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群英 王霖 游媛 劉登秀
摘 要:由于跨文化帶來的沖擊和震蕩,留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而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使得適合中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行不通。本文探討了運用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開展留學生(老撾)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實踐情況。實踐證明,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非言語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克服文化差異和語音障礙帶來的不利影響,適合用于留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 留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2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規(guī)劃的開展,高校辦學國際化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來華留學生隊伍日益壯大,已成為高校學生中一個重要特殊群體,留學生面臨著文化沖擊和震蕩帶來的諸多心理壓力,超過70%的留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留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心理適應欠佳(陳琇霖2014)。
留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經引起教育管理者和學術界同行們的關注。學者們就留學生心理健康工具的開發(fā),胡芳(2007)武志剛(2010)陳玳偉(2016)等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產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王小尚(2011)段偉麗(2017)單志英(2011)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機制、模式等、楊軍紅(2009)等跨文化適應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討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一、運用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開展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沙盤心理技術亦即沙盤游戲,是一種以榮格分析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由多拉.卡爾夫發(fā)展創(chuàng)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實用的心理干預技術,它不僅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而且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種技術。它是一種非言語的、無意識水平的工作方式。我們借助結構式團體的方式進行沙盤心理技術的操作與應用。
1.在沙盤心理技術操作中留學生可以覺察、認識自己的無意識,從而自我成長
沙盤心理技術的創(chuàng)始人多拉.卡爾夫認為,意識與無意識的分離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意識自我與無意識自我相互矛盾、無法整合,則會產生心理問題。而沙盤心理技術作為非言語的工作方式,是通往無意識的最有效的工具。
在沙盤情境中,留學生們在沙盤做限定的區(qū)域里,借助沙盤、水、沙具和一些材料等發(fā)揮自主想象創(chuàng)造一些場景,這些場景使他們的內心世界在沙盤中具體化,把他們與內在自己的關系帶到外在現(xiàn)實中,并允許無意識內容被揭示。這種無意識被具體、形象地呈現(xiàn),就可以把他們被壓抑的或未知的東西帶入到意識中來呈現(xiàn)。當留學生們通過沙盤世界看到了自己的未知領域并且對無意識內容有了更多的了解時,他們就能夠獲得原來被他們否認的能量和領悟,“意識和無意識的合作導致個體心靈上的整合和力量”。無意識的意識化,使留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得以轉化。它對于增強自我的認知和自我完善,改善情緒,培養(yǎng)自信和完善人格有著較明顯的效果。
2.沙盤心理技術所營造的安全、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減少了留學生的防御,有利于他們的自由表達
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秉承“不分析、不解釋、不評價、不判斷,重感受、重陪伴”的基本工作原則,強調“以游戲的心態(tài)積極、認真、用心參與,帶著關愛的陪伴、守護、關照,耐心傾聽和等待,默默欣賞,用心感受,必要時的真誠分享”的工作過程。堅持以來訪者為中心,真正給來訪者提供一個安全、自由受保護的空間,以尊重、容納、信任、支持的態(tài)度面對無意識。在這樣的安全空間里,留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前言語階段的經歷和受阻的心理能量,并且可以表達其原型和內心的世界,讓自己的意識和無意識相聯(lián)系,有利于留學生產生調和和整合心像,重新確立自我和自性的重要聯(lián)系。
3.借助結構式團體的促進和凝聚力作用,留學生之間互為鏡照,相互尊重和接納
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借助結構式團體小組的形式,重視在結構式團體框架下的心理體驗。我們采取總目標下的有計劃、有規(guī)則的游戲設置,逐漸建立個體在團隊里的安全感,即建立團隊安全模式。讓留學生深入體驗自己在沙盤情景中的感受,體驗無意識與意識的多層次溝通,再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交流互動和真誠分享、感受個體之間的差異、發(fā)覺自身存在的人格、情緒問題,并從其他成員身上相互鏡照,達到相互尊重、接納包容、欣賞感動、自我提升的目的,逐步改變過去碰到心理問題時向外求的心理需要和行為模式,一步步轉變?yōu)橄騼?、從自身尋求問題答案,最終形成“反求諸己”的心理模式,最終改變自己行為方式。
