獲取法律幫助。與此同時,法律援助中心和法院、勞動爭議仲裁委等有關單位建立通道式工作機制,為本案辦理一路開啟綠燈。這樣的做法,贏得了農民工的信任,避免了極端討薪方式的發(fā)生。
2019年的專項活動中,辦案人員堅持“訴調同步”的工作方法辦理農民工討薪法律援助案件:一方面積極與欠薪方溝通尋求調解契機,一方面積極準備訴訟材料,在調解的同時起訴,堅持能調則調,一旦調解不成就請求法院盡早開庭及時判決。
調解的優(yōu)勢在于更高效、更容易被雙方接受和主動執(zhí)行?!霸V調同步”在追求調解效率的同時也不放棄訴訟的威懾,有利于提高調解成功率。
2019年1月底,在廣東省肇慶市打工的李某瓊、楊某連、黎某水等11名川籍農民工,從肇慶市鼎湖區(qū)勞動人事仲裁院拿到了裁決結果,他們請求用工單位支付放假期間生活費待遇的請求,得到了仲裁庭的支持。去年下半年,他們的工廠因受到臺風影響停工數(shù)月,這筆生活費待遇是他們回家過年的依靠。
代理11位川籍農民工打這起官司的,是來自四川的法律援助律師徐精。依托廣元市法律援助中心廣東佛山工作站,徐精每年都要在廣東辦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幫助川籍農民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對農民工工傷、討薪事項,免予經濟條件審查,無需農民工提供經濟困難證明。這一規(guī)定,給省內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帶來了便利,深受農民工朋友好評。由于《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是地方性法規(guī),只在四川省境內適用,對農民工工傷、討薪事項免予經濟條件審查這一優(yōu)惠政策很難惠及省外務工的1100萬名川籍民工。雖然法律援助申請受理以屬地受理為原則,但在實踐中許多川籍農民工更愿意求助家鄉(xiāng)的法律援助機構,一些咨詢電話也直接打回了四川。實踐中,不乏因開具經濟困難證明往返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過高,無法在省外務工地獲取法律援助的民工向家鄉(xiāng)法律援助機構求助的情況。
近年來,四川省法律援助部門一方面加強與省外法律援助機構的溝通協(xié)作,另一方面依托政府駐省外辦事機構、駐外流動黨組織以及在外執(zhí)業(yè)的川籍律師,加強推進四川駐外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將四川法律援助服務向出省農民工適度延伸,讓跨省服務成為了常態(tài)。駐外省法律援助工作站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省外川籍農民工集中的地區(qū)發(fā)展到了25個。在跨省服務成為常態(tài)的形勢下,四川將進一步擴大省外工作站的覆蓋面,將出臺《省外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辦法》,努力加強保障、提升質量。
綿陽三臺受理群體性案件
四川省司法廳要求,各地要加強省際和省內法律援助機構的協(xié)作,對跨縣、市、省的法律援助案件努力實現(xiàn)“一份公函、一個電話”的法律援助協(xié)作機制,降低法律援助辦案成本。25個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要積極作為,加強與四川省各級政府駐外辦事處、川籍商會、川籍在外律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聯(lián)系,發(fā)揮服務川籍民工和聯(lián)系當?shù)胤稍鷻C構的職能作用,切實保障四川省在外民工的合法權益,引導其理性維權。
2018年5月16日中午,廣東省中山市港口鎮(zhèn)興港路發(fā)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來自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龍山鎮(zhèn)稻香村六組的農民工朱某在下班離廠回家途中被撞身亡。
事故發(fā)生后,受害人家屬通過中山市瀘州商會與中山工作站取得聯(lián)系,希望給予法律幫助。隨后工作站負責人李代剛接待了受害人家屬并了解到,朱某在中山市崇高玩具廠工作了十余年,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根據(jù)廣東省的規(guī)定,交通事故與工傷競合的,可以主張雙賠,李代剛將交通事故與工傷賠償?shù)拿骷毟嬷思覍?,并引導家屬采用友好協(xié)商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工傷方面的賠償,在李代剛的協(xié)助下,取得了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等賠償款70余萬元。
在交通事故賠償方面,交通事故認定書出來后,認定了肇事司機全責。肇事司機交強險和商業(yè)險投保的兩家保險公司,原本都已協(xié)商好,并簽好了協(xié)議,交強險也賠付了11萬元。但投保的商業(yè)險公司提出,長貨廂牽引車要有特殊的職業(yè)資格證,肇事司機的職業(yè)資格證有假,故拒絕賠付。
李代剛認為,購買保險是要以駕駛證、行駛證為依據(jù)的,專業(yè)資格證有假,但駕駛證、行駛證是真的,保險公司應該在保險內承擔支付責任。為了維護受害人家屬權益,李代剛引導當事人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問題向中山市法律援助處申請法律援助。
家屬非常信賴工作站的人員,不愿去中山市法律援助處申請法律援助,要求李代剛幫忙處理。因此李代剛幫助受害人家屬寫訴狀,立案、調解,全程參與案件。最終經法院判決,保險公司應賠付商業(yè)險701686元。
收到判決書后,受害人家屬萬分感謝中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