4.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目標性主題,激發(fā)及調動了留學生的內在力量
中國文化作為沙盤心理技術的理論基礎之一,其內涵已經決定了沙盤心理技術的基本操作原則。以中國哲學家王陽明的理論“我性自足,不假外求”、“知行合一”,相信每個人內心都存在著天理良知,主張向內求,要做到知行合一。同時,我們也把積極心理學中的人類6大類24種積極心理品質做為主題進行優(yōu)秀品質的激發(fā)與調動。人類共同的特點,我們相信每一個留學生有一樣的積極心理品質,依靠這些優(yōu)秀品質,他們會在自我成長中解決他自己的人際問題、學習問題等。
5.同行們關于團體沙盤游戲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效果,為本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參考依據(jù)和支撐
張瀾等探討了團體沙盤游戲具有引起的學生感情共鳴、改變的學生認知模式、幫助大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心問題、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等教育功能,劉志敏(2008)研究了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影響,單志英(2011)研究了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影響、馮文惠(2011)分別研究了團體沙盤游戲與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干預情況,、劉仲剛(2013)就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均發(fā)現(xiàn)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應對能力、交往能力、提高自信、改善情緒等效果顯著,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新的有效方式。留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那么,團體沙盤游戲對他們也會同樣有效。
二、運用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開展留學生(老撾)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我校自2013年招收老撾留學生以來,已招收了5屆老撾留學生,有近200名左右老撾留學生在我校就讀建筑工程技術與服裝設計與工藝兩個專業(yè)。為了幫助老撾留學生克服“文化休克”帶來的心理壓力,一直致力于探索老撾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有效方法。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確立了以開設沙盤心理課作為主要載體的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課程開設情況:
三、運用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開展留學生(老撾)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由于跨文化因素,目前適用于中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評估工具由于缺乏信度、效度、難度和區(qū)分度、常模等問題,對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暫時不能采取定量研究,只能采取定性研究。因此評價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后的效果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衡量,一是通過任課教師、輔導員的日常觀察,二是學生自己課內課外的分享。學生的收獲與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漢語表達的信心和能力明顯提高
體驗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不分析、不評價、不解釋、不判斷,重感受,重陪伴”的工作原則,為沙盤體驗者提供了一個安全、自由受保護的空間,在這里每個人可以自由的表達,得到同伴認真的傾聽和陪伴,學生感受到了尊重,有了表達的信心和勇氣。所以,在每次課程設計的分享關節(jié),每個學生都能用心地去傾聽、去分享。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中,漢語課堂學到的詞匯得到很好地運用,還可以學到新的詞匯,他們的表達越來越順利,漢語表達的信心和能力明顯提高。老撾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明顯提高,尤其是那些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進步更明顯。
2.學生性格變得開朗、自信
老撾學生很多來自偏遠的山區(qū),多子女家庭,家庭經濟條件差,性格膽小、內向羞澀。上課時很緊張不敢說話,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現(xiàn)在可以隨意地說話,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課間會主動跟老師交談。面部表情松弛多了,笑容更多了,人變得自信、開朗起來。
3.幫助他們釋放了壓力,紓解了情緒
老撾留學生除了需要承受因為跨文化帶來的孤獨、緊張、抑郁等心理壓力之外,還面臨著極大的學習壓力。他們既要學習漢語又要學習專業(yè)技能,學生學習負擔非常重、幾乎每天都是八節(jié)課,壓力很大,身心疲倦。通過做沙盤游戲,釋放了壓力,學生們普遍反應上心理健康課他們感到很輕松、開心。同時,通過上沙盤心理課,幫助他們處理了內心中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他們過去的生活情景和與朋友、父母的一些矛盾沖突在沙盤中得以再現(xiàn),在沙盤師建立的安全氛圍里,壓抑的情緒得到表達。
4.增加了他們對自我的認知,有利于更好發(fā)展和完善自我
心理學的終極意義在于認識自我和發(fā)展自我。沙盤心理技術屬于非言語心理技術,在沙盤師陪伴下,沙盤體驗者內心世界被壓抑、未知的無意識的內容被具體、形象地在沙盤中呈現(xiàn)出來,有利于他們對自我的了解和覺察。在一次又一次的表達中,無意識和意識、身體和精神、內在和外在得到有機整合,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發(fā)展和完善。
5.明確了學習目標,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
對離開家鄉(xiāng)到異國求學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不僅認識到來中國學習,是為了找個好工作,發(fā)展自己,將來好好孝敬父母。更看到了中國和老撾之間的巨大差距,他們立志要學好先進的技術,回去把他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由于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高了,更有勇氣去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
6.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改善了他們的人際關系
通過分享,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的優(yōu)點、愛好和想要的生活是不一樣,因此,要學會換位思考,待人要有寬容心。人與人之間要敞開心扉、要及時溝通。明白了人際交往中的要尊重別人,與人溝通時,要認真傾聽、眼睛注視對方,表達尊重。因此周圍的人際關系得到明顯的改善。
不僅與老撾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得融洽起來,也改善了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跟父母之間也存在著隔閡,矛盾。以前被父母管教,內心就很反感。通過心理健康課,他們理解了父母的對自己的關心,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對父母充滿了感恩,經常主動打電話回家問候。好好學習、畢業(yè)后找個好工作,好好回報父母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加強了與中國學生的交流,發(fā)展出新的友誼。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沒上心理健康課之前,他們不敢和中國學生說話,總害怕說錯,基本上很少跟中國學生一起交往。隨著漢語表達能力和自信心的增強,他們不僅能跟中國學生交流了,而且還變成了朋友,關系由陌生、疏離變得熟悉、融洽起來。
四、總結與反思
通過十二周、三個月的沙盤心理課,老撾留學生的心理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沙盤師營造的安全、自由受保護的沙盤空間里,老撾留學生可以深入的探索自我、表達自我,同時同伴的陪伴、傾聽和真誠分享,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增強了面對困難的勇氣。人際關系的改善,提高了應對挫折的韌性,使他們的心理資本得以增強。而他們心理資本(陳琇霖2016)的增加,促進了他們對社會文化適應和抑郁等負性情緒的改善。
實踐證明,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非言語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克服文化差異和語音障礙帶來的不利影響,適合用于留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當然,也存在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的地方。
第一,結構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雖然克服了老撾留學生的語言障礙帶來的不利影響,但由于語言表達的局限性,留學生的分享深度有限,有些感受無法用漢語準確地表達出來,有些同學分享時會重復別人的觀點。同時由于語言表達不流暢,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因此,除了課堂及時分享以外,還可以讓學生把感受體會通過微信,QQ等方式記錄下來進行分享,進一步將無意識意識化,也可以作為平時考核的依據(jù)。
第二,課堂心理健康教育要與其他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除了沙盤心理課作為對留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之外。同時還要開展如入學適應教育活動、同輩輔導、個別咨詢和危機干預等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滿足留學生多方面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趙妍.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論文(2011).
[3]陳琇霖.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研究[D],廣西大學碩士論文(2014).
[4]陳玳瑋.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述評,2003年課題研究成果.
[5]王小尚.朋輩輔導在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1(17).
[7]徐峰、張霞等,心理健康服務在外國留學生教育中的應用實踐與探索[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2)
[9]馮文惠: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干預,曲阜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11]熊淑玲,團體心理沙盤的非言語溝通的意義與應用,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4期
[12]張瀾等,團體沙盤游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天津中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13]劉建新,于晶著.體驗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實用教程,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07.